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戚弘
學會“另起一行”,定有曲徑通幽處
——畫家戚弘迎來生命中又一個春天的點評
樺楠
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徐悲鴻)。
編者按:戚弘,故鄉在中國•遼寧•營口熊岳,是新加坡著名華人畫家。
日前,諸多評論家說:戚弘迎來了生命中的又一個春天。是啊,腳步匆匆的他,歲歲求索之心泯。他現任天津工業大學服裝學院研究生導師。僅在2021年的一月份內,連續兩次畫展佳音頻頻:2021年1月,新加坡近意美術館《十里花香之待到山花爛漫時》畫展;2021年1月12日在云南騰沖和順古鎮舉行新加坡畫家戚弘的畫展——馬上戚弘,可謂風生水起。
多年來殊榮不斷,他的壁畫《朝陽崇武》以最優異的視角選入全國第十二屆美展;油畫《多情的克拉碼頭》被印尼富豪以12萬美金收藏。
關于“戚弘現象’的專訪、點評,記者已撰寫多篇,今天的話題是:學會“另起一行”,定有曲徑通幽處。
點評一:讓自己另起一行,是競爭的新理念。一位搏擊手,幾次險些被對手打倒。回來后,讓師傅給他支招。師傅在地上畫了一條線,要求徒弟在不擦掉這條線的情況下,讓這條線變得最短。徒弟無可奈何,讓老師指教,老師在這條線的下面又畫了更長的一條線,并說:不要總在一條線上較勁,要學會另起一行,你能讓另起一行的線更長,那么,他的那條線不就變成短線了嗎?徒弟悟道:追求第一行,不一定是第一;但另起一行,就可能成為第一了!堅持以己之長另起一行,做能量自燃型的成功者。
詩人劉和旭的《向日葵》:
經過了風雨,
經過了黑夜,
向著太陽,
心就不會發霉,
心就不會寒冷,
原來向往的幸福是圓的
圓圓的,
以感恩的心
將陽光一點點攢起來,
攢起來藏在心里,
日子一天天過去,
積攢的陽光,
竟變成飽滿的籽粒,
原來真正的幸福是滿的
滿滿的。
畫家戚弘就像向日葵一樣“將陽光一點點攢起來/攢起來藏在心里/日子一天天過去/積攢的陽光/竟變成飽滿的籽粒……”但誰知他“經過了風雨,經過了黑夜”之后,才擁有這“滿的滿滿的”、“圓圓的幸福”。
向日葵花語有:沉默的愛、忠誠、勇敢、熱愛生活、投緣。畫家戚弘在用心傳承著向日葵的花語文化。
向日葵沒有牡丹花那樣高貴、典雅;沒有郁金香那樣美麗多姿。但它有留在歲月中沉默的愛和向往與追求,---“將陽光一點點攢起來/攢起來藏在心里/日子一天天過去/積攢的陽光/竟變成飽滿的籽粒”。這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事。你看,藍天白云、和諧陽光下的金色向日葵太好、太美,但這類表現形式也確實太多了,可否換一種手法表現向日葵的愛?
戚弘用蒼勁的筆觸、把耗盡新綠、“積攢的陽光/竟變成飽滿的籽粒”的愛表現出來---那依然堅挺的粗干,那耗掉大半新綠而欣慰垂落的闊葉,那忠誠不減的金黃,那凝集全身心摯愛的種子……在抽象的遒勁的揮灑中一氣呵成!
向日葵
戚弘(左二)與上海收藏家合影
這種風格的向日葵之所以深得收藏家的青睞,首先取決于畫家戚弘調整了思路,選擇了與眾不同的“另起一行”。
花卉創新的“另起一行”,不僅體現在向日葵上,諸多新作也別有洞天,有華貴、雅美、大膽以墨綠為背景的牡丹,更顯凝重大氣;有秀雅恬淡的枇杷果 ,或青黃未熟或金黃待摘,讓你在枝勁葉曼中尋覓成熟......不管怎樣異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抽象出來的神韻,總讓你在某個側面看到人性之光。
牡丹
點評2 駐足觀賞戚弘畫的大公雞時,令人感慨萬千,你看:激戰前,因警惕而振翅的雄姿;因自信而直沖云天的雞尾;因盛怒而殷紅的雞冠;因備戰而高挺的脖頸,因壯威而緊抓大地的利爪……最令人神之一奪的是那雙透著必勝信念的眼睛,盡展“雄雞一唱天下白”的霸氣!
雄雞
古人崇雞,稱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雄雞腳底后突出的利爪)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歸者,信也。明代大才子唐寅也盛贊雄雞:“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畫家戚弘筆下的雞,絕不拘泥細微的雕琢,而是在大刀闊斧的寥寥幾筆中抓出神韻。
這里提及的神韻,神就神在不追求形的逼真,而追求神的精準。“形似神真”,是評論漫畫大師作品的標準。畫家戚弘時下的新作,在表現手法上與漫畫大師的“形似神真”的神來之筆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戚弘是以展示美為前提,進行夸大并提升的。)
學會另起一行,在生活中也是經常出現的事。妹妹看哥哥結婚了,有些嫉妒地問:,哥哥,我有了嫂子,以后我在你心目就不是第一了吧?哥哥說,你仍然是第一。妹妹說,那為什么?哥哥回答:從血統上論,你仍然是我的第一;從愛情上論,你嫂子是我的第一。這就是學會“另起一行”的智慧。在藝術創作上,也需要有這么好的情商。
點評3 徐悲鴻的馬惟妙惟肖,可謂登峰造極,但戚弘在學習、吸納大師所長的同時“另起一行”——追求出神入化。從惟妙惟肖到追求出神入化是藝術創新的自我跨越。于是戚弘的馬,有揚起前蹄的雄關駿馬,凝眸細看能聽到西風烈烈中的戰馬嘶鳴;有形態飄逸、神武剛烈的馬,那變形了的肢體,是有形的字,讓你讀出人類期盼的春天……
有時領略重劍無鋒的境界,是要超越了技巧和手段的,生活準備固然重要,但被模式化了的“生活準備”,經常困著你走不出自我的廬山,沒有“另起一行”的智勇,就找不到驀然回首的“那一個 ”,也不可能達到大智若愚、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境界。
采訪中得知,戚弘在求索的路上也留下諸多思考,那就是“另起一行”也不是萬能的,對那些遇到困難就想“另起一行”的人來說是不行的,這是一條留給經過縝密思考之勇者的路。
一個對的思路,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在具體操作上的能力也千差萬別,留下一句共勉詞是:“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
與新加坡現任總統哈麗瑪博士合影
新加坡總統陳慶炎給畫家戚弘頒獎
新加坡副總統尚達曼為戚弘《總統慈善》畫展題詞
戚弘 Qi Hong 簡介:
戚弘,現為天津工業大學服裝學院研究生導師。
• 1963年出生于中國東北。
• 1987年畢業于沈陽魯迅美術學院,結業于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壁畫高研班。戚弘擅長中國水墨畫、油畫、壁畫,造詣極深,筆法入神。尤擅長畫馬與花卉,其中以向日葵最為有神。他筆下作品已形成獨到的風格。
• 2011年創作的神馬系列作品首次在新加坡隆重展出。
• 2012年,他受邀于新加坡法國文化藝術中心展出,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
• 2013年1月,參加北京舉行的第五屆亞洲藝術博覽會。
• 2013年4月參加 《時代觀照》——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六個城市巡回展。
• 2013年6月在新加坡現場創作的14.2 x 7.3米的作品《龍馬精神》創造了新加坡最大紀錄。
• 2013年9月作為唯一的中國畫家應邀在濱海花園舉辦2013新加坡《總統挑戰》慈善基金之《戚弘水墨畫展》,所得善款全部捐獻2013年度《總統挑戰》慈善活動指定的55家慈善團體。
• 2018年12月參加《十里花香2018》畫展,于新加坡近意美術館(G Art Gallery)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點絳唇.冰窗花(畢曉緯作品欣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