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是第十八次全國“愛耳日”。在全國“愛耳日”來臨之際,1日上午,我平安社區在社區會議室開展了“關愛聽力健康,從減少對他人的躁音影響做起”的宣傳教育活動。
本次活動是利用宣傳標語、開展愛耳護耳講座形式,邀請了轄區內的居民前來參加,社區科普自愿者從生活中列舉出了常見的又容易被居民忽視的躁音,比如:夜深時,家里的電視音量調得過大,打麻漿娛樂時,高聲說話,小區臨街的商戶把宣傳調得過高,房屋裝修時,不避開休息時間、放爆竹等等,這些習慣不僅對自己聽力健康不利,同時也影響了鄰居。志愿者們從科學的角度向廣大居民宣傳噪聲對聽力健康的損害,提高居民對愛耳護耳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呼吁居民養成健康用耳習慣,自覺減少噪聲影響,保護聽力健康,讓社區居民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保護自己的耳朵的良好習慣,避免意外傷害,同時又使大家掌握愛耳、護耳的常識,有效減少聽力殘疾的發生。此次宣傳活動,同時也從和諧鄰里關系出發,倡議大家多關愛別人,不給別人添麻煩。
本次宣傳活動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借“愛耳日”從倡議居民關心的自己的健康及他人的健康。說起躁音,居民們首先想到是馬路上的汽笛聲、營業中的喇叭聲等,好象與自己沒有關系,殊不知,我們在生活中無意間也會制造了躁音,這些雖不是高級別的躁音,但久而久之可造成人體短暫性和持久性聽力損傷甚至使人不能安眠或被驚醒,老人、病人、考生對噪音干擾更為敏感。長期干擾睡眠容易造成失眠、疲勞無力、記憶力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