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郢工飛斧,天道酬勤。這里介紹的李理先生,曾任遼寧省政協委員;香港知青聯常務副會長;冠連五金礦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榮譽會長;香港東北人聯誼會副會長。
覓尋他成功的軌跡,可勉勵世人:峰高無坦途,美景卻無限。但愿他在歲月中深耕的感人故事,能鼓舞生活中的你我他透悟“自信與堅持”是成功者的座右銘——只要堅持深挖自己腳下的土,就一定會有清泉!
(營口之窗“營口專訪”)學無止境 事在人為——記香港企業家營口人李理
原創:【今日華人CLUB】李理: 學無止境 事在人為
作者:今小編
李理先生主要職務與履歷
曾任遼寧省政協委員
香港知青聯常務副會長
冠連五金礦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
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榮譽會長
香港東北人聯誼會副會長
能夠扭轉命運的人
往往是那些不滿足現狀、敢于改變的人
從知青到大學生
李理先生用非凡的毅力沖破了藩籬
從低谷到高峰
他用過人的學識改寫了人生
學海無涯、業精于勤
他認為,無論何時都是學習的好時機
學海無涯 人生無限
《勸學詩》中有說:“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關于以讀書改變人生的故事,歷來比比皆是,李理先生就是一個實例。
李理先生是香港知青聯常務副會長,在一次社團活動中,筆者偶遇他,閑聊中覺得他的人生經歷十分特別,是老一輩奮斗者的典范。當筆者表示要采訪他時,他痛快地答應了,并將人生故事娓娓道來。
李理先生(左)受邀出席香港中聯辦港島工作部新春酒會時與港島工作部部長劉林及好友周厚立先生合影
生于1952年的李理先生,1964年上初中,1966年遇上“文革”暴發,當時他正讀初二,于1968年走上了“上山下鄉”的道路。“我出生于書香世家,從小在長輩的教導下養成了熱愛學習、上進的習性。但生不逢時,僅讀到初二就不能再受到系統的教育。但長年養成的熱愛讀書的習慣,令我在農村時找到什么書就看什么書。我上中學時學的是俄語,帶去的幾本俄語課本都快被我翻爛了。當年,農村窮,生產隊沒有電,我就自制煤油燈看書,每天早上起來鼻孔都是黑的。1971年,我被抽調回城當了工人,先后做過電鍍、汽修、電工、機修鉗工等,雖然崗位不同,但我始終本著一邊干一邊學,無論做哪一行,都要出類拔萃的想法,全力以赴。”
2011年,李理先生受邀出席國宴時留影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這無疑是一次改變命運的寶貴機會,但對李理先生來說,既期待又犯難。以往讀書的時間加起來不過八年,初二都未學完,更別說高中學業了。因而,在當年的11月,李理先生雖然過了體驗分數線,但最終還是落選了。“這時,我要面對的不僅是落選的痛苦,還有社會上來自工廠、同事的不理解。有人說這是想吃天鵝肉。正在無助彷徨之際,工廠的一位副書記(部隊轉業的團長)給了我極大的支持,他說:‘小伙子,不要氣餒,繼續學,繼續考,只要你努力,工廠支持你!’他的一席話,直抵我的心底,無疑是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令我又鼓足干勁,從頭再來。”
“拿到考試大綱之時,我有點蒙,有整整14本書是以前沒有學過的,拿到書后全部都是靠自學,幾何不懂,就從點線面開始;化學不懂,就從背元素周期表開始……”要在短短的6個月內完成初中及高中的學業,對于當時的李理先生絕非易事,更何況他白天要正常上班,亦未上過任何補習班。那時,由于數、理、化不僅要牢記各種公式,反復理解基本概念,還要做大量的習題,尤其是各科的類型題。“每兩天,我就要用去100張一本的信紙,正反面都滿滿地寫上換算內容,每10天左右就會用完一瓶墨水。遇到實在無法解的題,就去請教工廠的老大學生們。往往,一道幾何題可能要想上好幾天才能解開。我甚至還做過蘇聯十年高考數學題,每一天都學習到凌晨2點才睡覺。”
李理先生隨香港警察員佐級協會創建人暨退役同僚聯會拜訪觀塘警區時合影
如此,李理先生夜以繼日地奮戰了6個月,終于迎來了1978年的高考。經過3天的考試,當走出考場以后,他胸有成竹,對自己的成績很有信心。最后,結果出來了,“當年,總分500分,我考了348分,英語成績是當年營口市第一名。經過這次高考,我深有感觸: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成績考得好不好是最可怕的,因為這說明他根本就沒有學好,沒有足夠的把握。”
李理先生出席香港警察員佐級協會創建人暨退役同僚聯會活動時現場獻唱
令李理先生終生難忘的一天終于來了。1978年10月1日,正值他檢查機床時,工廠的收發室通知他有招生辦的來信。“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一定是被錄取了。打開信一看,一行字跳入眼簾:您被甘肅工業大學(現更名為:蘭州理工大學)錄取了!看到這行字,我內心波濤洶涌,天吶!我終于登上了人生的一個重要平臺!”
從這一天開始,李理先生的命運被改寫了!
且行且珍 人生無憂
詩人塞繆爾·約翰遜曾說:人生道路上不時散發出芳香的花朵,也是從偶然落下的種子自然生長起來的。誠然,人生不乏機會,但機會來臨時,需要有辨識與把握機會的能力。以知識改寫命運的李理先生,不斷地增強辨識和把握機會的能力,讓人生有了別樣風采。
身為馬主的李理先生與眾好友拉頭馬時合影
據了解,李理先生就讀的蘭州理工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畢業后,他直接被分配到機械工業部四大機械研究所之一,正值當年,意氣風發。更頗有故事性的是,求知欲望強烈的李理先生在機緣巧合之下掌握了一身過硬的英語本領。原來在進入工廠初期,他有緣結識了一位燕京大學的高材生,對方的英文能力很強,兩人在那段特殊的歲月內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系。
李理先生出席香港東北人聯誼會成立一周年會慶聯歡宴會時與嘉賓合影
“每天六點半開始,他教我英文,從最初的音標開始教,與此同時,我訂閱了國外的英文報紙,天天閱讀,以增加單詞量?;藘赡甓鄷r間,我至1973年便能看懂英文報紙了。”高考時,李理先生的英語分數突出,獲得了營口市全市第一的好成績。而在那個人人學俄語的年代,掌握了英文無疑令他多了一技之長,“工作以后,我不但懂得機械的專業知識又懂得英文,1984年,在參加工作兩年后,就隨領導前往歐美采購設備并擔任技術顧問兼翻譯。”
李理先生帶領遼寧省摔跤隊來港參加比賽獲獎后合影
當年,在李理先生前往德國采購設備時,廠方企業評價他是機械工業部派出的29個代表團中最好的翻譯。“當廠方將原理圖掛到墻上時,我不但了解機械的構造和性能,而且還能做到準確的同聲翻譯。”出眾的業務水平,令到德國廠方后來到中國推廣時,仍邀請他擔當翻譯工作。
1969年,李理先生(后排中)與同學合影
后因工作需要,李理先生被派往香港,幫助內地企業進口相關的機械設備和零配件。“由于內地與香港的信息來源、采購渠道不對等,因而在香港買到世界各地的機械配件都非常容易。”以香港為窗口,李理先生幫助內地企業進口了大量相關零配件,為內地制造業的發展出了一份力。
2019年,李理先生(右)回母校參加建校一百周年活動時留影
隨著內地改革開放加速,在香港擔任的“中間商”角色漸漸淡化,李理先生既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冠連五金礦產(香港)有限公司。
側 記
除去公司業務,李理先生還曾任遼寧省政協委員,現擔任著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榮譽會長、香港東北人聯誼會副會長等社會公職,以其所能為身邊的人做一些事。他常與在港的知青聯誼,分享近況,攜手幫助有需要的知青朋友;有時也與香港東北人聯誼會同仁一起到東北看一看,希望加強兩地的投資合作,促進兩地發展……
當前,打拼了半生的李理先生生活無憂,步入了享受人生的階段。他認為,享受不是放任自流,而應是一個不斷完善、提升自我的過程。因而,當下的時光正是學習的最好時光。對于物理化知識豐富的他,正在不斷找時間補充自己文學、哲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
李理先生在好望角留影
李理先生出席香港中國企業協會上市公司委員會活動時留影
空閑時,李理先生亦筆耕心田,抒發內心情感。他曾寫下《別了,宇宙英雄》一文,從中能感觸到他對外界社會變化時其思想的涌動。“……1969年11月的一天晚上,突然聽到美國之音報道:美國發射載人火箭去了月球,過了幾天又報道說美國宇航員阿姆斯壯到達了月球表面,走出登陸艙,然后說了一句: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聽了這個報道,我當時激動得一夜沒睡好……如今他走了,正如阿姆斯壯的家人所說:在朗朗夜空看到月亮的微笑,想象那就是尼爾·阿姆斯壯,對他眨眨眼,這是我們緬懷這位探索宇宙英雄的方式。”
李理先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留影
李理先生在前克格勃總部前留影
每天,李理先生仍保持著上班的習慣,按時到公司坐班,若無公司業務處理之時,就打開各大知名學府的公開課,一邊聽一邊揣摩……
學無止境,事在人為。在李理先生看來,“人生永遠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因而做人要勇于探索,與時俱進,不斷超越自我。”這便是人生的趣味所在。
原文版權:今日華人CLUB(ID:szhs2003),作者:今小編
編后:李理,在營口工作時是我的同事、好友;中學時是營口四中我的學長、校友,我可以見證他的故事和經歷。當讀到“【今日華人CLUB】李理: 學無止境 事在人為”文章時,決定將其轉載于營口之窗官網國內版 www.womnd.cn 和海外版“中國營口網” www.chinayingkou.com 同步發表,以饗讀者。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