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柔和悅耳的空竹聲每天早上都會在楞嚴寺公園里響起,我市的管藝大爺清晨都會和他的“夕陽紅空竹隊”的成員們在這里碰頭。公園里他將手中一根線系在空竹中間并上下抖動,雙臂時而大開大合,時而小起小伏,腰身隨步扭轉騰挪,看那瀟灑專注的精神勁兒,讓人很難相信這已經是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管藝大爺(右一)與竹友交流技藝
說到與空竹的結緣,管大爺先興致勃勃的介紹起了空竹:傳統的空竹以竹木為材料制成,相傳,三國時期曹植就曾作過一首《空竹賦》,如果這算是有關空竹最早的記錄,那么它的歷史至少也有1700年了。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陀螺演變而來的一種民間兒童玩具。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域,空竹有不同的名字。明清以前,人們叫它“空鐘”、在南方有人叫“嗡子”、 北方人大多叫它“空竹”。自己在小的時候就喜歡玩空竹,在娛樂資源匱乏的那個年代,空竹便成了小孩子們的娛樂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那時候的空竹都是自己搜羅材料做,簡單極了。”隨著自己漸漸的長大,空竹和那美妙的嗡嗡聲一同成為了管大爺記憶里最美好的一段。今年已經80歲的管大爺退休之后閑暇的時間多了,他又重拾起了對空竹的熱愛,并且深深的為此著迷。
管大爺說十幾年前營口市內買空竹的地方很少,為了買到合心意的空竹經常要座早晨5點多的火車去沈陽買,中午簡單的吃一口下午又趕回來。后來兒女心疼老人,就在網上幫管大爺買空竹,漸漸的年近古稀花甲的管大爺不僅學會了“網購”這項年輕人的“專利”,還經常在網上觀看空竹的表演視頻,大大開闊了眼界。管大爺特別自豪的說“從網上購買空竹不但樣式多、價格便宜、方便省力,更重要的是自己與時俱進了!現在家里的人還都托我給他們買東西呢!”
“像我們這樣的老人,運動量大的活動不適合,但玩空竹可以活動肩、脊柱,很適合老人。這樣的健康投資,總比跑藥房上醫院好。現在是大病沒有,小病不見,手腳更靈活。”經過多年的持之以恒,空竹運動也給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管大爺表示,空竹不僅讓他的心情變好了,而且身體也比以前好了。每天在公園里玩空竹,十幾年如一日,和喜歡空竹的玩家每天在這個空竹場地上聚集,大家邊玩邊切磋技藝,同時還能談談國內外的新聞。最重要的是,天天有事做,生活有規律。現在,每天早晨5點管大爺都和老伴都準時出現在營口楞嚴寺公園一個做健身操,一個抖空竹,7點左右兩人又結伴回家,生活充實又快樂。
、
管藝大爺指導隊員玩“雙輪”
管大爺通過玩空竹還認識了不少空竹愛好者,漸漸的“竹友”越聚越多,在2001年的時候他們自發的組建了營口市第一支空竹隊:“夕陽紅空竹隊”,到今年已經整整十年,隊員們的平均年紀都在60歲以上,但是大家的精神狀態看著都很好,并且無論嚴寒酷暑每天都堅持來抖一陣空竹。到今年管大爺的“夕陽紅空竹隊”已經連續三年代表我是老年人參加了“營口市全民健身日”的表演,推廣空竹運動。現在的空竹隊的人數一直都在擴大,最遠的甚至有住在西環,立交橋的“竹友”,而且每天都來切磋技藝。出于對空竹運動的熱愛,管大爺帶領隊員們拉來了沙土墊了適合玩空竹的土場地,為了增進團隊的技藝,玩出更多的“花活”套路,更是積極的與來自上海、煙臺、天津、北京等地的“竹友”交流,學習更多的套路,使隊里的技藝迅速提高。
為了更好的推廣空竹運動,管大爺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給大家一個專屬的場地,隊里可以吸納更多的“竹友”,同時教授更多的空竹愛好者。
上一篇:李杰,從賣菜郎到“音樂鬼才”
下一篇:四十六載“戳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