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青青橄欖”)【散文詩】低處之歌
——文景作品選
河邊草
終日搖曳在大河的歌聲里。
從來沒有想過要和身邊河岸的玉石護欄齊肩,認可矮小,一直矮到能夠聽清大地細微的心跳,日日夜夜須臾不離。深扎底層。生機和自信滿滿。順應時間和起伏不平的兩岸坡勢發展。大面積鋪綠的想法,交給美麗、青春、陽光和雨露。春天,你矮在萬紫千紅芳香四溢的陪襯里;四周高大者輻射出來的仰視和俯視——你看不見;對于一雙雙腳的踐踏、漠視冷淡,還有蔑視——你不在意。自有樂趣。可以日夜傾聽大河奔流。想象憑借海鷗的翅膀凌空翱翔。你生長出來的清新干凈和綠色精神無處不在——可以健身健腦健心,必須的。
河邊草呵,低處的幸福,
是小小螞蟻窮盡一生也享受不完的一大片森林。
三輪車夫
三個輪子的故事碾壓至今。
是一個揪心的模仿和抄襲,主人公居然是駱駝祥子的翻版。令人驚詫。一家子的無奈和苦難憋出了一個開頭,就這樣推動著故事情節向前發展吱吱呀呀,求生的線索時斷時續顛顛簸簸,沿一路別墅高樓大街小巷曲曲彎彎坎坎坷坷;左顧右盼上下求索,低下眉頭又上心頭全是幻聽幻覺幻影,頭拱地也要以血肉之軀去豐富和貫穿全程。
終于,一個實實在在的過客在一個十字路口出現了。苦笑。請神似的把他請了上去,于是,一個缺血肉身的負累加重了,但三個輪子卻吱吱呀呀叫得歡了——是這個故事最矛盾最生動最耐看的細節。
最矛盾最生動最耐看的細節是源于身邊親眼所見,于昨夜斟酌再三才照寫進去的,整整一夜,我緊蹙眉頭重新咀嚼了一遍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而后,雙手合十,跪拜祈禱華蓋星保佑——
盡快擦亮這個故事的結尾。
(注:意想不到的是,《三輪車夫》詩稿完成后不久,本市三輪車夫便銷聲匿跡了,“這個故事的結尾”竟然在很短時間內就被擦亮了。)
烤地瓜的老奶奶
敞亮的吆喝聲,一定站在那個拐角處。
即使隔著墻隔著樓群隔著雨雪風霜隔著萬里路也一定能夠猜想到,拐角處歪脖子棗樹下候著一位老奶奶。踩平了踩亮了歪脖子棗樹下的一小塊地面,甜香裊裊,撐開了頭上一小片明朗的天。最初的一小片亮光,是狠狠心把一張臉把全身捂得嚴嚴實實捂出來的,是推著那兒都響只有鈴不響的三輪車扯著嗓子喊出來的。
如今,三個輪子已升職為四個輪子的檔次,有一個不會喊破嗓子的循環吆喝的小喇叭,一身紅紅綠綠閃閃亮亮小碎花的小夾襖,暗香浮動而頂風不散。一路上,一雙雙眼睛跟著你轉,跟著你甜,跟著你咽口水。
甜甜軟軟有長壽基因的烤地瓜,一雙干干凈凈的手熱乎乎地捧過來,
捧過來一家人酸甜苦辣一言難盡的一顆心。
2017年11月——2021年11月 于福郡小區
文景簡介
文景,本名劉文景,1939年生。原籍大連,現居營口。1991年加入遼寧作協。中外散文詩協會會員。曾任市作協副主席。1995年10月參加遼寧作協第六次代表大會。營口日報副刊部主任。高級編輯。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發表文學作品2196千字,散文詩作品散見《星星·散文詩》《詩潮》《鴨綠江》《散文詩》《散文詩世界》《伊利晚報 ·天馬散文詩》《中國詩人》《上海詩人》《小拇指詩刊》《大沽河》《遼寧群眾文藝》《遼寧詩界》《遼寧日報》《沈陽日報》《大連日報》《鞍山日報》《撫順日報》《本溪日報》《錦州日報》《營口日報》《丹東日報》《鐵嶺日報》《遼陽日報》《葫蘆島日報》《鞍鋼日報》等。合計808千字,其中省級以上348千字。省級以上其它文體336千字。1962年發表的散文詩《槍》,獲市創作獎。耿林莽先生評論文景散文詩(分別載《文學報》2014年6月及耿林莽主持的散文詩精品欄目)。散文詩《目標·奮斗》獲全國首屆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散文詩《礦山人物》獲全國第二屆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散文詩《沼澤》獲全國第三屆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散文《春》獲東北三省報界副刊好作品一等獎。散文詩《生活斷想》獲遼寧報紙副刊優秀作品一等獎。散文《高樹》獲遼寧報紙副刊優秀作品一等獎。長篇報告文學《生命》獲遼寧報紙副刊優秀作品一等獎。散文詩作品編入《新世紀遼寧詩典》《遼寧詩歌大典》及鄒岳漢主編的《2014年度散文詩》等選本。報告文學集《曙光初照》獲市政府一等獎。出版文著《愛的情絲》等11部。2012年入選營口文化名人館。
供稿作者:劉文景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七律.讀王充閭先生《逍遙游.莊子全傳》感賦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