(營口之窗“生活隨筆”)在山坳中前行(營口之窗建黨百年征文)
萬冬良
人生之行路漫漫,轉眼間,走過了二十七個春秋,看慣了春華秋實,品味了五味雜陳。經歷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夜晚,最終擁有了一段原本不屬于我的人生。在那個茫然的十字街頭,有過徘徊,有過留戀,有過不舍。但最終我選擇了那片遠山。也許是春草之萌動、夏花之繁盛,讓我心馳神往,也許是秋果之累累、冬雪之皚皚,讓我魂牽夢繞。放棄了故鄉的稻香魚肥,也放棄了城市的華光璀璨,奔赴那片遠山,成為了大山里的孩子王。
回首往昔,那個魚米之鄉的少年仿佛就在眼前。小小的個子,大大的眼睛,手挎著小桶,行走在稻花飄香的田埂上。深一腳,淺一腳。時而舉頭望天,因為天上有漂亮的蝴蝶,時而俯身凝視,因為水中有游動的水蛭。邊走邊玩,一會兒的工夫,那個小桶里盛滿了魚蟹。那個少年卻是滿腿的泥巴,滿面的泥水,但他卻笑得十分的開心,依舊深一腳、淺一腳地向遠處走去。兒時的歡愉,終歸于兒時。學生時代的他,大大的書包,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雖然個子漸漸長高,但他的眼鏡的厚度也隨之增加。滿臉的坑坑包包使他再也回不到那個俊美的少年了。父親的樸實,母親的善良,讓他學會了成長。父母的堅持和努力,讓他有幸走進知識的象牙塔里暢游。在那里,他重新遇到了那個俊美的自己。
相逢一見太過匆忙,庭前繁花幾度紅艷。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向,皆是過往。一切,不負遇見。帶著恩師的囑托與祝福,他再一次背起行囊,回到了那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也許是他的笑容打動了世人,也許是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應。一切的一切都如同夢一般,看似虛空卻很真實,看似平凡卻很精彩。他來到了一個經常聽到,卻從未到過的地方——大石橋市黃土嶺鎮。
當年那個捕魚捉蟹的少年就是我,我就是他。一個二十七歲的大男孩,一個學校里最年輕的班主任,三十一個孩子的“天敵” 。時光荏苒,水鄉少年早已離我漸行漸遠。“萬老師”這三個字早已根深蒂固,三十一個孩子的名字像過電影一樣,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正如我姥姥所說:“在姥姥心中,你還是一個未長大的孩子,如今你需要帶三十一個更小的孩子,你可能會受到委屈,遭到埋怨 。但是別忘了一件事,你的姓是你父親賜予你的。而你姓后面的 ‘老師’兩個字卻是你學生給予你的。”在我心目中,我姥姥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所以她所說的話,我都會牢記在心中并且反復的琢磨與思索。最終我明白了:用心去關注每一名學生,用愛去啟迪每一顆幼小的心靈,這才是師者的首要任務。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顆不同味道的馬卡龍,需要老師去慢慢地品味。作為一名班主任,一名新班主任,一名年輕的新班主任,我碰到了許多棘手的問題,這些問題讓我茶飯不思,夜不成寐。讓我為之惶恐,讓我為之焦慮。但是在各位前輩的幫助和指引下,我都成功地“攻下”了。這些所謂的問題,最終也成為了我班主任生涯中的一個個裝飾音,因為這些裝飾音的存在,讓這首曲子更加地動人。不僅曲子動人,更動人的應該是歌詞。 在班主任之路上,那些動人的故事是我前行的動力,也是我記憶中最珍貴的部分。
人生是一場修行,教師的人生是一場最濃墨重彩的修行。在人生最炫彩的年紀,我未成人父,先為人師。我倍感榮幸。三尺講臺,道不盡寒來暑往。一只粉筆,寫不完五味人生。前路漫漫,未來可期。無論何時,我都將行走在這山坳之中,望吾生前程似錦,愿吾校作育英才。我深信:霜雪不積心頭,群山有人等候。在那片充滿希望的山坳之中,一定會再次遇到那個俊美的自己。
供稿作者:萬冬良(大石橋黃土嶺鎮一學校老師)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建黨百年征文”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踏青歸來感觸多——游青石嶺腰領子村訪老韓家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