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寨鎮位于蓋州市西南部,東鄰楊運鎮,西接二臺鄉,南與瓦房店市許家屯鎮隔李官相望,北連九壟地鎮。全鎮轄有1個社區、13個行政村,境內交通便利,民風純樸,文化內涵厚重,中長鐵路、哈大公路、熊普公路過境,是我市的南大門。近年來,在鎮黨委楊永義書記、呂勇鎮長、叢斌副書記領導班子與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九寨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片土地變得活力無限,潛力無限,也真正成了投資興業的一片沃土。
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九寨鎮的工作核心,全鎮領導多方面謀劃,人民生活不斷邁向小康。全鎮總面積1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750畝,山林面積70900畝,果樹面積36240畝,水果總產量達67029噸。農業總收入4.98億元,人均純收入達2萬元。
要實現農村社會長治久安,農民富裕,就必須夯實產業支撐,強化基礎。近年來,九寨鎮因地制宜,培育發展了以林果、畜牧、經作、勞務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行集約化、現代化,提高單產,增加總產,全鎮現有蘋果、核桃、葡萄等農業水果大棚26800個,占地面積18600畝;九寨鎮反季節大棚水果生產實現了產業化、規模化,邁向了集約化發展之路;大棚農業生產已成為九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支柱產業。全鎮果品苗木業起步早,基礎好,是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共建水果恒溫庫257座,貯存能力達1.03萬噸。糧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等,糧食年產量3000噸。各種葡萄苗、蘋果苗、李子苗、桃苗、綠化苗木等,規格、品種齊全,果品苗木合作社形成一站式購齊的經營模式,為采購單位提供了極大的便捷。農村經濟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農業生產穩步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是小城鎮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九寨鎮全面發展的堅實基礎。九寨鎮以生態環境、交通道路、農田基建、安全飲水等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發展,全鎮通村公路、田間作業道路實現了貫通,四通八達,現有鎮內主干道全部路程實現了鋪油硬化,13個村的通村路完成了村內巷道實現了硬化,全鎮主要路面實現了柏油化,村道路全部達到縣級路標準,被評為“省公路管理先進鎮”。熊普公路縱貫全境,給全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九寨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工作,把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做為鎮黨委、政府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全鎮加大土地整理項目和流域綜合治理,并力爭在2—3年時間將全鎮荒山、疏林地全部綠化,擴大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全鎮有山林7萬畝,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面積減少,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實現了人畜飲水安全,13個村村民大眾受益,人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教育是未來與希望。九寨鎮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鎮黨委長期堅持“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這一辦學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道德教育為首,素質教育為重,以“合格十特長”為質量目標,九年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逐步提高;醫療保健條件得到改善,鎮衛生院、村衛生所管理規范,運行正常,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全面推行,方便了群眾,增強了防病、治病能力;計劃生育率平均水平在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積極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鄉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建設村級文化休閑娛樂場所,開展各類文化體育活動,群眾性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以“三清五改”為主要內容,大力實施村內巷道硬化,沼氣等綜合配套設施建設;完成小城鎮主道硬化、綠化和商業一條街道路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小城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實計劃生育優先優惠政策,開展醫療、困難家庭救助;九寨鎮投入80萬元,建立了集中規范的便民服務中心,使便民服務工作村屯覆蓋率達到100%,總計服務類別達100多項,將便民融于服務之中。全鎮在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過程中,積極開展普法活動,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成效顯著,人民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和守法自覺性增強,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如今的九寨,素有"東北大棚桃第一鎮"之稱。作為蓋州市委便民服務工作試點鄉鎮,全鎮13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都建成了“三個中心、一個廣場、一個代辦點”,即:黨群活動中心、村民議事中心、技能培訓中心、文體娛樂廣場和便民服務代辦點;其中,4個村建成了高標準的村級活動場所和大型文體娛樂廣場;九寨鎮婦聯婦女之家自建立以來,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務婦女和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為宗旨,不斷加強“婦女之家”建設,努力使其成為宣傳政策的陣地、傳播知識的課堂、傳遞信息的紐帶、聯系和服務婦女群眾的窗口,展示婦女風采的平臺。
真可謂以 “大氣魄、大手筆”推進小城鎮建設,這里的布局調整、基礎設施改善和生態環境建設,全面改善城鎮面貌,提升城鎮品位……如今的九寨,高標準、高質量、高投入的綠化、美化、亮化工程,路通人和百業興,描繪著小城鎮建設未來的宏偉藍圖,不出3、5年,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將是另一個全新的魅力九寨小城。 |
|
相關熱詞搜索:夯實 基礎 新步
上一篇:傳遞正能量——昔日抗洪英雄 而今再行義舉
下一篇:鑄忠誠警魂 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