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難忘
(第六項目部安全部 黃博健)
皎潔終無倦,煎熬亦自求。
請原諒我以這么一句矯情的話作為全文的開頭。掐指算算,自公司報到至今已有近兩個月了,我也從一名迷茫的畢業生轉型成為了一名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起責任的國企職員了。在這過去的近五十的日子里,我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蛻變,在這蛻變的過程中,我要感謝很多人,但是今天在這里,我要著重寫一下我的師父——曹海岳。
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是在七月的綜合質量大檢查的會上。一身樸素的工裝,被曬得發黑的皮膚,一頭略微蓬亂的頭發,讓人感到一種平和。幾天后,我到了仙人島項目部,來到這里后我才知道這位略顯滄桑的同事就是我的師父。
初到現場的那天,我和歷年來所有的新人一樣,對工地生活娛樂上的匱乏感到極度的不適應。師父看到我的狀態,主動來找我聊天,帶著我去現場跟我逐項介紹項目中的各種工程和注意事項,字里行間,我發現了我們所做的工作和書本上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這讓我感到新鮮和好奇,讓我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和動力。后來從師父那里借來了幾本規范,成了我下班后打發時間的主要工具,讓我逐步平靜了不安的內心,讓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生活中,師父也會時常對我噓寒問暖。由于宿舍區的熱水箱水溫達不到百度無法飲用,師父把他自己的電水壺送給了我;食堂的飯吃不慣,他也會偶爾在下班后帶我出去改善伙食,這一切的事情讓我感到像在家里一樣,也讓我很快的融入了工地生活的節奏與環境。
因為仙人島工地人員較少,師父經常需要一個人兼幾個人的工作,前方后方的人員機械調度,工程施工的質量問題都需要他一手操辦,這讓他時常分身無術,但是每當我有問題去向他請教時,他總是停下手里的工作耐心的給我講解。從內業到外業,從面層大板的澆筑到水穩層的鋪設;從碎石的級配到橡膠護弦的安裝,他總是把每個細節都耐心的講給我聽,然后帶我到現場去實地觀察,真正讓我做到把所學的知識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讓我盡快的成長為一名能獨當一面的技術員。
師父今年三十歲了,剛到而立之年的他一臉的隨和總是讓我感到親切。我喜歡聽他夾雜著河北口音的大港方言,聽他扯皮,他開起玩笑來就好像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孩子;我喜歡看師父走路的樣子,他總是腳跟先抬起腳尖先落地,走路的樣子被同事們戲稱為彩云步;我喜歡見到他工作認真的樣子,這讓我覺得我只有不斷進步才能不丟我師父的臉。
“師父,師父”,平日里我總想,我一直這么叫他,會不會把他叫老了,但是可能這個詞只要一出口,這輩子,都沒法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