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生活隨筆”)我的媽媽
高飛
今天是大年初二,按習俗是回娘家的日子,可讓我感傷的是,我的娘家房屋雖在,父母卻不能住在家里了。昨天我回營口老年關懷醫院和他們一起過年。
媽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默默地看著我們,雖然已不能和我們交流,但聽著我們和她說話卻流下了眼淚……曾經那么富態的媽媽,如今卻瘦成了皮包骨,但她從未流露過痛苦的表情,就像一個不哭不鬧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媽媽五歲時姥爺就去逝了,不到四十歲的姥姥獨自拉扯著五個孩子,當時老舅才三歲,比媽媽大一點的二姨夭折了,媽媽從小也吃了不少苦,小學六年級畢業時,雖然是好學生,但也沒人供上中學,十六歲就參加了工作。這是媽媽一生的遺憾,所以不遺余力地支持我們讀書考學。
媽媽在營口造紙廠廠長辦公室做打字員兼文書,一干就是十八年。記得小時候家里墻上掛著好幾個寫有媽媽名字的“五好青年”之類的很好看的貝殼畫框。離開廠長辦公室的時候,廠里安排媽媽任計生辦主任,媽媽曾是全市計生典型,生完兩個女兒就絕育了,而且我和小妹間隔五歲,當時全地區都很少。但媽媽知道我們愛看書,卻選擇了廠俱樂部圖書館,做了一名圖書管理員。我最大的受益是偏了文科,上高中時最愛看《當代》、《十月》等期刊,沉浸在當時的“傷痕文學”、“反思文學”之中。而現在我兒子也愛上了圖書館工作,我們戲稱為“孫承姥業”。
媽媽對我們兩個女兒分外心愛,對兩個外孫更格外疼愛。兩個外孫從小就特懂事好學,這很讓媽媽引以自豪。可是,去年夏天我外甥從伊利諾伊大學畢業,被美國八所長春藤學校之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時,當今年春節前我兒子被提升為區圖書館副館長的時候,老媽已經聽不懂了……而昨天老爸一見到大外孫子就給了他一個一萬元的大紅包,兒子不要,說你和姥現在開銷比以前大了。老爸卻說,這是你姥以前和老爺說的:每年過年都要給兩個外孫錢,支持他們念書。兒子現在一邊工作,一邊還在讀遼大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這就是我的父母,我的娘家,我以有這樣的父母而自豪,以有這樣的娘家而驕傲!在新春到來之際,我祝愿父母幸福長壽,祝愿小妹更年輕漂亮,祝愿外甥和兒子學業進步,工作順利,祝愿自己天天開心!
高飛,中國作家創作協會會員、《遼寧詩界》編委,高級教師。
供稿作者:高飛(營口)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初識白洋淀——李同雁生活隨筆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