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生活隨筆”)《“新冠疫情”面面觀》
“疫情”流行,城市封控,一時間,馬路上少了車水馬龍,大街上沒有了人來人往。真是“忽如一夜‘疫情’至,千家萬戶門不開”,人們與春色隔窗相望,夜雨為寂寞增添憂傷。人們把此情此景比作“城市按下了暫停鍵”,而我卻由此聯想到北方冬季千里冰封的河流。冰鎖長河,河水并沒有靜止,卻頂著冰蓋的壓力依然潮起潮落奔流不息。
我們城市的水、電、氣、網正常運轉;施行閉環管理的工廠機聲隆隆;保障民生物資運輸的車輛車輪滾滾;學校線上教學仿佛依然書聲朗朗;全員高密度核酸檢測市民積極參加;機關干部下沉社區解決群眾的急重險難;更有抗疫一線公安干警、社區干部和白衣天使——醫務人員,都在毫無怨言的超負荷工作;各地支援“抗疫”的醫療隊百里奔赴前線;無數志愿者挺身而出甘于奉獻,黨員干部胸前的黨徽、公安警服的湛藍、防護服的大白、環衛工人馬夾的橘黃、志愿者背心的鮮紅,象一條舞動的彩練,構成一幅亮麗的風景。
“疫情”下每個人都面臨著各種困難,然而他們就象冰河中的每一滴水,更加團結,更加積極,更加自覺,更加刻苦的努力拼博著。
我的一位外甥,在一家因為抗“疫”而施行閉環管理的某國企工作,住廠工作期間,身體感覺不適,領導安排他去醫院就醫、休養,他考慮到企業因為疫情影響缺少崗位工人,為了不給企業增加負擔,不給抗“疫”工作增加麻煩,謝絕領導的關懷,毅然堅守崗位,帶病工作。
我的一位同學的女兒,在城里待業,因為學過醫療護理專業,“疫情”來臨,主動申請以志愿者身份加入抗“疫”行列。
我的一位身為公安干警的朋友,長年在外地執行公務,己經三年沒有在家過春節,終于在近期回到家中,今年六月就可以退休的他,因為“疫情”,放棄了正常的休假,又一次堅定的走上執勤的崗位。
我的一位同學,在外地經營一家公司,去年剛做過膽囊手術在家休養,“疫情”到來,經多次申請終于當上了社區志愿者,在朋友圈里發文感嘆穿上防護服工作不容易同時炫耀自己終于如愿以償成為了一名志愿者,引來朋友們的一致點贊。
我們社區里一位老人,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去做核酸檢測,口中念叨著:這是國家對我們的重視和關懷,我們積極配合就是為社會做貢獻。
“疫情”期間,保障重點物資運輸的大貨車,駕駛室從外面貼上封條,司機從出發到離開疫情管控區中途不能下車,日常生活只能在車上度過;全員高密度的核酸檢測,數百萬計的樣本僅在一天之內便完成檢測并在網上可以查到檢測結果報告;每天清晨,居民小區的垃圾箱都及時被清理得干干凈凈。所有這些,不知有多少人在默默的刻苦工作著。
也許有人會說,他們只是在做自己分內的工作或為了自己的生計而忙碌,就象大樹,夏天枝葉茂盛把陰涼留給人們;冬天去葉垂首把溫暖留給大地,枝葉茂盛是為了吸取陽光;去葉垂首是為了減少水份流失,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罷了,然而,正是人們社會活動的這種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性,才體現出了每個社會成員的社會價值,構成了社會和諧發展的動力,成為我們戰勝各種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正是我們每個人主觀的刻苦努力,在客觀上產生了強大的社會效益,彰顯出我們整個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強。這就是我們的民族之魂,這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
誠然,“疫情”防控打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秩序,不免使一些人產生幽怨與迷茫,不妨:
我們擊碎夕陽,
讓撞擊迸放猛烈的火光,
讓燃燒的空氣
帶走唉嘆和惆悵,
奏響迎接黑夜的交響,
讓驚醒的大地,
堅定的把黎明渴望,
明日升起的朝陽,
必將光茫萬丈!
——愚夫
2022年5月15日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作者簡介:鞏賀偉,退休人員,文學愛好者。曾在地方電視臺、報刊、網絡媒體發表新聞報道、新聞評論、文學作品。
供稿作者:鞏賀偉(營口)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忘不了的兩個母親——賈春景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