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蜜桃av一区精品变态类天堂_91福利专区_半支烟国语版在线观看_啊啊啊啊亚洲_2021国产精品_亚洲黄色的

首頁 > 營口專訪 > 正文

東北相聲“馮家門”的傳人——記營口著名相聲演員傅潤濤

周秘密

分享到:
2013-05-10 07:22:00   來源:營口之窗   點擊:
傅潤濤,1956年7月9號出生于營口,營口著名相聲演員,東北相聲“馮家門”傳人營口支掌門。
       在我個人心中看來,相聲不僅是一門語言藝術,更是我的精神食糧。
                                                                                                                              ——傅潤濤
對抗命運,走出農村
 
       1966年,正當國民經濟調整基本完成,國家開始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意識形態領域的批判運動逐漸發展成矛頭指向黨的領導層的政治運動。一場史無前例席卷全國長達十年給黨和人民造成嚴重災難的“文化大革命”爆發了。
        正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緣故,年僅11歲的傅潤濤跟隨父母被下放到海城縣新臺子公社于劉大隊第二小隊,從一個原本衣食無憂的城里小孩,變成了生活困難的農村孩子。當時雖然是計劃經濟年代,但是城市里有電燈,每個月都能吃到細糧,吃菜也有大醬做調料,還有糧票、肉票、布票……而當時的農村生活非常困難,沒有電,只能點煤油燈,每年、甚至是逢年過節,口糧都不夠吃,一年到頭能吃上一次餃子就不錯了,至于大醬就更是沒有了,農村用的都是咸鹽水,愛吃肉的傅潤濤在農村吃不上一口肉。而由于母親身體一直不好,剛剛下放到農村不久傅潤濤的母親就去世了。這種改變對于一個11歲的小孩子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面對如此命運,年幼的傅潤濤感到茫然無助。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傅潤濤磨練出了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毅力,也更堅定了他一定要走出農村、讓父親過上幸福舒適生活的信念。
        傅潤濤從小嗓子就很好,有著超高的文藝天賦,再加上他本人也非常喜歡文藝,經常參加學校的文藝演出,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到初中,每年都獲得學校的文藝表演獎,老師同學們都非常喜歡看他的表演。正是因為對文藝的熱愛,傅潤濤終于從文藝演出的這條大道上走出了農村。

抓住機遇,勇攀高峰

       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八個樣板戲同時在北京上演,《人民日報》發表的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一時間樣板戲的宣傳鋪天蓋地,可謂登峰造極。后來,江青在全國大力普及“八個樣板戲”,因此全國各地都開設了樣板戲學習班。
       1970年,全國開展了學習小靳莊普及樣板戲活動,在初中老師的推薦之下,學校只選送了傅潤濤一人到海城樣板戲學習班進行學習。抓住了在海城樣板戲學習班學習的這個機會,傅潤濤邁出了他演藝事業的第一步。
        在海城樣板戲學習班學習期間,傅潤濤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練功,吊嗓子、壓腿,進行基本訓練,白天在海城各地巡回演出,晚上回到學習班進行排練,最晚排練到半夜12點鐘,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感冒生病,他都始終堅持著,從不退縮。最后,他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走進了海城評劇團,后又從海城評劇團考進了營口市新藝評劇團。“我的童年是在營口度過的。60年代跟隨父母下放到農村,被迫離開營口。離開之后,一直很懷念兒時的生活,也很想念從小一起玩鬧的伙伴們,總想著有機會能夠回到營口。在海城評劇團工作期間,正好趕上營口團考試招人,就報名參加了考試,幸運地成為了營口市新藝評劇團的一員。”
       1988年,營口市新藝評劇團改名為營口市青年歌舞團,虛心學習的傅潤濤經常在團里幫忙打追光,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積累寶貴的經驗。后來,在一次南方演出時,偶遇東北相聲馮氏傳承人鄧世杰。鄧世杰老師見傅潤濤天賦很好,就收他做了學生,培養傅潤濤說相聲。也就是說,鄧世杰是傅潤濤相聲之路的啟蒙老師。在鄧世杰老師的細心栽培下,傅潤濤逐漸對相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這門藝術充滿了追求和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著。傅潤濤刻苦專研相聲藝術文化,虛心學習名家名段,拜師訪友,只要有演出活動他都積極參加。傅潤濤先生說:“相聲是我一生的追求,永遠都是我的精神食糧。”
        在傅潤濤不斷努力下,1992年,他獲得了遼寧省“琥珀杯”相聲大賽一等獎。他還曾與相聲大師侯寶林,和著名相聲演員孫晨、陳寒柏等人同臺演出,主要作品有《沒事找事》、《失戀與歌曲》、《送別》、《東與西》、《好日子》等。1994年,營口市電視臺、老邊區電視臺首次舉辦春節聯歡晚會。老邊電視臺局長聽說傅潤濤在外地相聲演出剛剛回來,便邀請傅潤濤參加春節聯歡晚會,營口市電視臺也派人邀請傅潤濤參加主題為“一路輝煌”的營口市首屆春節聯歡晚會。那年在營口電視臺的春晚上,他表演了相聲《狗年說狗》,而在老邊電視臺春晚上,他表演了化妝相聲《考演員》。這兩個相聲,當時很受觀眾們的喜愛,獲得了眾人的掌聲。正因為他杰出的才能,他受邀做老邊電視臺文藝部的導演,之后又在電視臺任文藝部編導,負責曲藝語言類的板塊,專門策劃和指導每年的老邊春節聯歡晚會。
        在老邊電視臺工作8年,傅潤濤只能在周末放假的時候才能去評劇團與好友們交流相聲,也很少有時間到處巡回演出了,所以他總想著在舞臺上繼續他的相聲演藝事業。8年的機關單位工作,使他感覺到了束縛,因此主動辭職,回到了他酷愛的相聲舞臺上,繼續勇攀高峰,追求他的演藝之路。
        “當年營口相聲并不受重視,您為什么還堅持走相聲這條路呢?”對于這樣的疑問,傅潤濤總是笑著回答:“近15年來,營口相聲相當不景氣,但是我覺得一個民族的藝術必須得有傳承,而且我也十分喜愛這門藝術,所以才堅持到現在。”
        只要哪里有演出,傅潤濤就去哪里。正是因為他這種對相聲的熱情追求,2008年,傅潤濤終于成為東北相聲“馮家門”的傳人。

東北相聲,馮氏傳人

        “馮家門”是相聲界一支影響較大的藝術流派,是馮昆志與馮振聲父子及其后生們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闖出來的。馮昆志為人誠懇熱情,慷慨大方,言談不俗,舉止斯文,被尊稱為“馮六爺”(即帶有見多識廣之意)。他的“看家活兒”是相聲篇目中的大笑話——“八大棍兒”。馮昆志主張相聲的內容和表演上都要出新。馮昆志曾告誡兒子馮振聲,搞藝術不能陳陳相因,要勇闖新路,要借鑒并吸收各種兄弟藝術的長處,融化并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在突破中不怕跌跤,不怕別人譏笑。馮振聲秉承父旨,決意在“說、學、逗、唱”四大門類中全面發展。“馮家門”常使的“說活兒”有《夢中婚》、《送妝》及“八大棍兒”等;常使的“貫口活兒”為《古文會》(“蒼垛兒”)、《地理圖》、《鈴鐺譜》、《白事會》(“孫中山大出殯”)、《菜單子》;常使的“學活兒”為《學四象》、《學四省》、《哭笑論》、《滿蒙話》等;常使的“柳活兒”為《山東二簧》、《大改行》、《罵王朗》及學唱太平歌詞等。
        “馮家門”廣收門徒,先后拜他門戶的有孫利、韓小遲、李宗林、趙天壽等。著名的“四大荃”——常福荃、楊海荃、祝景荃和馮大荃都是“馮家門”的門徒,這四個人可代表“馮家門”說、學、逗、唱四門俱全。這四位弟子文化水平普遍較高,基本功扎實,活兒路廣,表演新,后被視為“馮家門”的四根臺柱。
        “馮家門”的藝術風格是火爆脆快、動作起落大,演出形式也較為開放。當年出現的電吉他相聲、歌伴舞相聲,都是從這個隊伍率先興起的。“馮家門”的后生現分布在東北各地。在哈爾濱的常福荃、馮大荃有弟子劉佑山、魏佑臣等,在沈陽則有楊海荃、祝景荃的弟子富蘭英、趙有橋、楊金聲、金炳昶、楊振華、馮景順、王志濤等。
        2010年9月8日,遼寧相聲名家楊振華、金炳昶、王志濤的師弟李成在沈陽收下傅潤濤、張亮、楊云鵬、金玉四人為徒,相聲名門——“馮家門”又增新丁,這也讓“馮家門”營口一支有了傳人。
        在東北相聲“馮家門”拜師儀式上,傅潤濤、張亮、楊云鵬、金玉四人向師傅李成及師伯楊振華、金炳昶行跪拜磕頭大禮。儀式上傅潤濤很榮幸地以李成大徒弟的身份代表徒弟們講話。他謙虛地說:“不是我們入了門就會說相聲,不是我們入了門就成為了一個合格的相聲演員,我們要繼續發揚我們前輩的光榮傳統,怎樣做人、做藝、怎樣美德。將來我們要不斷地向師傅學習,向在場的同行們、老師們學習,爭取不讓師傅操心,不給‘馮家門’丟臉,讓我們的民族文化——相聲藝術發揚光大!”

相聲風格,幽默主持

        相聲是一門極具幽默感、風趣感的民族藝術。多年的相聲演藝之路,使傅潤濤對相聲充滿了熱情與追求,他一直想把相聲這門民族藝術傳承發揚光大。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專門去看電影,有人專門去KTV唱歌,有人專門去舞廳跳舞……卻很少有人愿意專門到哪個公共場合去聽相聲。我們平時所聽到的相聲,大多是在電視上看到的或是在收音機中聽到的。
        天津北方網上有一則有關相聲的評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相聲面臨觀眾越來越少、大多數演員缺少新段子的狀況,靠一兩次大賽,靠幾個笑星在大型晚會上露露面,終歸無法擺脫相聲的尷尬處境。相聲創作明顯滯后,相聲市場逐漸萎縮。有專家指出,要解決相聲市場不景氣的問題,唯一的辦法是繁榮相聲創作,提高自身水平。”
        雖然現在相聲市場不景氣,但是相聲還是具有很多的優點。相聲以其詼諧、幽默的說話風格,尖酸、譏諷的嘲弄方式,達到惹人“大笑捧腹”的娛樂目的。傅潤濤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將相聲中這種詼諧、幽默的說話方式,與婚禮主持聯系在了一起,以獨特的相聲風格主持婚禮。
       1997年,傅潤濤開始做婚禮主持人,后加入了營口百世緣婚慶公司。“百世緣婚慶公司的老板許凱武是我的學生,他成立個婚慶公司,我責無旁貸地幫助他。”傅潤濤以獨特的相聲風格主持婚禮,不僅吸引了不少結婚新人前來,給百世緣婚慶公司帶來了利潤,也使相聲事業有了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
        在傅潤濤主持婚禮的現場,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不一樣的氣象,以詼諧幽默的詩句為開場白的獨特相聲風格,帶動了整個婚禮現場輕松浪漫的氣氛,讓一對新人以及在場所有來賓都能夠在幽默、和諧、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盡情享受愛的甜蜜。“主持是我的愛好,相聲是我的追求。江山代有人才出,現在很多年輕人主持婚禮都主持的非常好,很有時代感,與時俱進,在這方面我也得像他們學習,我與他們的主持風格相比,應該說是各有千秋吧!”
        將相聲與婚禮主持聯系在一起的,傅潤濤可謂獨具匠心。“我本人就是搞藝術搞相聲出身,因此在生活中就自然不自然地流露出相聲的幽默感來,于是便把這種風格融入到了主持中去。再者,現在都是市場經濟,我們相聲的商演機會越來越少。因此,每年的春節期間或者各個重大節日,我們營口市曲藝家協會都要組織一個小分隊到處演出。可是以營口目前相聲的檔次水平來說,要指相聲養家糊口還是實現不了的,咱們跟北京德云社沒法比,因此,咱們不得不把相聲作為業余愛好。但是我們既然入了‘馮家門’,就有責任將相聲這門民族藝術傳承發揚光大,所以便想出將相聲和婚禮主持相結合的方法,既能賺錢養家糊口,又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相聲,喜愛相聲……將相聲這門藝術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去。”
        傅潤濤表示,他現在最大希望的就是希望營口市能夠有一個很好的相聲社,為廣大觀眾奉獻出優秀的相聲作品。為此,很多人都在不斷地努力。2012年5月,營口成立了遼河曲藝廳,著名相聲演員姜昆老師為營口市遼河曲藝廳掛牌。

尊師愛徒,寬以待人

        傅潤濤作為東北相聲“馮家門”傳承人營口支掌門,他尊師愛徒,寬以待人。
        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尊師重師敬師的傅潤濤遵循著相聲界的傳統,在2010年9月8日東北相聲“馮家門”拜師儀式上,向師傅李成以及師伯楊振華、金炳昶行跪拜磕頭大禮拜師。
        拜師后的傅潤濤,每年的三節兩壽(三節即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兩壽即師父的壽辰和師母的壽辰)必定會去看望老師,與老師交流藝術,向老師回報成績。無論自己再忙,也不會忘記這幾個重要的日子。單從這一點看,傅潤濤有著濃烈的尊師敬師情懷。
        作為東北相聲“馮家門”傳人營口支掌門,作為具有獨特幽默風格的婚禮主持人,傅潤濤也有著很多自己的徒弟。他對徒弟和藹可親,徒弟創業他大力支持。百世緣婚慶公司的老板許凱武,便是傅潤濤最得意的學生。
        每年5月至10月,都是婚禮的旺季,一般北方人都喜歡在百花盛開的季節舉行浪漫的婚禮。2011年的婚禮旺季,許凱武因為成日主持婚禮,嗓子變得不太好,時常沙啞。愛惜徒弟的傅潤濤,經常跟徒弟并肩作戰,一有時間就去徒弟主持婚禮的飯店觀看,為愛徒助陣。完全的主題婚禮還好說,半主題半民俗的婚禮,一般在婚禮正式開始前,要先替主人家“喊桌”。關心徒弟嗓子的傅潤濤,就經常代替徒弟去給主人家“喊桌”,讓徒弟歇歇嗓子,好有充沛的精力主持正式的婚禮慶典。在老師的幫助下,許凱武的嗓子被保護的很好。
        傅潤濤不僅是良師,同時也是益友,他與人為善,寬以待人。平時生活中,他們師徒間不僅討論學習方面的問題,還在閑來無事的時候,一起品品茶,嘮嘮家常,關系十分親密。
        2012年3月,愛徒許凱武要去廣西出差考察,不放心妻子兒女自己在家,也不放心婚慶公司的日常事務,于是就請老師前來幫忙照顧。傅潤濤得知此事后,二話沒說就答應替學生打理生意,照顧學生的家人。傅潤濤只要一有時間,就來到學生的店里幫著打理生意,與學生的妻子孩子都相處的十分融洽,完全沒有師傅的威嚴,而是和藹可親的朋友。
        無論在什么場合,傅潤濤臉上總是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以一視同仁的態度對待所有人,特別具有親和力,迎來了很多人的尊重。一提到傅潤濤的名字,就連不認識他的人都稱贊他,“聽說這個人很隨和,特別有紳士風度!”

相關熱詞搜索:東北 相聲 馮家門 傳人

上一篇:營口電臺《小劉說消防》的小劉
下一篇:專訪:走近蓋州籍作家鄭恩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始县| 丰都县| 沾化县| 沙雅县| 循化| 孝昌县| 金溪县| 磐安县| 宝兴县| 油尖旺区| 太仆寺旗| 铜鼓县| 涪陵区| 山西省| 古田县| 信丰县| 将乐县| 凤山县| 仙游县| 尚志市| 乌拉特前旗| 沾化县| 大宁县| 疏勒县| 璧山县| 肥东县| 沙田区| 保靖县| 延寿县| 吴旗县| 南安市| 科技| 昌邑市| 咸阳市| 兴和县| 青州市| 永城市| 田林县| 广南县| 青川县|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