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專訪”)啞巴鞋匠邴志堅——記一位營口市民
在營口市站前區春光社區最醒目的路口一側,有一個用手推車封閉的游動修鞋店,每天早晨八點準時出現在這里。店里的主人是一個聾啞人,大家都習慣的稱他啞巴鞋匠。此人五十剛剛出頭,中等身材,黝黑而圓圓的臉,厚厚的嘴唇,本來就小的眼睛,還經常把眼睛笑的瞇成一條縫,給人以和氣、誠實、可親的感覺。
的確,啞巴鞋匠服務態度好,修鞋技藝精湛,收費合理,為人又誠實,因此,全社區的人都愿意讓他修鞋,甚至經常有其他社區的人從遠道慕名而來找他修鞋,所以,他的生意一直很紅火。
啞巴鞋匠從十八歲開始,和市內最有名的啞巴師傅學修鞋,由于他很能吃苦又心靈手巧,一年后就單獨設攤開始在離家不遠處開起了這個修鞋店,三年后,他在東部,師傅在西部,師徒二人幾乎齊名,在本市成了修鞋者的佼佼者。后來他結婚并有了一個女兒,妻子也是聾啞人,一家人生活的重擔幾乎壓在了他一個人身上,但他依然那么樂觀,盡最大的努力工作,這樣,加上社區給他家每月幾百元的低保補助,生活過的很滿足。
啞巴最大的特點是從不把錢看得太重,不管是誰,要是鞋子出了小毛病,他給你修完后,從來不收一分錢,有時誰家臨時用些鞋釘子找到他,他總是樂呵呵的送給你,這時你決不能提錢的事,如果你給他錢他就會假裝生氣的樣子,直到你不再給他錢了,他才又露出了笑臉。社區內有五六個殘疾人,七八個五保戶,幾年來修鞋,他都是免費的。一次,中秋節前夕,幾個殘疾人覺得過意不去,特意買了幾個菜送給他,想表達一下心意,結果那天還讓啞巴鞋匠搭了一瓶珍藏多年的好白酒和一箱啤酒,幾個同命相連的好兄弟那天算是在一起過了一個十分快樂的中秋節。
那次汶川大地震捐款活動,本來沒有他的任務,但他絕不想享受那個特殊待遇,那天的場面讓人很感動,他是用一個手絹包著一包一元兩元不等的紙票和鋼镚兒,連他也不清楚究竟是多錢,他只知道那是他三天的勞動成果,這可是一個聾啞人對災區人民的一片真心啊!幾個人在幫助啞巴鞋匠數著這一堆錢——共計一百二十八元正。望著這滿懷一個聾啞人深情的不平凡的錢,在場的人眼睛都濕潤了……
一天,我沒事在啞巴鞋匠那里看他給一個顧客粘鞋,鞋粘好后,他收了十二元錢,等顧客走遠后,他突然發現給顧客粘的是八元錢的那副鞋底,他當時的表情十分著急,剛才干活還沒出汗,可這時,他一下流了滿臉的汗。后來我得知,打那天開始,他每天都留意那天那個人,直到找到了那個人把多收的錢返給了人家,他心里才安穩了。
那是前些年的事,那時他孩子還小,一天,他正在修鞋,突然愛人滿頭大汗找來,原來是孩子不知得了什么病,疼的滿地打滾,妻子是想讓他幫助把孩子送到市醫院,可是,他只是到路邊幫助找了出租車,硬是讓愛人一個人領孩子去了醫院。后來大家才弄明白,原來有一個顧客和他定好了時間來取鞋,說是等著這雙鞋出門穿的,他怕誤了顧客的事,所以一直等顧客來把鞋取走了,等他趕到醫院時,女兒因急性闌尾炎,已經被推進了手術室。
在他的修鞋店,還時常有人把手機落在那里。一天,我吃過午飯,當我走到他修鞋的地方,發現他還沒回家,走進后一了解我才知道,原來是有人把手機落在他這了,看他的表情,比他自己丟的還著急。終于,又過了一個多小時,有人來把手機取走,他才高高興興的回家了。那天他告訴我,這幾年像這樣的事發生了十幾次,每次都是完璧歸趙了。曾經有一回,他撿了一部“蘋果”牌的高檔新手機,當時有一個修鞋的顧客就要出一千元現金買走,為這事,啞巴鞋匠差點連鞋都不給他修了。
有時,修鞋店也成了便民點,尤其買秋菜時,由于有的人一時菜拿不走,就委托啞巴鞋匠照看一下,他從來都是那么爽快的接受,等人家拉菜時,裝車就成了他的事;有時,外來的人來小區找人,他就認真指給人家,如果時間允許,他會一直把客人送到要找的人家門口……
在我寫這稿子之前,我還看見啞巴鞋匠在工作之余,主動清掃社區剛剛鋪完磚的路面呢,其實他已經夠累的了,他何嘗不想休息一下呢?也許他想的更多更遠些……
供稿作者:李同雁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訪蓋州農民豐收節,看文化搭臺慶豐收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