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徐強(化名)是某公司的高管,步入中年,再加上常年出差應酬、喝酒,身高177厘米的他,體重一度達到83公斤。尿酸值達到每升490微摩爾,高于每升416微摩爾的警戒值。
2017年年初,徐強開始有意識的控制飲食、并適量運動,可沒到一個月,又被應酬給帶跑了。無奈之下,徐強開始嘗試用APP客戶端與幾個微信公眾號,監督自己的減肥計劃。可靠軟件監督,也不奏效。
徐強的經歷并非孤例。“健康管理”概念被體檢機構、健康數據公司、醫療機構追捧,也是資本熱衷的領域。然而,熱炒了多年,真正的健康管理未能在服務端做起來。
在各類機構、公司苦尋“健康管理”概念落地模式之時,不少機構憑借創新的模式、常年積累的數據、對接醫療資源的能力等,一舉攻破多個障礙,為客戶打造出系統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太平人壽便是其中之一。該公司不但將健康管理做成涵蓋“預防保健、主動干預、就醫救援、康復養老”的一攬子系統性服務閉環,更在這種“全流程”服務中,以“精細化”服務手段,為公司客戶提供了極具人性化服務特色的私人健康管家服務體驗。
把健康管起來
2017年5月19日,作為太平人壽的一名客戶,徐強開始參加“代謝障礙綜合癥綜合干預計劃”。
每天早上,臨床營養師收集客戶當天的體重、血壓、血糖、體內脂肪燃燒等的數據,了解徐強身體調理感受,分析前一天執行的效果;一日三餐,多有營養師點評和指導食物搭配。早上和下午的營養加餐及每日運動的提醒,為徐強上了一把心理之鎖。
30天過去后,徐強體重減了5.6公斤,腰圍減了8.5厘米,尿酸值減了70。
徐強參與的“代謝障礙綜合癥綜合干預計劃”,屬于太平人壽“享‘瘦’人生體重管理項目”的一部分。據太平人壽介紹,該項目是由太平人壽與優秀的醫療服務供應商合作啟動的健康管理服務項目,主要針對患有代謝類疾病(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人群、亞疾病狀態人群和有體重管理愿望的人群,通過精準基因檢測、個性化健康管理干預、后續專家跟蹤指導等服務,達到減輕體重、完美塑形、降低患病風險的目的。
該項目的營養師之一、深圳市企業健康管理行業協會秘書長張醫生說,“我們主要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讓身體啟動自我的修復能力,調整代謝軌道,不僅不挨餓,還要每餐都吃足夠的量。”
每天多次監督與指導,這是徐強的減肥計劃能堅持下來的動力之一。而24小時待命提供服務,這是太平人壽為客戶提供的健康管理項目的主要特色。
通過調研,太平人壽發現,健康是非常貼近壽險公司客戶的話題,“保險保障結束之后,客戶有疾病了,由保險公司來賠付,可賠付的僅僅是錢,誰來做服務?”
據太平人壽介紹,除了這些富有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成為公司VIP客戶后,還能享受到24小時電話醫生服務、專家門診預約、協助住院及手術安排、國內緊急醫療救援、醫生到府服務、國內外第二診療意見、海外就醫安排服務及每年一次的體檢等數十項健康管理增值服務,可以說是從預防保健,到主動干預、就醫援助及康復養老的全流程、體系化、涵蓋全生理周期的生態鏈式健康管理。
蘇州客戶陳先生最近半年經常覺得胸悶。10月底,陳先生通過太平人壽申請了專家門診預約服務,預約上海胸科醫院專家門診,并于11月初接受門診檢查。經過檢查,陳先生得知患有冠狀動脈狹窄,血管壁內的粥樣斑塊隨時可能破裂脫落,并很有可能導致冠狀動脈閉塞而造成心肌壞死,需要即刻手術治療。陳先生再次通過公司的協助住院及手術服務,很快安排好了在上海胸科醫院的住院手術。
“這一系列服務項目加起來,構成了太平人壽健康管理的閉環。”太平人壽表示,“通過手機端、客服電話和專業的醫療與營養團隊,我們相當于為每一個客戶都配備了專業的私人醫生。”
健康管理的“保險范”
保險公司從事健康管理,在中國是近幾年才有的新事物,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多年。自1978年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艾丁頓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起,今天美國每10人中就有7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務。
“如果一個保險公司只有保險方面的業務,就會失去與參保人的緊密聯系,不可能走得長遠。”歐洲最大的健康保險集團VYV集團副總裁衛然說,“如果保險企業不開始涉足健康服務,那他們將會失去一部分市場”
在歐美發達國家,得到政府層面大力支持的健康管理公司,往往與醫療保險相結合,一方面全民購置醫療保險,使得民眾的健康有財務保障;另一方面實現保險與健康管理相結合,通過健康管理手段控制重大疾病發生率及死亡率,縮減國家醫療開支及保險開支。
2013年,太平人壽客開始以健康為抓手,豐富對保險客戶的服務:從就醫這一剛需入手,設置了12項健康管理服務。
“我們的布局找到了核心靶點。”太平人壽表示,客戶需要的是能夠平衡信息不對稱的、好的健康服務。為此,太平人壽還以“太平樂享健康”微信平臺作為窗口,打通線上線下資源,提供“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務及一系列個性化套餐定制精品健康服務。
太平人壽VIP客戶李女士,因為胃部不適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腫瘤。對診療結果存疑的李女士,通過太平人壽申請了海外第二診療意見服務。太平人壽特別安排美國專家紐約長老會醫院/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腫瘤專科臨床教授奧斯特醫學為她提供意見。休假中的奧斯特醫生出具了權威的“第二診療建議”書面報告,全部服務流程僅僅用了一周時間。
在太平人壽,健康管理則以客戶為中心,貫穿服務客戶的全流程。“我們不僅在客戶購買保單后提供豐富的增值健康服務,我們還將服務前置,讓消費者在真正成為公司客戶前就能體驗健康管理的一些服務項目。”
“現在壽險產品區別性并不大,如果打價格戰,肯定不是良性競爭;只有拼服務,將健康管理作為客戶服務的核心,才能做好產品、贏得客戶的青睞。”太平人壽表示。在健康管理服務助力下,該公司壽險的銷售額明顯上漲,與此同時,健康管理還帶來了賠付降低、續保率增加的效果。
“最好的健康管理要靠人提供”
與一些健康數據公司熱炒的健康管理概念相比,立足于提供精品客戶服務的太平人壽,似乎走了一條不一樣的健康管理路。
按照健康管理的理想路徑,消費者在完成體檢數據采集后,還需醫療機構評估并對患者的健康進行干預,以實現健康管理的閉環。但現實是,體檢機構主動干預的難度超出想象。一般個人的體檢報告詳列了超標的數據,除非發現有重大疾病,比如癌癥,呈現陽性,體檢機構會主動打電話提醒、告知,一般的慢性疾病,只有患者主動咨詢時才會發生互動。
健康管理,主要意味著干預危險因素,防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了解客戶及其產生的醫療與日常健康數據對于健康管理尤為重要,大量的技術、服務都依托于數據產生。美國健康管理的發展基于家庭醫生的廣泛分布,人們會在家庭醫生的指導下做體檢并管理,基于對家庭醫生的信任,以及保險支付體系的完善,使公眾并不抵觸持續的健康管理,七成的民眾參與,在體驗服務的同時也貢獻了自己的數據。
經過不斷的調研與嘗試,太平人壽發現,其實最好的服務是由人提供的。“健康與醫療的服務,一定不是冰冷的機器提供的,計算與分析軟件做得再好、人機互動做得再逼真,也都僅僅是一個工具。”
比如:醫生到府服務,可以根據客戶需求,由客戶所在當地具有多年從業經驗與相關專長的主治、副主任及以上醫院在職專家醫師至客戶約定地點,上門提供一對一的深入健康指導;在體重管理中,客戶可以通過微信或者電話與營養師溝通,某天晚上出去應酬喝酒了,營養師可以及時調整飲食計劃,讓客戶在心理上不至于產生放棄與抵觸情緒。
在精準定位了服務路徑與方式后,一切安排都順理成章。
經過近五年的資源開拓、積淀與深耕細作,太平人壽目前已實現國內120急救中心全面覆蓋、35個大城市300余家知名醫療機構專家門診預約服務;國內64個大中城市當地三甲醫院專家級醫生到府服務;海外二診和海外醫療服務網絡遍布全球,更有臺灣、日本、美國的知名醫療機構的海外體檢服務。同時,陸續簽約各個臨床領域內的頂級專家、高級營養師,不斷提升服務品質。
“搭建一攬子醫療健康管理服務平臺,客戶可以通過我們自由選配。”相關負責人介紹,太平人壽健康針對每項服務產品,都謹慎嚴格選擇合作服務供應商,“我們并不是簡單的替客戶購買服務、然后轉手提供給客戶,而是擔當了一個優秀料理師的角色。”
太平人壽仍在積極尋求優質服務項目,以期用更“精細化”的服務,讓客戶在保險產品以外獲得更加有溫度的人性化服務體驗。
上一篇:太平人壽再次中標廣西防城港市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項目
下一篇:太平人壽斬獲“年度最佳企業文化獎” 多款產品獲評“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