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詩文集錦”)七律·母親節憶母親
文/賈曉春(春天)
一、
豆蔻父亡雙肩重,修田開地度苦艱。
行排大姐挺身出,課退勤工垂淚潸。
累日種鋤心無悔,經年縫補手未閑。
支門立戶盡全力,姊妹求文資助殷。
二、
媒親父母訂兒小,出嫁新婚夫役兵。
房院灶臺無休憩,果園田地盡力耕。
滋培子嗣善仁禮,贊賞郎君忠勇情。
家屬伴隨來軍校,背囊戈壁大漠行。
三、
就職軍人服務社,機縫織補無閑悠。
官兵友愛顧全到,眷屬和諧招待周。
吃苦精神立樣板,兼優事跡登刊頭。
忠心向黨誓言記,儉樸寬祥良善留。
母親
我母親14歲的時候我姥爺就去世了,做為家里的老大,她和小腳的姥姥撐起家里的門戶,放棄了自己上學讀書的機會,和姥姥通過耕田織布供養身下的二個弟弟兩個妹妹,還學會了服裝裁剪的手藝,掙錢貼補家用。
母親和我爸爸的婚姻是我姥爺和我爺爺定的娃娃親,18歲嫁給還在上學讀書的爸爸不久,媽媽就支持爸爸響應號召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
60年代初隨軍后,來到位于新疆哈密柳樹泉的八航校,在軍人服務社有了正式工作,她很珍惜這份工作,在崗位上忘我的奉獻,休息的時候就用自己的縫紉手藝,義務的為軍屬和戰士們縫縫補補裁制服裝。由于媽媽工作出色,關愛遠離家鄉的戰士們,友善鄰里,媽媽入了黨,她的事跡被編入航校的校刊和文藝演出的節目內容。
媽媽一生勤勞簡樸,要強上進,孝敬公婆,護佑子孫,身體力行的為子孫們樹立了榜樣,媽媽雖然離開我們二十六年了,但是媽媽身影從未走遠。
(媽媽生前用過幾十年的縫紉機,一直放在我自己的家里保留著,雖然我不會用,但是只要看到它,我就仿佛看到媽媽坐在縫紉機旁,這也是我從有記憶起就有的場景,也是我對媽媽的念想)
2022.05.07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供稿作者:文/賈曉春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母親節感懷——營口汲海旭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