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哲學,留給人們的是辯證;記憶,是風景,留給人們的是心境——作者題記
那是鐫刻在我人生里的記憶——渡口。在別人眼里,迎來送往的渡口,普通得就像一杯水,淡淡的無味;而在我眸中,佇立風塵中的渡口,則給我哲理的感悟:其實,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渡口,依偎思念的消瘦,選擇出發人生的起點!……確切的說,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渡口,選擇成功,也會遇到失敗!只要心存高遠,不輸微笑,就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因為,人生的渡口,選擇勇敢的擺渡者!……
1980年,第一次踏上營口這片熱土,我只有18歲。懷著“文學的夢想”,迎著遼河的風;嗅這片土地的芳香;依偎著感恩的心;開始了我人生有意義的旅程!
18歲的我,很簡單,但也很倔強。或許是被江南的雨水打濕了靈氣,既然選擇了寫詩。當時,對于詩的概念,就像數一二三,蒼白得沒有顏色。然而,倔強的我,還是留在這塊土地上,跟著恩師,追尋著“文學夢”。
懷想的時候,總會一個人,踱步渡口。當時的渡口,從外觀上細看,陳舊的房屋,斑駁得像一本歷史書。聽恩師說,河南河北的輪渡者,都是上下班的職工、還有走親訪友的、做小買賣的……望著在河里飄蕩渡船,不禁浮想聯翩:人生啊,就像起伏不定的渡船,在河的中心,有時會遇到冷眼的風沙!(這種感悟,到了成年,才得到詮釋)。
那個年代,渡口,在我的眼里,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住在城市里,沒有看過河的淘小伙子,把太多的懷念,留給了“輪渡人生”的渡口。
時至今日,從詩的靈韻里走出來的我,感謝有河的城市;感謝有師恩的地方;感謝自己對文學的執著……
歲月的沉淀,年齡的洗禮,詩歌的熏陶……則串起我的情愫,今天用拙文來詮釋“渡口”。那年,18歲的我,能夠把渡口,做為人生起航的地方,感謝恩師的教會;感謝自己的勇敢;感謝自己的挑戰;感謝自己文學的夢!……
初到濱市,認識了渡口,感到好奇,也十分期待坐船。但我并沒有馬上實施夢想。當時的想法:不做人生的飄泊者。歷經滄桑,歷經期待,許多年后,我的感悟,則有一些偏差。其實,人生有了漂泊,才會更加堅強!數日后,在家人的陪同下,第一次輪渡。那種滋味,那種陶醉,成為我謳歌渡口的詩篇!……
坐在輪渡上,望著被渡船劈開的河水,心里默想:人生就是在一種擠壓中,才得夠塑造自己,完美自己,只有歷經了風雨,才能見到彩虹!
時光荏苒,10余年后,一位懷揣著夢想的男孩子,以媒體人的態度、責任,回到第二故鄉——營口。用一種情,用一種愛,用一種喜悅,抒發對營口愛的崇拜和纏綿!……
許多年了,很多事情,已淡出我的記憶,唯有給予我啟迪人生的“渡口”,像一縷暖暖的陽光,始終掛在我的心靈的天空!……
上一篇:知足的快樂讓我們認識幸福
下一篇:魯迅,我想對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