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焦點網談”)營口顏值:少些鋼筋水泥 多些公園綠地
郭志民
技術學院舊址利用引關注
位于金牛山大街盼盼路旁的營口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遷往沿海新校區,部分原建筑拆除,之后閑置了四年的校園荒草在瘋漲。2022年的春天,這里忽然熱鬧起來,留下的幾座舊樓拆除,運送建筑垃圾的大貨車進進出出……
對這樣一個新開工的建筑工地,自然引來市民的關注,這里要搞房地產項目?還是商業、企業項目?雖然有過房地產項目的耳聞,但在筆者的心中,卻萌生了一個“奢侈”的想法,期盼著在這里建個公園,這一帶可是太需要一個公園了!
進入秋季,隨著十幾座高層住宅樓拔地而起謎底揭開,原來確實是一個房地產項目。筆者并不是說這里一定要建公園,地塊方方正正,周邊交通便捷,居民購物方便,是個房地產黃金地段。特別是近年來各地房地產市場進入低迷期,有新的房地產項目落地,增加財政收入,滿足購房市民需求,是一件好事。筆者想說的是,如果在這里建一座公園也是一個選項,也很好。
作為一個營口人,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是個環境優美、空氣優良、充滿生機的城市呢?那么怎樣才能建好一座環境優美的城市?應該說首先就是植樹種草,建公園嘛!環顧中外的那些美麗的城市,除了江河湖海,平原山川,哪一座城市不是綠色植被茂盛、公園星羅棋布呢?
2004年夏季,當時還沒有無人機攝像,一次我市新聞單位記者登上史志辦租用的直升飛機,一起從空中航拍營口。有拍攝人員說,除了寬闊美麗的渤海大街、金牛山大街,以及遼河,營口城區滿眼都是密集的樓房建筑,少見的是綠色花草樹木,只有鏡湖公園、楞嚴寺公園、人民公園等點綴其中。
是啊,在城區,尤其是渤海大街以北的城區,即使不登高遠眺,人們坐車或步行,都可見連片擁擠的樓房,城市高強度開發建設,凌亂的城市天際線,使城市風貌缺少美感。建筑密度過高,城市綠化率低,交通擁堵蔓延,城市病讓人覺得透不過氣。
南湖公園的警示
營口依河傍海,城邊有永遠角、鴨島天然濕地,市區亦有人工湖,缺少的是公園綠地。市區除了人民公園,建國以來陸續興建了遼河公園、楞嚴寺公園、鏡湖公園、森林公園、南湖公園和民興河公園,七座公園看上去好像不少,但由于公園面積都不大,對于東西綿延10多公里約50平方公里的老城區來說,還是顯得太少了。特別是不僅公園數量不足,而且公園分布不合理,公園面積過于狹小。從公園的布局上看,多分布在中部地區,西部的得勝路兩側,東部金牛山大街、工農路(即原來的莊林公路,俗稱東外環)兩側,甚至我市的景觀大道——渤海大街沿線等城市區域,都是公園沙漠。1980年代初,營口曾經在渤海大街東段路北規劃了兒童公園,卻始終沒有實施,規劃區域至今早已經是一片樓房建筑。
建國后興建的公園,除了歷經50多年擴建的狹長遼河公園和10萬平方米左右的鏡湖公園、民興河公園,楞嚴寺公園、森林公園規模面積都屬于袖珍公園,沒有超過此前的人民公園。而南湖公園更是僅有6萬平方米,是鏡湖公園的一半(園中的湖面小得像個水池子),只能叫小兒科公園,白瞎了南湖這個幽雅美妙的名字!
我省的沈陽有北陵公園,大連有勞動公園,鞍山有二一九公園,丹東有錦江山公園,盤錦有湖濱公園……這些公園占地面積除錦江山公園為90多萬平方米外,都在百萬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有300多萬平方米。在沈陽的十大大公園中,有九個公園面積超過營口最大公園面積。
營口,沒有與城市規模匹配的高品質大公園。
城市建設須傾聽民聲
城市的開發建設,要有規劃思維,要有整體觀念,要有長遠眼光,在這方面,營口有好的經驗(如渤海大街的規劃建設),也有不足敗筆。城市的規劃建設,在重視官員、專家的主張見解的同時,還應廣泛征求聽取市民(包括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作為長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群眾,他們對家鄉最了解、最有發言權,亦最有真知灼見。
2006年末,筆者在采寫渤海大街的系列報道時,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給我打電話建議說:原傳染病院搬遷后,大院還留一片小樹林,建議保留這片“綠色”。我對這個建議作了報道(在市民建議的基礎上,筆者補充建議“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擴建,建成一處街心花園”),結果市規劃建設委員會等政府部門采納了這個建議,于2007年建成了占地近3萬平方米的街心花園,即現在的泰和園。
2004年,我市建設了南湖公園,是為了南湖公寓住宅小區開發的配套工程。當時南湖公園南部還是大片的蘆葦濕地,本來可以圈進一部分到公園里,使公園面積增加2-3倍,即使擴大到南部的東海大街(即六干線)也不為過,因為在我國許多城市的公園,其長度寬度公交車跑上一兩站地是常見的。結果后來大家都可以看到,隨著周邊樓盤的崛起,公園游人熙熙攘攘,門庭若市,公園顯然是修小了。如果當初修建公園時采取公示等形式征求市民意見,這種遺憾就會避免。
再如,楞嚴寺公園東南的輪胎廠拆除后建設的麗景豪庭住宅小區,如果用于公園的擴建,對區域景觀綠化美化會更好;森林公園無森林,因為園區的面積不達標……
凡此種種,導致了營口公園的獨特現象:因為園內狹小憋屈,市民往往要在公園大門外演奏樂器、唱歌跳舞、練拳習武……希望今后的城市規劃建設不留這種遺憾。相比較而言,營口新城區——沿海新區、營東新城,綠化規劃建設科學合理。
目標 綠色生態城市
早在2002年,營口市委、市政府就將營口城市定位于“生態城市”, 其目標是要使我們的環境、氣候、居住條件、人文等與大自然形成和諧統一,“讓營口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空氣更清新” ,“城在水中,城在園中,樓在綠中,人在景中”,強調“今后的城市建設、經濟建設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得暫時的城市繁榮、經濟繁榮”,“要為營口老百姓負責,為子孫后代負責,今后幾十年營口都要朝這個方向發展”。
2022年8月22日,營口市委常委會召開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我市貫徹落實工作的擴大會議,強調“打造秀美宜居生態環境”,“讓營口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因此,多建設公園,增加綠地,符合營口的“生態城市”“打造秀美宜居生態環境”發展目標,符合市民的根本利益,是造福于民之舉,是營口未來發展方向的最佳選擇!
為貫徹落實遼寧省遼河國家公園建設的決策部署,我市2022年啟動了遼河文化產業帶工程(工程北起營口造紙廠水庫,經遼河公園、遼河大橋、永遠角濕地、西炮臺,南至咸水河,岸線總長42公里),這是一件大好事,但除了營口老港至三家子一帶,其他大部分都在城區的邊緣地帶,尚屬于郊野公園范疇,這有益于城外“風景林地”的建設,但對中心城區來說還是遠水不解近渴,還不能代替城區內的城市公園綠地建設。
最近幾年,我市建設了一些口袋公園,例如2022年新建了30個口袋公園,平均每個面積1000平方米,這些都很好,但這些還不能等同于中心城區的標準公園和大面積綠地,“小家碧玉”無法代替“大家閨秀”。從南湖公園以來,營口已經近20年沒有建設新的公園了,而在80年代,營口建設了楞嚴寺、鏡湖兩座公園。
城市街路的行道樹也多年沒有起色,許多街路樹木稀稀拉拉,難以成蔭;有的街路居然沒有預留樹池子;有的樹池子中的死樹已拔除了,樹池子還是空空如也;有的街路則是樹木的空白區……
啟動遼河文化產業帶工程,今年營口的綠化開了個好頭,但城區的公園綠地規劃建設,任重道遠,還需邁出更大的步伐,因為我們尚處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另外,“遼河文化產業帶”是否可更名為“遼河口風景區”這種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并有影響力、親和力的景區名字?因為貫穿連接的遼河公園—遼河老街—西大廟(天后宮)—遼河特大橋—永遠角濕地—西炮臺遺址—牛耳廣場—觀鳥浪區域等,實際上已經組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風景區。景區原本具有文化的內涵。“遼河口風景區”再適當投資,并在水岸開辟游艇,陸上設置觀光電瓶車,可以打造成營口主城區旅游巨無霸,即具有水城特色的景區—“營口威尼斯”。
走出“空地只能建樓”的俗套
早在10年前,國家就規定城市綠化率應不少于30%,目前我國城市綠化覆蓋率排名靠前的城市超過50%。城市各類綠地包括公共綠地(如公園、街心花園等)、居住區綠地、風景林地等。在今后的城市建設中,營口應利用企業、單位、機關、學校等搬遷拆除等機遇,適當降低城市建筑容積率以及建筑密度,提高城市綠化率,有效解決“一有空地就只想著建樓”等突出問題。綠化除了美化城市,還可以吸收廢氣、釋放氧氣,減噪、防塵防風,改善城市微小氣候,這對治理城市污染、保障市民健康十分有益。
城市綠化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面貌和環境質量。今后,營口應選擇適當的搬遷拆除空地等,在城區再規劃建設幾座公園。還可以啟動城郊296萬平方米的永遠角濕地公園建設,并將其與尚處于“雛形狀態”的西炮臺濕地公園連接,建設總計420萬平方米的“國家級”大型濕地公園。道路綠化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景觀風貌的重要體現。在渤海大街等街路空地上,補植行道樹,讓林蔭大道走進濱城,讓濱城的街路都綠樹成蔭。
居住區綠地也不容易忽視。近年來,營口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出現一種苗頭,住宅樓間的大樹一棵不留全部移走,鋪設水泥道板,為汽車停放騰地兒。這不是“樓在綠中”,而是樓在水泥中。諸如此類,以及多年前營口市中醫院大院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樹被無情連根拔起建停車場,綠化讓位汽車的現象應該得到制止,并妥善解決。比如,嚴格控制水泥道板和水泥地面等硬覆蓋的鋪設,以及合理配置停車設施,建設立體或地下停車場等。
一座城市,當然要搞房地產等等一些項目,但相比那些鋼筋水泥建筑叢林,城市的花草樹木、綠色植被才是真金白銀。“綠色城市”“園林城市”是一座城市發展的軟實力,是推介營口招商引資、引進人才的金字招牌,是一座城市的特色魅力所在。綠化作為軟環境,與經濟等共同構成城市的綜合實力;軟實力可以促進城市核心競爭力。建設“綠色城市”“園林城市”,市民才宜居!也符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2016年)提出 的“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建筑八字方針。
城市建設要“留白”
城市建設需在房地產等等項目與城市美化綠化中尋求平衡,按比例發展,給綠色留下空間。這如同繪畫,如果畫面畫得很滿,不僅使畫面分不清主次顯得雜亂無章,也使畫面失去美感,而要通過留白可以更好突出畫面中的主題的道理是一樣的。優秀畫家的作品,總會留白;優異的城市建設,亦應留白增綠。
城市建設留白,就是要留出公園綠地的位置,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美麗營口的城市風貌,也為子孫后代的城市發展留下空間。具體到某一個街區,某一塊空地,或鋼筋水泥,或公園綠地,應統籌兼顧。建一座公園,周圍受益;建幾座公園,整個城市獲益。多一些“綠色”看似減少了收入,但從全城一盤棋著眼,可使周圍乃至整個城市升值。城市建設須高瞻遠矚,風物長宜放眼量,不以一時論得失。
多建公園綠地,當然不會一蹴而就,應分步推進。建幾座公園短期內很難,幾年十幾年完全可行。GDP在全省位居前列的營口,也具備建設一定規模公園綠地的經濟實力。在廣泛征求包括各界人士在內的市民意見基礎上,營口要出臺主城區公園綠地規劃,規劃有近期和遠期內容,經市人大常委會批準作為地方法規予以長期貫徹實施,并按國家要求將這個規劃向社會公開,從制度上防止隨意修改規劃等現象。
近些年,顏值高,成為夸獎一個人的網絡流行語。其實,顏值也可以用來評價一座城市的面貌。進入2020年代,作為東北“最具幸福感”和爭創全國“文明城”的城市,要提高營口的顏值與氣質,要建設“美麗營口”,就要少些鋼筋水泥,多些公園綠地。讓“生態城市”成為營口的發展目標,讓“宜居城市”成為營口的美好追求!
文章作者:郭志民(原《營口日報》記者,著有新聞作品集《瞭望者》一書)
供稿作者:郭志民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營口:“寬綽大院”誕生記——市民網談營口小區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