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一事一議”)聚焦公交車
——窺營口市精神文明建設一斑
文/李同雁
退休后,最寬裕的就是時間,再加上手里握有一張老年乘車優惠卡,于是,坐公交車的機會就多了起來,豈料,經過了一段坐公交車的經歷,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本來一向主張與世無爭的我,不知為何,也生出了不少的感慨……
那是我拿到優惠卡以后,第一次坐公交車。那天,站點上聚集了不少等車的人,開始,人們三三兩兩的還在悠閑的聊著,突然有人喊:“四路車來了。”隨著汽車的剎車聲,人群像潮水般涌向了車門,只見,幾個壯小伙沖在最前面,幾個紅領巾少年緊跟其后,那些少女少婦們,也毫不示弱的拼命的往里擠,似乎在和那些壯漢一決高下,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啊!我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搞的有些發懵,也實在感到本人的年歲已不便加入這個行列,只能無奈的等著他們完成那激烈的搶座大戰,此時此景,于是我在想,原來國人竟有如此大的潛能啊!真的讓人刮目相看了,甚至,我對過去一些權威人士所說的,所謂中國人先天的肌肉構成,無以與歐洲人的彪悍體質進行抗衡這樣的理論,開始產生了很大的懷疑,我那一瞬間,突然對中國的足球事業又充滿了希望。
當大家都上了車后,我才最后走上車,老老實實的站在一個少先隊員座位的旁邊,開始還幻想著那少先隊員能和我客氣客氣,可直到我下了車,那少先隊員也無動于衷。那天,我起初有些想不明白,后來,突然想明白了,一定是大家覺得我還年輕,還沒有達到別人給讓座的樣子。這樣一來,我不但不生氣,反而心里開始有些美滋滋的。
可這美好的心境只維持了幾日,便被一個我親眼目睹的事實給打破了。那天我一上車,正巧遇到我的一個老鄰居曹叔,他已經九十歲高齡了,盡管他身體硬朗,但總歸這大把年齡了。我看到他時,他正好站在一個年輕少婦的座位邊,他一定是站了一段時間了,兩條腿明顯的在顫抖,可那女子故意把頭扭向窗外那邊,而其他座位上的人,也都麻木的,安然的坐在那里。我當時也在想,他們總不會把這駝著背,臉上布滿刀刻般皺紋的九十歲老人,也認為年輕吧,我真的感到了悲哀,此時我終于明白了,在這些人眼里,根本沒有尊老愛幼的概念啊!
此時,我故意問老人:“曹叔,你多大年齡了?”
“今年正好九十歲了。”
“你老真硬實啊,這么大年齡還站著。”
“我不是想站著,是搶不過人家呀。”老人一臉的無奈。
我原以為用這些話喚起一些人的良心發現,可終于沒能如愿。
幾天后,發生在公交車的又一件事,讓我實在有一種舊傷未愈,又添新傷痕的感覺。
那天,車剛開出一站,上來一個抱著小孩的少婦,看那裹的嚴嚴實實的毛毯,我料定,那懷里的小孩一定不出幾個月。望著車內已無座位,那少婦似乎很失望,她一邊拍著孩子,嘴里還嘟喃著:“兒子,再堅持一會兒就到醫院了。”
此時,我一下明白了,她這是急著給兒子看病去,于是,我有了憐憫之心,但還是愛莫能助,因為我始終是個站客。
接著,那少婦好像還在努力著,她向里又走了幾步,然后,緊緊的靠在了一個年近古稀的老太太座位旁,嘴里還是嘟囔著那些話。
這時,那老太太站起來說:“你抱個孩子,真的不容易,快坐我的座位上吧。”
那少婦連謝謝二字都沒說,一下坐在了那個座位上。
那老太太并沒在意,還是主動的和少婦搭訕著:“這車里這么熱,孩子干啥唔那么嚴?”說著,老太太把手伸向孩子頭的方向,試圖讓孩子透透氣。
“別伸手,咬了你!”少婦突然喊了一聲。
大家好奇的把目光投向了少婦。
“汪汪——”突然幾聲狗叫,從毛毯里伸出了一只“京巴”的頭。
大家一下驚呆了。
“我根本就沒騙大家,本來我的狗狗得了重感冒,我帶著它去看醫生,怕它冷,所以包了個毛毯,是這老太太主動把座位讓給我的,這關我什么事。”少婦覺得理直氣壯。
“還說沒騙人,為什么故意叫狗兒子?”有人又問她。
“你們真是少見多怪,又不是我一個人這樣叫,再說了,我也不是今天才這樣叫,都叫六年了。”少婦反而覺得很生氣的樣子。
……
本來覺得退休后清靜清靜,可這接連發生的事真的讓我無法清靜了。我時常想,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流傳到今天,那些文明究竟還保留了多少,如果先人在天有靈,他們在九泉之下,也要大加責怪的。
由此,聯想到當今社會的多個領域,又有多少不顧廉恥的事情屢屢發生,為此,我要大聲疾呼:“救救孩子,也救救臉皮吧!”
供稿作者:李同雁(營口市民)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網絡圖片與本文無關,版權歸原作者)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營口市:漂亮的小區大門上為何沒名?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