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歷史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歷史不去尊重的民族尤為不幸。我們從現在起應該尊重歷史,尊重歷史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一個沒有歷史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歷史不去尊重的民族尤為不幸。我們從現在起應該尊重歷史,尊重歷史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題記
在蓋州市鼓樓辦事處南側院內,孤零零地站著一座古建筑,遠遠看去十分破舊,但是“眉宇”間又顯示著這座建筑的非同一般。走近發(fā)現,這座建筑的門窗已經被三對破爛不堪的大門完全堵上,房屋破損歪斜,干裂掉漆的梁柱上掛滿了蜘蛛網,房前屋后甚至屋頂都長滿荒草,看起來就是一座被廢棄的破倉庫而已,甚是荒涼,很難想象這就是昔日雕梁畫棟的“三江會館”。
所謂三江會館,即是三江(江蘇、浙江、江西)客商聚會議事的場所。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放“海禁”以來,三江客商便乘船渡海來到遼東經商貿易。當時的蓋平(蓋州)是遼南地區(qū)主要的商業(yè)口岸,因而三江客商便首先到此駐足謀生。三江客商為便于經商,始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集資購地在城內東南腔北調隅(今鼓樓辦事處南側院內),修建了三江會館,乾隆十七年(1752年)又重新修茸。據清《重修三江會館碑記》載:“蓋平自開海以來,三江士商乘槎而至者絡繹不絕。始于康熙四十二年,同志捐資,購地于縣之東南隅,創(chuàng)建三江會館。”
三江會館其建筑工藝頗為精致,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殿宇巍峨,蔚為壯觀。門兩側建有牌樓,氣勢磅礴。精雕石獅,分鎮(zhèn)門旁,森嚴威武。會館內建有工藝高超的大戲樓,供節(jié)日和祭神時演戲用,農歷四月二十三為海神廟會,會館演戲,引逗觀眾,穿梭街巷。每年正月十五元霄節(jié),會館演夜戲,據《蓋平縣志》載稱:“燈月交輝,歌聲嘹亮,幾同不夜之城,一時游觀者頃塞街巷,其盛事也。”
蓋州是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幾千年來,各朝代均在此創(chuàng)作過豐富的歷史畫卷,特別在明清時期,蓋州的歷史地位更是達到了巔峰。隨著清咸豐年間,蓋州大清河口海港淤塞,遼南的商業(yè)重心逐步移向水深港闊的營口,蓋州逐步走向低谷。
經過一百多年的沉淪,近年來,蓋州終于重新騰飛,經濟文化飛速發(fā)展,新老城區(qū)發(fā)展建設齊頭并進,城市建設取得豐碩成果。蓋州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已將文化古城建設列為“五大板塊”重點建設內容,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在積極籌備中。
蓋州古城是東北地區(qū)遺留下的僅存的幾座古城之一,也是城內保存古舊建筑最多的古城,還遺留著真正的明清時期遺跡和城市框架,比起其他地方的古城完全新造“古跡”,蓋州古城有足夠的含金量。三江會館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尊重,應該珍惜,而不應讓其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毀棄。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其重視,盡快對其進行保護性修復,使其成為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重要籌碼。
借著目前東大街改造的東風,文化古城建設必將取得突破性進展。相信在蓋州市委、市政府科學合理的保護規(guī)劃下,文化古城定會成為蓋州“五大板塊”格局中的一個重要支撐點,成為蓋州經濟發(fā)展的一部新引擎。
相關熱詞搜索:三 江 會館
上一篇:營口在創(chuàng)城 切勿丟文明
下一篇:營口熱電公司關注媒體重視用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