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發展深入以及現代社會工業文明的全面滲透,傳統技藝在流失在消亡,傳統經營方式在萎縮或減少,保護、傳承和開發傳統技藝迫在眉睫。為此,由遼寧省文物局、景德鎮市文廣新局主辦,景德鎮市“珠山東市”陶瓷文化博覽城、營口市文體新廣局、營口市西市區委宣傳部協辦,營口民俗博物館、景德鎮市十大瓷廠陶瓷博物館聯合承辦的保護傳統技藝弘揚匠作精神——遼南景德鎮兩地民俗文化聯展于5月28日在美麗的瓷都景德鎮“珠山東市”陶瓷文化博覽城展覽廳開展。

景德鎮“珠山東市”陶瓷文化博覽城內景;
本次聯展是遼寧省遼南民俗文化全國巡展第十三站。巡展過程中,營口民俗博物館先后與沈陽中國工業博物館、沈陽市非遺保護中心、河北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衡水市劍橋小學、河南周口市博物館、周口市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周口師范學院、青海天驄文化藝術展覽館、青海陽光醫學歷史博物館、青海紅十字醫院、青海勝利小學、西安經文牛文化博物館、西安漢城湖實業有限公司、西安付家莊小學、四川合江漢棺博物館、合江小學、貴州赤水博物館、赤水武警中隊、重慶白沙張爺廟抗戰陳列館、重慶白沙鎮人民政府、廣東東莞市諾華中國家具博物館、東莞市諾華家具有限公司、云南騰沖博物館、騰沖滇西抗戰紀念館、騰沖騰越小學、廣西柳州市桂餅文化博物館、柳州市桂餅文化有限公司、柳州市柳江小學等單位進行文化交流合作。

兩地民俗文化巡展現場;
本次聯展適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十周年,為總結和展望景德鎮傳統瓷器營造技藝保護、傳承和開發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同時為慶祝第十一個中國文化遺產日而舉辦備受關注,今年中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化生活”。
景德鎮市十大瓷廠陶瓷博物館成立于2010年,是景德鎮市首家省批非國有博物館之一。2014年景德鎮市十大瓷廠陶瓷博物館館長李勝利發起投資,決定在景德鎮市東大門建設“珠山東市”陶瓷文化博覽城。如今,新建成的“珠山東市”已經是陶瓷愛好者和瓷業人士的圣地,成為景德鎮文化旅游的新景點,中國陶瓷文化的新標志。
景德鎮自五代開始生產瓷器,宋元時期制瓷業迅速發展,明清時期景德鎮以數量巨大、技藝精湛、風格獨特、品質上乘的手工業工場為依托,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制瓷中心。制瓷技藝達到了世界最高水平,瓷器品質不斷突破,瓷器貿易空前繁榮。民國時期景德鎮瓷商隊伍發展壯大、瓷莊、瓷號大批涌現。制瓷業推動了景德鎮形成獨特的“瓷業習俗”,精益求精、潛心鉆研、從業終身的工匠精神也成為了景德鎮獨到民俗風貌和氣質內涵。
景德鎮十大瓷廠陶瓷博物館展品青花瓷;
工匠是技藝傳承的主體。在分工精細化、作業專業化不斷深入的技術發展中,工匠是各自掌握著一門專門技藝,并以此為終身職業的工程師群體。工匠群體決定著某一領域工藝水平的提高程度乃至一國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在浮躁喧囂的社會風氣中,潛心專研、敬業終身、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尤為可貴。不夸張地說,工匠精神是企業經營長盛不衰的思想保障,是一國工業蒸蒸日上的根本動力。

景德鎮十大瓷廠陶瓷博物館老工匠在進行施釉工序;
本次聯展展覽面積800平方米,展出文物及老照片2600件,現場展示景德鎮瓷器制作流程及十大瓷廠生產的精品,以及東北遼南地區民俗文化場景再現農家風貌,國內罕見的一百公斤的舊式鐵制爆米花機,一代俠妓小鳳仙在營口居住時所乘專用轎車,愛國軍閥張作霖大帥營口逸居等相關內容。

遼南地區岫巖玉雕;
遼南地區岫巖玉雕;

遼南地區莊河剪紙;
遼南地區莊河剪紙;
遼寧省人民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營口遼河老街、營口津式高蹺、莊河剪紙、岫巖玉雕等文化遺產都在遼寧省級保護之列,正在得到卓有成效的搶救、保護和開發。本次聯展將促進遼寧與江西兩大非國有博物館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及文創產品的交流合作。弘揚民俗文化保護傳統技藝就是保衛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楊愛君)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