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出于熱愛大自然的天性,他數十年來癡迷于山水畫創作,在長期的歷煉中,逐漸行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并收獲了果實。他尤擅畫牛,在不斷的觀察、寫生,反覆的琢磨、練習,對各種牛的身體結構,包括牠的骨骼、肌肉、運動姿勢,都了如指掌,令到畫出來的牛更具立體感。
劉隆華,男,漢族,1978年生,遼寧蓋州市人。少時有著良好的基礎訓練,隨主父劉惠卿先生學習素描、水彩、國畫,又經歷過軍旅生活,所以他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和嚴以律己的為人風采。他并不急于在藝術的園地里尋找自己位置,而是埋頭鉆研,注重苦修,貼近傳統、貼近自然、也貼近觀眾。他不受時風侵襲,也不制造追風之舉,他注重漸行、漸深、漸遠,然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堅實、走得從容、走得自信。他的作品《憶江南》、《秋事》、《融融冬的情》等多次應邀全國美展,并獲獎。
劉隆華的“牛”形態各異,出神入化。作為造型藝術基石的繪畫,精粹應是隱寓于技法深層的,絲毫不造作的,自自然然涌現的精神力量。劉隆華說:“牛,刻苦耐勞,默默耕耘,奉獻的多,收回的少”。他以牛祝愿大家奮發向上,堅忍不拔。
劉隆華善畫、能書、擅刻,這在現代年輕人身上很少見,這反映了他的全面性。書、畫、印盡管統屬于一個大范疇里的藝術,但它們的表現技法和表現形式卻各不相同,這不僅需要勇氣和智慧,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各個突破。藝術的特性是多種多樣的,它就像許多個點的分部,而這種分部又不太具體,若隱若現,難以捕捉。高明的藝術家就在于能夠看清楚這些并會將它們聯接一體。有人說藝術是哲學,藝術是綜合體,其實也就是指的這一方面。
在創作思想上,劉隆華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深入生活,正確處理“造化”與“心源”的辯證關系。劉隆華的山水畫體現的便是“書寫胸襟、情懷見長”的特點,他作畫講法,而行筆無法,隨心所欲,點線面交錯混積,如虛實濃淡之間,體現剛柔、蒼潤之美,因此在《雁歸來》畫面中,條理清晰,處處可見,又處處若隱若現,洋溢著一股人文氣息,古樸典雅,清新自然,恰似在虛無縹緲中,而又不遠離現實,不加雕琢與矯飾,人與自然相和諧,“物我兩忘”,乃至達到“天然合一”的自然境界。
觀劉隆華所畫的牛,無論畫幅巨細都能傳遞、關注內在的精神,又能在表現手法上塑造凝重的團塊感,這種體積,既留意了結構上的骨相,又刻劃了骨骼轉折的內收之趣,內聚之氣,又能描繪出團塊里,筋肉纏裹處勃起的外發之力。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畫的牛,鄉土氣息凝重,毫無粉飾鉛華之處,既避卻一味寫實的凡相,又免工藝性非繪畫的裝飾做作,可謂雍容大度,堂堂正正,樸實無華。
談起牛,他慧心會意地說:“黃牛的背很大、水牛有很大的角,牦牛渾身是毛……”不論是耕作時的牛、作息時的牛、競賽時的牛,牛的各種姿態動作,都深深烙印在劉隆華的腦海里,隨時可化作繪畫的素材。而他畫的「奮進牛」,更成為了他的標志,深受書畫界歡迎。「奮進牛」牛頭向下,身軀向前傾,表達了勇往直前的力量和毅力。
“用功到深處,自有暗香來”。畫者,心畫也。畫牛,貴在寫精神。劉隆華秉性為人有如他的作品,務實,謙和、慎獨。劉隆華的山水畫,厚重而又不失空靈,這是他多年來潛心于山水畫創作,苦苦求索的結果。希望他在今后的藝術生涯中,不斷進取,為大家奉獻出更加美麗的畫卷,取得更大的佳績。
(于學忠)
相關熱詞搜索:用功
上一篇:潑墨揮毫昂意氣 筆走龍蛇書遒美
下一篇:惠懷濤:虛懷若谷出萬象 性靈俊逸超常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