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關注營口”)在上海我見到了營口籍畫家劉文進
作者:郎振聲
驚聞著名畫家劉文進逝世,甚為悲痛,愿他一路走好,天堂安息!特發當年上海相見一文,誠為追思與懷念!
從《新民晚報》上看到劉文進將在“馳翰美術館”辦畫展的消息。在上海能看到家鄉畫家辦畫展,加之他又是初中時我教過的學生,自然很親切,很想去看看。4月5日下午我去“馳輸美術館”,正趕上布展,保安人員讓我在大廳稍候。這時我見到門外有一位滿頭長發老人正在拍“馳翰美術館”的牌匾,我認定他就是劉文進。
在營口四中時我對他印象很好。少年時那個品學兼優、愛好美術、少言多思、靦腆清秀的可愛形象還深刻留在我的記憶中。去年囬營口參觀“營口文化名人館”時,他的那張滿頭長發兼留有胡須的瀟灑老畫家巨幅照片,更讓我記憶猶深。這次一搭眼,在特定的美展環境,顯然一眼就認出了他。我心想:啊,他就是少年時的劉文進??!
雙方溝通、介紹后,師生相見,格外親熱。這是1961年他初中畢業后,我們第一次相見,又是在他鄉上海相見。真可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當年我是青年教師,他是少年學生,而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他已是古稀老人了,我更是年近80歲了!真是光陰易逝人生苦短啊!我由衷地為他在繪畫藝術上取得“大師級”成就而高興,祝賀他人生活得精彩!
他帶我走進展室。工作人員正忙著布展,因為明天就要正式開展了,許多畫作已經掛在墻壁上了。他向我介紹他的畫風,我也聽不太懂,印象較深的是他的畫實感不是很強,有點亦真亦幻的感覺,線條和彩色都比較輕淡。這可能就是用油畫表現意象的手法了??令我更驚奇的是他告訴我,他的油畫不是用筆畫的而是用”刀”畫的。我沒見過他怎樣實際作畫,心里著實打著糾結:線條這么細膩,水、云的感覺這樣逼真,少女的裙帶這樣飄逸??“刀”是怎么畫上去的呢?!真是技藝高超“爐火純青”呀!他對我說:“新就新在這里,別人辦不到的,我辦到了,才是創新!”他一邊陪我走著,一邊欣賞著他的畫,還不時的給我 講解畫的意境。他還對我說:“作畫和書法一樣,不能塗改和重來,要心有意境,瀟灑自如,一揮而就!”他指著一張手拿圓扇的淑女半身畫,告訴我:“這幅畫展后館方要收藏的。辦展經費包括來賓招待等都由館方負擔了。”我心想它的價值只少也抵上幾萬元了?
我們還談及了四中往事。談到了他的班主任老師王爾洵,談到了教導主任趙繼元,談到了華僑生物女老師鄭雪蘭,還談到了劉文景、李克康、王路等各位老師??他特別難以忘懷的是教他美術的陳育喆老師,給我講當年他去沈陽“魯藝”學習,陳老師親自到營口火車站送他的情景??從此他走上了“繪畫”的人生路。
我考慮到他還要指導布展,真是又高興聽他介紹,又怕躭誤他工作提出早點分別。臨行前他邀請我與他合個照,我們倆站在屏幕大的“濕地蘆雁”巨幅畫面下,在上面寫著“劉文進意象油畫作品展”的大標題下,一位年輕的攝影師為我們按下了快門。
在回家的軌交上,我的思緒也難平靜,我在想:在遠離家鄉的上海,在50多年后,又見到了少年時的學生,老年時的全國著名畫家,真是緣分??!鄉情、友情、師生情一齊涌上心頭。
2014.5.5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供稿作者:郎振聲(原營口四中教師)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營口綜合執法城管:冒酷暑保市容 戰高溫助創城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