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入伍前生活在南通,21歲復員后在營口參加工作至退休。
在營口生活了半個世紀的雙筆書法家褚銘泉如今大部分的時間生活在南通,而老伴和三個子女都在營口生活。
他像一只候鳥,因為文化的春訊,遷徙在營口和南通之間。
(褚銘泉在創作)
“南通養育了我,營口給了生活的積淀。有一天我飛累了,飛不動了,營口一定是我的歸宿”。褚銘泉這樣描述南通和營口:“南通和營口都是魚米之鄉,都是一市兩港,都是近百年來皆沒有發生大的自然災害的‘福城’,都是文化積淀很深的城市。南通是我的故鄉,營口是我生活了半個世紀的第二故鄉,我喜愛這兩個城市,南通和營口都是我的驕傲!”
厚積薄發 一演成名
1993年5月,褚銘泉陪上海書法界的一位朋友赴長春參加書法交流活動,在火車上這位朋友才知道褚銘泉練了50多年的正反書書法,到達長春后,就推薦給長春飛行學院院長齊路通將軍。
書法交流活動最后上表演臺的,是褚銘泉。
各位書法愛好者見褚銘泉右手寫正字、左手同時寫反字,頗感好奇,紛紛圍攏過來,一時間求他書寫名字的隊伍排成了長龍,直到深夜。
(褚銘泉作品欣賞)
褚銘泉1937年5月生于江蘇南通,6歲開始在父親的指點下臨摹柳公權的《玄秘塔》和《金剛經》等字帖。他的父親是一位道士,聞名鄉里,寫得一手好字,更擅長主持祭祀活動。父親指望有一天能讓兒子接班,對其要求甚為嚴格。
思維活躍的褚銘泉10歲起偷偷開始左手練字,筆耕不輟,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練習也未停止。天地就是他的紙和板,草棍和樹枝、石子都是他的筆。50年來,他練就了左右筆的正、反、倒、倒反八個方位的雙筆奇書書法。
(褚銘泉作品欣賞)
他的作品已被世界科教文組織收藏。
1993年9月,營口不少人已經知道褚銘泉會雙筆書法的技藝。
9月恰逢國際經貿洽談會在營口召開。會議召開前夕,營口市文化局局長李德泰順應群眾呼聲,主持了一個以喜迎洽談會為主題的雙筆書法表演活動,活動地點設在第二建筑公司的會議室,時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田華參加,電視臺、日報社、電臺記者紛紛報道了這次活動。1993年11月15日,褚銘泉應邀赴北京參加第一次中國書畫代表會,途徑沈陽換車,住宿在紅星賓館。《遼寧經濟》雜志總編呂鐵生得知褚銘泉來沈,邀請遼寧電視臺的記者帶著筆墨和宣紙趕到賓館,現場請褚銘泉展示雙筆書法技藝。
兩天后的17日,褚銘泉在北京參加書法代表會,遼寧電視臺播發了“當代神雙筆褚銘泉”這一新聞,從此,褚銘泉聲名遠播,也更鞭策他在雙筆書法技術上不斷完善與探索。
上下求索 助人為樂
2011年8月,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4名記者在南通跟蹤采訪了褚銘泉12天。
期間,褚銘泉創作了二十米的十二生肖長卷。
此后,他設計和定稿完成了4米、10米、20米、33米(百尺)十二生肖的作品,并投入到歷代詩詞作品長卷的創作中,這些長卷在中國書法史上非常罕見。
書法追求個性化,書法風格的形成,是一個人長期不斷臨帖磨礪加上個人思想才情融匯交合的結果。
(褚銘泉作品欣賞——十二生肖部分)
“我的書法追求一直是建立在傳統根基之上的,而且面灑得比較廣,經常變化,有時候是隨性情而作。我個人主張不囿哪家某派,吸古納今,兼學并用。我注重繼承傳統,在書法上涉足面廣,博涉諸家,納百川為一流,求索創新,把中國畫的技法和雙筆書法、雙筆絕活融為一體,在筆情墨趣中追求己意。”
褚銘泉如是說。
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主任、著名書法家田英章先生為褚銘泉題聯:“左手攬來去中月,右臂牽出霧里輝”。
如今,褚銘泉已經記不清楚,自己得了多少回的書法一等獎。
(褚銘泉作品欣賞)
成名后的褚銘泉更關心公益事業。
浙江文成縣原政法委書記劉日進,是劉伯溫的22世孫。他收集了7萬枚毛主席像章,有很多是孤品,他在自己家的五層樓內向群眾免費展覽。
劉日進向褚銘泉寫信,求助寫一幅毛主席作品《沁園春》。褚銘泉認真書寫完畢,郵寄給浙江劉日進。
劉日進深受感動,多次邀請褚銘泉赴浙江參觀其建的像章博物館。汶川地震發生后,褚銘泉義賣作品上萬元,全部捐給南通慈善總會。
無錫顧峰夫婦都是重病患者。顧峰在上海軍醫大學檢查時,已經是肝癌晚期,醫生說他只能存活幾個月。顧峰的妻子患紅斑狼瘡,每月都得去醫院治療。褚銘泉得知顧峰夫婦的情況后,特意書寫了一幅作品,送給二人,鼓勵他們調整心態,積極治療,戰勝病魔。
六年過去。
2017年11月,顧峰夫婦結伴去張家界旅游。如今顧峰夫婦分別加入了病友群,成為活躍的會員,祛病,提高生命的質量,成為他們永遠的話題。
褚銘泉應邀去無錫參加藝術活動,廚師出身的顧峰親自下廚做幾個拿手好菜,只為感謝他當年的鼓勵。
褚銘泉說,有意義的事情,我就是搭錢也要去做。
藝術,是要弘揚正能量的,是要給人向上奮進的力量。
(褚銘泉肖像)
文化自信 熱衷傳播
褚銘泉先生將自己的理念,通過書法作品體現,用筆“說話”,他的思想和愛國情懷,浸潤在書法作品中。他的左右筆、淡濃墨作品《中國夢,我的夢——打擊侵略勢力,捍衛國家主權,揚我軍威;利用自然資源,開發祖國領海,展我風采》入編多部典籍和萬年歷封面。關于和平,他創作了系列作品:《德——制止戰爭就是積大德》《善——維護和平就是做善事》《福——謳歌和諧就是求幸福》《泰——置身祥和就是享安泰》《義——反對侵略就是張正義》《道——譴責違規就是講公道》《靜——提倡對話就是謀平靜》……
(褚銘泉作品欣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都離不開文化所激發的精神力量。而要繼承好、發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
(褚銘泉作品欣賞)
習總書記還指出,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是文藝的規律。
82歲的褚銘泉老先生表示,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創作不停。
“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推陳出新,反映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任重道遠。
( 楊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