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青青橄欖”)營口原創:望兒山賦
原創作者:劉士俊
大塊流形,丘山遺愛。慈母望兒,深情似海。熊岳增華,遼南溢彩。曠世慈悲,蜚聲中外。地賴山而馳名,山因母以交泰。母播愛而馨芬,愛凝真以崇拜。真至善而感人,善盈美以傳代。高乎哉不高也,計其海拔,唯俱百米有余;孤也乎焉孤爾,視其周遭,兀立雙峰并在。望兒山聳驕姿,饅首丘橫富態。禪心向善知憐,懿范傳奇作楷。成因眾說紛紜,故事離奇古怪。演義渾無考證,任由構想編排。仿佛天方囈語,真實況景誰猜?好個玄虛妙也,者般神美奇哉。
余曾滿懷逸興,踏青造訪山前。偶遇鄉賢長老,虔誠請教探源。
余叩問:"長老可詳望兒山故事原委?"
翁笑答:"唯唯,略知大體。"
余敬乞:"懇請簡述要意。"
翁沉寂片刻,怡然入戲爾。
乃娓娓道之曰:"故事版本多矣,聊取一說與你。相傳遠古洪荒,此乃濱海之地。時有兩海龍王,任性猙獰作祟。西海龍王尤惡,肆虐兇殘暴戾。暗于熊岳北端,設兩海眼冒水。漫延泛濫成災,不盡吞田積弊。八仙狀呈玉帝,頓遣諸神治理。二郎神者楊戩,俠義揚眉奮起。決然奔赴千山,擇選巍峨雙峙。適時一擔挑來,壓住兩眼水止。饅頭熊岳雙峰,由此得名面世。又經幾度滄桑,退海地成漁莊。時序更迭不已,漸進史演隋唐。考學擇優取仕,唯憑科舉文章。延至宋元接續,明朝時代照常。曾有漁家母子,相依為命凄涼。母親名曰王氏,勤勞聰慧剛強。丈夫出海打魚,不幸蒙難身亡。孤孀供養稚子,晝耕夜織勞忙。培養寶兒王融,奮發苦讀書房。不覺年近十八,兒子學績優良。欲赴山東趕考,行將遠去他鄉。海邊依依話別,離懷黯黯憂傷。母勸兒要早歸,兒祝母保安康。舟帆遠影漸逝,慈顏淚水成行。兒去母熬時日,登高悵望恓惶。徘徊熊岳山頂,晨昏望斷蒼茫。天有不測風云,海難兒遭夭殤。星月流轉變幻,陰陽寒暑風霜。歲歲年年如此,凄凄惻惻增愴。絕望枯形淚盡,依山化石身僵。聲漫長空兮,凝作重重霞朵;淚灑大地兮,化為汩汩泉湯。動魄驚心兮,竟至感天撼地;撫今思昔兮,永恒傳美流芳。為緬悲情老母,熊岳山名更張。譽為望兒山也,久經世代風揚。迨至明朝末際,后人造塔以彰。遙望峰巔孤影,多少游子斷腸。此說僅為其一,翻新別有華章。故事堪稱古老,美談源遠流長。所談自有來處,并非意造荒唐。如此而已矣,供汝思量爾。"
漫話至此,長老莞爾一笑,講述戛然而止。
余恍如夢醒,連謝數聲。揖別長老,舉步前行。緣山而轉,感受溫情。拾階而上,仰望崚嶒。面塔而思,游目顯榮。拱此山之軸心,嘆羨周邊眾秀棋布;驚天成之妙構,環顧方圓八景斗橫。望兒饅首,雪帽石棚。青龍山嶺,五岳崢嶸。仙人島上,舒嘯鯤鵬。天源寺處,慣看云蒸。張果老橋,倒騎驢行。塵塵相續,八景聞名遐邇;歲歲傳承,千秋流響噌吰。遠而望之,名勝古跡群星璀璨;迫而察之,人文景觀滿目晶瑩。慈母塑像,坐覽遼廓天地;望兒古塔,見證蒼黃變更。步母石堅,報母泉鳴。哺乳軒敞,母恩池清。賞心慈母之館,駐足拜母之亭。彌勒佛宮養眼,念母寺堂鍾靈。風范園又禮園,教人孝道躬行。望兒山莊獨秀,母愛世界永恒。仙人橋上,游人趣話八仙過海;母子橋頭,過客難忘一世娘情。
噫嘻!幸哉!歲月尋蹤,思接個十百千事;母愛泛潮,時至一九九五春。營川市府頒新令,五月立節紀母親。一年一度一慶典,望兒老母若慈尊。慈孝轟動寰宇,朝宗盛況如云。國內時來名士,海外不乏洋人。絡繹折腰致意,頻繁瞻仰感恩。博愛明心見性,既歌且舞銷魂。母親家鄉祖國,三愛成為方針。嗟夫!凝心聚力創優,母愛感召無限。地方獨特景區,游客流連忘返。旅游勝地不虛,拉動經濟發展。商標戰略助力,慈孝文化入典。冠名美酒,香溢天下;冠名園藝,暢銷刀剪。冠名詩社,吟哦成集;冠名戲曲,梨園光閃。望兒山戲出彩,遼劇大賽露臉。圣水溫湯,依山傍母暖瑤池;益壽延年,親和源里遂心愿。山呼海嘯,鲅魚圈港騰飛;母愛魂凝,開發新區勝算。端是山不在高,有母則名。情不在多,有愛則靈。昔孟母三遷,造就師表亞圣;漂母一飯,積成大漢福音。陶母退鲊,化育匡時名將;岳母剌字,銘刻報國忠心。歐母畫荻,仰止醉翁亭立;國母憐孤,慶齡播灑甘霖。嘆慈懷之博大,感母愛之淵深。揚千秋之美德,為盛世而撫琴。故而望兒山下,調寄《臨江仙》譜;慈母像前,放懷高亢歌吟。
詞曰:多少慈恩悲苦淚,凝為凄美豐碑。奈何游子總無歸?枯形肩歲月,化石任風雷。 亦幻亦真皆是醉,芳辰草綠庭闈。八方絮酒拜陵陂。香風薰大野,寸草報春暉。
注釋:
(一)以望兒山為代表的熊岳八景:望兒山、饅首山(又稱饅頭山)、雪帽山、石棚山、青龍山、仙人島、天源寺、張果老橋。
(二)望兒山景區人文景觀:
望兒塔、慈母像、慈母館、拜母亭、念母寺、步母石、報母泉、哺乳軒、母恩池、彌勒佛宮、風范園、禮園、母愛世界、望兒山莊、仙人橋、母子橋等。
(三)冠名望兒山品牌者:
望兒山母親節、望兒山白酒、望兒山園林剪刀、望兒山煙標、望兒山詩社、望兒山詩詞期刊、望兒山(遼劇本)等。
原創作者:劉士俊
供稿來源:遼寧省文化產業協會毛澤東詩詞研究專委會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五一”組詩(七絕六首 新韻)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