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本性賦予了他質樸堅定的性格,農村的工作把他錘煉成一個勇于創新的好支書,他就是——李保福,今年67歲的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多年來,他恪盡職守、竭誠奉獻、辛勤工作,有信有義,用一腔赤誠詮釋著一名黨員的理想與信念。
——題記
克難攻堅,隊伍建設的“帶頭人”
“全心全意為民造福,甘做群眾的孺子牛”。他35年來一心撲在農村發展致富上,就算身體時有不佳也堅守在村務工作中,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獻,讓一個貧困的小村莊變成今天的“滿園春色”——營口市先進村、蓋州市先進黨支部、市財會管理先進單位。他就是市優秀共產黨員、市黨代表、先進工作者,團山辦事處張瓦房村人們交口稱贊的好書記——李保福。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在班長。”李保福始終認為,要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就必須要當好村支書,當好“班長”。這是李保福打心眼里的想法。對一個村來說修路是一件難事,他四處奔波,經移民局幫扶,今年預計興修1公里村內主干道路,解決村民行路難問題。
“引水入連”工程項目動遷工作,牽涉150多家農戶,涉及240畝土地……李保福組織全體村干部總動員,一家一家地解釋,一個一個地談心。白天找不到人他就晚上去,沒日沒夜,宣傳思想,方針政策……直到工程順利進行。
富民強村,小康社會建設的“領路人”
“窮山村變綠銀行”。座座溫室大棚,漸漸成熟的西瓜,把青藤壓彎了腰,一派豐收景象,滿是喜人。近日,筆者到張瓦房村看到一幅讓人喜悅畫面,據說與過去的荒墾截然不同。
要說起張瓦房的變化,還得從一次全村黨員大會說起。據悉,原先土地承包問題上存在爭議,人多地少,時有不公。他果斷自治,經過全村黨員大會決議,丈量土地、公開、公平、公正,合理人均分配,由原來人均一畝二分地,調整為人均一畝七分地。作為黨支部書記的李保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地里下決心要帶領村民走出貧窮,過上好日子!
“我們村究竟適合發展什么了”這個問題時常閃爍在李保福頭腦中。經過反復斟酌,結合村情實際,李保福鎖定了“設施農業”。為了形成規模種植,他對全村進行了統一規劃,但村民對李保福的產業規劃并不理解。這一現象讓李保福遭遇當頭一棒,情急之下他組織村支兩委不分白天黑夜的深入農戶家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講設施農業政策和發展“溫室大棚”的好處。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黨群連心共富”活動,全村涌現出一批優秀黨員致富戶,他們真正成為了村兩委的好助手,群眾的熱心人。
近年來,全村形成1200多畝西瓜大棚,農民增收超過1000多萬余元,已成村民主要經濟收入和生活來源。目前,“頭茬西瓜,二茬菜”,已使張瓦房村農民經濟人均收入近萬元。
與時俱進,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積極引導傳統農業是李保福多年“心病”。祖祖輩輩都身為農民的李保福深知“望天”吃飯的苦處,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收,整治方塘、興修排水溝讓全村的溫室大棚旱澇保收成了他的“使命”。近年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解決瓜田間用電問題,他積極與供電部門在原先160千瓦變壓器的基礎上爭取到了63千瓦、100千瓦變壓器;今秋,預計新上200畝瓜地大棚,由于用電緊張,準備協商爭取一臺100千瓦變壓器,為了村民搞西瓜大棚業創造有利條件。
張瓦房村歷經35年來的變化,讓老百姓看到了李保福那無私的付出和真心為民的心境。全村總人口1100多人,290余戶,其中44名黨員,兩個黨小組,日常生活工作中全力維護班子團結,遇到事情都要征求每個支委成員以及群眾代表的意見和看法,絕不搞“一言堂”,對于村內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群眾關心的重大事情,堅持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要事公開。李保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精神得到了全村百姓的認可和稱贊,村民們時常說:“有李保福這樣的好書記、有張瓦房村這樣的好班子,我們百姓不愁過不上好日子。我們相信,再用不了幾年,張瓦房村將會成為一個更加富裕、文明、秀美、和諧的新農村”。
張瓦房村山變綠了,水變清了,路暢通了,群眾富裕了。村黨員活動室內,墻上閃光的獎牌,閃爍著張瓦房村的光輝歷程。
于學忠
上一篇:老牛不知年 有耕則樂
下一篇:終生魂系墨海 晚年心畫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