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社區訊)社區里的黨史學習“大本營”
“當我踏上社區紅色歷史走廊的那一刻,仿佛黨史都在眼前一樣,記憶猶新,原本我們覺得學習黨史是件很枯燥的事情,沒想到自從有了這個“大本營”,大家的學習興趣越來越高了,都忘了回家的時間。”西市場社區老黨員胡春榮逢人便驕傲的說。
“大本營”的由來是因為社區黨委書記張柳考慮到社區不能像機關單位一樣,單純地靠常規理論學習的方式,就拿西市場社區黨委來說,黨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老黨員甚至都不認識字,所以創新方式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有供黨員們加油充電的社區圖書室,有可以供黨員小組暢聊學習心得的茶歇區,更有配備大型LED顯示屏的會議活動室,這就是西市場社區的黨史學習“大本營”。
社區在黨史學習教育初始階段,基本都是把黨史資料發放給社區黨員自己讀,或者分享到微信公眾號,但是效果總是不理想,甚至會出現“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潦草應付,不重視的現象。幾周的學習總結下來,不光是學習方式的問題,最關鍵的是社區黨員自身條件的限制。社區黨委書記張柳在聽取社區黨員的建議和意見后,發現要把黨史學習教育抓好,就得按照社區黨員的實際情況,轉變策略。近日來,為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西市場社區通過開展集中黨史學習,創新探索“聽、說、讀、寫、看”五種學習方式,有效提升了黨員的黨史學習效果。
81歲的第三黨支部書記王忠厚由于眼睛老花看不清字,現在有了集中觀看黨史教育視頻,老人不僅能看得到黨史,也能聽得到黨史了,王忠厚每次觀看黨史教育視頻都很激動,還囑咐社區年青黨員們要把黨的事業做好做事,要對得起黨員的身份。
如今,在西市場社區黨史學習教育的氛圍越來越濃厚,不論是在“大本營”里讀黨史、聽黨史,還是圍坐在茶歇區說感想、談收獲,都讓社區黨員們從中獲得了砥礪奮進的強大力量,生成推動社區工作全面發展的源源動力。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