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工商銀行積極探索電商精準扶貧的新模式、新路徑,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截至2019年2月末,工行融e購電商平臺已開立扶貧館23家,上線國家級貧困縣商戶599家,覆蓋21個省區市281個國家級貧困縣,上線特色農產品、鄉村旅游等產品7600多個,累計實現銷售額270億元。同時,工行對國家級貧困縣商戶提供交易手續費和保證金的“雙免”優惠,并提供2周內上線的貧困縣商戶入駐“綠色通道”,有力支持了貧困地區的特色產品銷售。
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確保貧困人口脫真貧、真脫貧,工行建立電政合作長效扶貧機制,著力打造可持續的發展生態。例如,攜手農業農村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推廣“綠色認證”“有機認證”,引導融e購上的貧困地區特色品牌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為廣大農民尤其是貧困戶增加收入來源;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訂《融e購電商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大力推進四川地區電商扶貧,全省貧困地區共上線商戶104戶,銷售金額達億元,其中工行定點幫扶的貧困縣萬源、通江、南江、金陽四縣共實現交易額2400萬元;與陜西、海南、大理、延安、桂林等當地政府合作,打造集“吃、住、行、游、娛、購”于一體的線上旅游集合體,在為各地區的旅游業輸送客源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工行在融e購首頁推出具有鮮明特色的地方館,為貧困地區商戶提供手續費和保證金優惠、遠程電商運營培訓等配套支持,幫助優質農產品打開線上銷路,解決農戶的后顧之憂。同時,采用“一省一策、一館多縣”的運營模式,集中展示推廣貧困縣農特產品,承載并運營全國各地線上線下一體化扶貧活動,形成了“每季有主打、每省有特色”的扶貧活動模式,促進了各地扶貧活動常態化、機制化。
在大力發展電商扶貧的實踐中,工行還探索建立了“扶貧+公益”的新模式。其中,工行與兒基會和北京兒童醫院共同發起的“耳聰目明計劃”,面向西藏、青海、云南、貴州、四川、寧夏等省份貧困地區的6-12歲兒童開展眼科義診,并同步開展線上募捐活動籌得善款25萬元,用于資助6名藏族孩子到北京進行了手術治療。去年,融e購成功入選民政部第二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名錄,成為全國首家具備線上公募資質的銀行系平臺。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太平人壽營口中心支公司積極開展合規課程培訓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