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百姓說事”)喜歡東北大鼓 請到萬隆廣場——作者:林寶富
東北大鼓,這一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曲藝表演藝術,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在文藝舞臺上,已經很少能夠欣賞到。營口鲅魚圈區萬隆廣場,現在設有常年書場,由東北大鼓“東城調”和“北城調”的第五代傳人王艷娟現場演唱,伴奏琴師郭寶玉。
王艷娟,出生吉林榆樹曲藝世家。在父親——東北大鼓老藝術家王共軍的熏陶下,從小學唱東北大鼓,又先后師從東北大鼓表演藝術家王連科(東城派)、簡板大鼓表演藝術家劉孝榮(北城派),集東、北兩派精華于一身。如今已經從事東北大鼓演藝 十多年。其表演特點嗓音渾厚,行腔圓潤悠長,深受觀眾的喜歡。
東北大鼓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6),成熟于光緒末年(1908).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東北大鼓最早民間稱謂“土大鼓”或“電大鼓”,因一度盛行于奉天(沈陽在清末設奉天府),故稱為“奉天大鼓”。民國十八年(1929)奉天省改為遼寧省,所以又曾稱為“遼寧大鼓”。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東北大鼓在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得以快速發展,就約定俗成稱為“東北大鼓”。1948年東北解放后,東北大鼓開始走向繁榮。
2006年5月20日,東北大鼓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北大鼓在長期的流傳和發展過程中,隨著地域、風俗、人情的不同,形成了風格各異的流派。以沈陽為軸心的稱“奉調”;以營口、蓋縣、岫巖、海城為軸心的稱“南城調”;以錦州為軸心的唱腔稱“西城調”;以吉林為軸心的稱“東城調”;流行于黑龍江的稱“江北調”(又稱“北城調”)。
東北大鼓歷史上形成的傳統劇目和現代劇目大約有二三百個,其經典劇目有:隋唐英雄傳、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三俠劍、大小八義、施公案等。經典小段有:憶珍妃、黛玉悲秋、草船借箭、古城會等。現代劇目有江姐進山、楊靖宇口袋陣、肖飛買藥等。
王艷娟正在萬隆廣場紅旗大集夜市作現場網絡直播。
營口萬隆廣場的東北大鼓書場每天有兩場演出。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的午場,在萬隆廣場五樓美食花園的遼河渡口演唱。晚場是下午五點半到七點半在萬隆廣場的紅旗大集夜市演唱。
圖文作者:林寶富
來源編發:營口之窗官網
上一篇:營口一300多年“老神樹”呼救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