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橋市毛娟紡織廠坐落在湯池鎮。
“絲得寶”為該企業美典家紡旗下的一個品牌。

絲得寶產品展示;
一、誠信夫妻經營產品暢銷六個國家
石玉環和愛人鄒榮吉經營蠶絲加工企業已經31年,歷經坎坷及風雨,鄒榮吉主抓生產,石玉環主管銷售,盡管分工不同,但夫妻倆有一個共識:經商和做人一樣,必須講誠信。
講良心,是做人的底線。
石玉環是一個很特別的女人,干練,率直,熱心腸,這是熟識她的人共同的評價。
說起誠信,石玉環感慨萬千。
2014年,石玉環和愛人為了支持一位親屬企業的發展,將幾百萬元的現金借給其周轉;兩人為幫朋友度過經營的難關,為其朋友擔保拆借資金,上千萬的貸款下來了,石玉環的親屬和朋友卻拿著錢“蒸發了”。
昔日的信誓旦旦變成了現實中的陷阱,石玉環傷透了心。
一個人信守承諾,就那么難么?
水庫邊,石玉環望著一望無際的水面出神:一陣疾風駛過,刮起的波紋很快將前面的漣漪淹沒,水面看似平靜,可細小的風浪無時不在,涌起的浪花拍打岸邊鍋底形狀壘起的青石,未等清晰的水跡被陽光蒸發掉,又一輪浪花涌在青石上,企業的發展看似順風順水,可不可預測的風險就如同疾風刮起的水浪,濺起的水滴落在石玉環的臉上,泛起涼意,沁入骨髓。
坐在山崗上的巨石上,石玉環望著天上的悠悠行云發呆,做一朵愜意的云該有多好!無牽無掛,信馬由韁。一片烏云飄過,在距離石玉環10米遠的地方忽然下了一場陣雨,雨滴打濕了石玉環的鞋子,可她的衣服依然干爽。
烏云過去了,又是艷陽高照!石玉環思索到:企業經營被騙,如同這突來的陣雨,烏云終究遮不住太陽,山上和山下的村民又會有幾人記得這陣疾雨?
石玉環想開了:企業還在,員工還在,品牌還在,客戶還在,關鍵一點,信譽還在!
那幾日,老伴鄒榮吉一直遠遠地“尾隨”著石玉環,“監視”著她的一舉一動,生怕她想不開。
雖然我們被人騙了,但我們絕對不能去騙顧客!
石玉環主動還上了擔保的400多萬元款項。
石玉環和老伴承諾,我們生產的蠶絲被等產品,絕對不允許摻假,如有發現假貨,就將自己企業賠給對方!
她陸續裁撤了很多經銷商,因為這些經銷商發現產品暢銷后,就私下購進其他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冒充“絲得寶”貨品銷售,獲得暴利。
石玉環認為,逐利無可厚非,但不能作假,更不允許騙人。
石玉環開始在產品的標識和特質上下功夫,只要是行家,只要到過大石橋市毛娟紡織廠的顧客或者游客,聽過她的講解,根據常識,幾分鐘就能辨別出真正的“絲得寶”產品。

石玉環為顧客講解如何區分真假蠶絲;
石玉環補充說道,我們的絲得寶蠶絲被都是人工打點縫制的,只要是機器行縫的,一定是假貨。
由于出色的質量和良好的信譽,“絲得寶”及其他產品暢銷德國、英國、美國、日本、印度、俄羅斯等六個國家,產品的訂單延續到2016年的6月份。
二、石玉環:企業出售的是信譽,信譽不能打折
石玉環說,產品的價格可以打折,信譽不能打折。

絲得寶產品展示;
石玉環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她說每每講起這個故事,心情都十分沉重。
一年的臘月十四,她的一個朋友跟丈夫吵架,賭氣之下,朋友的丈夫抱著一床蠶絲被去了另一臥室睡覺,半夜,電褥子漏電起火,結果這床摻了蠶絲以外成份的被褥將這位朋友的丈夫燒成了黑炭,石玉環說,死者身上一層焦狀物,令人目不忍賭。
石玉環說,產品質量與人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
摻雜了木棉等成份的蠶絲被有誘發哮喘病及皮膚癌 的危險,嬰兒和孕婦使用假蠶絲被,后患無窮。
很多蠶絲加工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或者為了用較低的價格占領市場,不惜用石油的副產品——木棉或者大豆纖維與真的蠶絲混在一起生產蠶絲被,不懂常識的顧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這樣低價的蠶絲被,健康受到了危害還為買到了便宜貨而沾沾自喜。這樣的企業一般摻假的比例為40%——60%,有的甚至達到70%。
所以讓顧客了解蠶絲的生產過程以及真假蠶絲非常重要,每有顧客至石玉環企業的展銷大廳,她經常手持試管為顧客當場演示如何區分真假蠶絲。

絲得寶產品展示;
從古至今,詩詞歌賦都對蠶及蠶絲賦予了美妙的比喻和描述。
老蠶欲作繭,吐絲凈娟娟。周密已變化,去取隨人便。有為機中練,有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練以事寒喧。其功不為小,其用己為偏?作詩寄蠶姑,辛苦匪徒然。
…… ……
蠶絲,中華民族的瑰寶,中國曾經憑借絲綢讓世界矚目。
在蠶絲的生產工藝得到了傳承和發揚光大的今天,中國制造和中國信譽都應該讓世界認同。
石玉環說,誠信就是企業的舵,誠信為舵好行船。
(楊愛君 鮑世慧 趙正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