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宣講主題:重點解讀為什么《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宣講人:崔照陽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把握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長遠指導性。
第一,這個科學的主題主線,對指導“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回顧歷史,“九五”計劃強調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十五”計劃突出把發展作為主題、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十一五”規劃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十二五”規劃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十三五”規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些總體思路對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導向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認識和把握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是“十四五”時期發展的關鍵。
第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事關我國新時代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 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就是高質量發展。
第三,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在供給和需要這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我國一些行業和產業,一方面產能嚴重過剩,另一方面又有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還依賴進口。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需要從供給側發力,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底,就是要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就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薦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不斷讓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給,讓新的供給創造新的需要,從而實現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的供需動態平衡。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新騰達社區開展疫情防控排查工作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