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太平人壽“三年再造”發展路徑
中國太平日前發布2014年度業績報告,同時稱,中國太平已經全面且高質量地實現了“三年再造一個新太平”的戰略目標。作為集團的旗艦公司,太平人壽借勢集團公司改革發展之機,全面實現壽險“三年再造”,成為集團公司整體目標達成的重要力量。
毋庸置疑,“三年再造”的提出,是中國太平極具膽識和魄力的創舉。對于太平人壽而言,在2012年接下“三年再造”的“軍令狀”,意味著一家復業經營了10年、已然具有千億資產的全國性中大型壽險公司,要用3年時間,將此前10年發展積累而成的規模翻番。而公司所面對的市場環境與10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要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不言而喻。
3年轉瞬即過,我們看到,太平人壽不僅切切實實地完成了總保費、凈利潤、總資產的翻番,而且各項關鍵經營指標都達成得十分漂亮,2014年度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651.28億元,連續9年實現盈利,總資產超過2800億元人民幣。可以說,太平人壽是以“高歌猛進”之姿,保質保量地實現了“三年再造”這個極具分量的目標。
為什么太平人壽能夠實現“三年再造”?我們發現,“客戶”、“管理”、“創新”等關鍵詞,三年來被太平人壽的管理者反復提及。以此為線索,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太平人壽“三年再造”實現的路徑。
抓客戶:“客戶經營”推動公司發展
太平人壽表示:“市場是企業的生命線,客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三年來,太平人壽從充分研究客戶需求出發,將“客戶經營”理念落實到產品和服務研發推廣的每個環節,將“打造卓越的客戶體驗”作為公司上下共同努力的終極目標。
太平人壽認為,只有充分挖掘、滿足了客戶需求,不斷提升客戶體驗,才能使公司品牌、產品受到市場認可,公司自身的發展目標才有可能達成。
產品研發方面,太平人壽“向市場要答案”,通過進一步細分市場、細分人群、細分區域、細分功能,將產品開發往差異化設計、精準定位的方向去做,以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不同需求。針對健康保障的需求,公司扣準當下人們最關注的重大疾病,做出擴容保障疾病種類、推出專項防癌險產品等動作;針對客戶財富管理和財富傳承的需求,公司又“心思巧妙”地開發出一系列兼具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的產品,創造了一波又一波熱銷高潮;針對高年齡層的消費訴求,公司又將很多產品的投保年齡放寬到70歲,讓需要保險、接受保險的老年人能夠買到心儀的險種。
以服務打造卓越客戶體驗,更是“必須的”。太平人壽通過全方位地提升基礎服務水平和超預期地提供增值服務,來為客戶的體驗“加分”。
基礎服務方面,借力科技手段,使投保、保全、理賠等服務“方便”,“快捷”,“高效”,送服務上門、給客戶便利、使感受升級。增值服務方面,太平人壽更是想到了客戶的前面:不僅通過給付、理賠幫助客戶轉移人生風險,更是提前出擊,從管理健康、規劃養老入手幫助客戶管理人生各個階段的風險。以“健康管理”項目為例,通過健康體檢、電話醫生、診療意見、就醫援助等多種方式,培育客戶的健康管理意識,對健康問題做到早干預、早治療,降低疾病風險;而“頤養生活”項目,則是對客戶未來的養老生活進行全方位規劃,不僅以年金形式給予客戶養老的“底氣”,更通過建立養老社區,提供老年人居家護理、精神護理、老年人社交、體育文化等專業服務,促進醫養結合,實現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客戶的認可是最過硬的檢驗,而他們的“點贊”,最終體現為實實在在的保費收入。2012—2014年,太平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三年復合增速達27.45%;2014年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5.6%,增速位居七大壽險公司之首,成為市場上第四家個險業務新單規模保費突破100億元的壽險公司。
強管理:“管理上層次”應對市場挑戰
有了好的產品和服務,如何成功地推廣到市場上,使公司業務短期內爆發式增長?有了量的增長,又如何保證效益也能同步提升?對此,太平人壽總結出3個關鍵詞,“協同、品質、合規”。
協同,實際上是內部運營各環節專業化管理和充分合作的過程,太平人壽深諳此道。各階段產品的熱銷,正是協同能力的集中表現,是公司后臺開發、中臺服務、前臺銷售精誠合作的必然結果。產品設計之初,開發部門深入一線銷售隊伍調研,準確把握市場、客戶和銷售的脈搏,將新產品功能與客戶需求高度匹配,實現精準定位;產品銷售前,公司后援及前線部門通力合作,通過預熱推動與外部市場的宣傳造勢緊密結合,獲得大眾的高度關注與營銷隊伍的熱情期待;銷售過程中,更是通過周密部署,上下聯動,運營服務與銷售一線通力合作,保障消費者獲得最佳的購買體驗和服務體驗。這樣一套“組合拳”打得極具市場化,因此,收獲好的市場表現也就水到渠成了。
2014年底上市的“卓越優享”,上市當天即實現預收期交保費70多億元,刷新公司新產品首日銷售的歷史記錄,正是太平人壽熟練運用這套“組合拳”獲得銷售佳績的例證。
如果說協同能力幫助公司迅速開拓了市場、贏得了保費,那么品質管理和合規管理則成為公司保有持續盈利能力、長期穩健發展的基石。
對于壽險公司來說,續期保費收入和繼續率指標,體現著公司的業務品質,也衡量出公司的“發展后勁”。2014年,太平人壽的年度保費收入中,有超過300億來自續期保費收入。也就是說,老保單的保費收入,幾乎可以達到“一天一個億”;近年來,公司個險、銀保13月繼續率始終保持在行業前列,2013-2014年更在主要同業中名列首位。
優異成績的背后,不容忽視的是,“三年再造”資產規模、盈利能力等“硬實力”的提升,離不開太平人壽合規文化建設這一“軟實力”的增強。“合規經營”被提到與“客戶經營”同樣重要的地位,劃出“合規紅線”,以嚴格的制度建設和流程管理,控制了各類風險,使公司在高速運轉的過程中保持健康。
至2014年,太平人壽已持續9年盈利,公司總資產超過2800億元人民幣,連續五年獲得惠譽國際(FITCH)“A-”評級,評級展望為穩定,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獲得國際權威評級機構的一再肯定。
促創新:“勇闖新路”積蓄發展后勁
創新,一直是太平人壽最重要的發展基因。
“三年再造”期間,太平人壽創新的腳步愈發迅速,緊緊抓住市場機遇,在產品、服務、渠道、互聯網金融、基礎管理等領域呈現一系列創新打法:服務于國家發展建設,先后投資南水北調、中廣核電等工程的債權投資計劃項目,其投資的蘇州城鎮化項目成為保險資金支持城鎮化建設的第一單;輔助政府實現現代化治理,陸續參與江蘇鹽城、山東青島、廣西北海和廣西防城港等地區的大病保險及社保服務項目,其特有的“健康管理系統”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著眼國家自貿區戰略,開設上海自貿區分公司,率先開通本外幣雙向跨境業務合作項目,被列為“自貿區金融創新案例”;緊密貼合民生需求,全資設立太平養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提出創新的“頤養生活”養老模式,為全社會關注的“養老”問題提供高品質的解決方案;深化與銀行的合作模式,推出“聯名卡”項目,跨行業整合資源,實現“大金融”服務優勢;把握移動互聯的創新機遇,推出一系列微信專屬險種,不僅給客戶實惠的產品,更以便利性和趣味性提升了他們的消費體驗……這些大大小小的創新,正成為一個一個發展的“增長點”和“驚喜點”,為未來積聚力量。公司透露,他們在業務模式、業務渠道、產品研發、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創新思路,也在加緊探索,逐步落實。
在公司內部,太平人壽也形成了濃厚的創新文化,“全員創新”、“簡單創新”,都是公司內部鼓勵創新的關鍵要素。一個將創新擺在戰略地位的公司,不僅能夠在三年內實現跨越發展,相信其未來發展也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我們發現,“三年再造”的實現,不僅大大改變了太平人壽的體量,完成了有形指標的翻番,更鍛煉了太平人壽市場競爭力,使公司的綜合管理、創新、服務、協同等無形能力得到持續提升。2015年,中國太平集團提出打造“最具特色和潛力的精品保險公司”戰略目標,開啟新的發展階段,可以想見,太平人壽仍將是實現這一“精品”戰略的主力軍。
相關熱詞搜索:體量 集團
上一篇:工行加快實施互聯網金融戰略
下一篇:太平人壽2015年首場“名家之約”在京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