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焦點網談”)疫情管控中的自省、自律、自強
14天里的分分秒秒
——疫情管控中的自省、自律、自強
樺 楠
14天,抗疫情中的14天,這是一個城市,或城市某區域,經過全員拼搏,攜手向解封之日邁進的腳步,不,這是戰場上吹響沖鋒號,全員向目標飛踏的腳步!真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重頭越”!
誰能忘,決策前的大智?誰能忘,聯防聯控的大勇?誰能忘,決戰前的共勉詞:黎明前的黑暗是最寒冷的,但也是最接近天亮的時刻!此刻,不用說“你辛苦了,也不說誰“勞苦功高”。只說一句話:人民至上。人民好,一切向好!
這里,筆者以“疫情中的14天”為切入點,側重談怎樣面對疫情管控,審視人生,自省、自律、自強,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疫情中的14天,是對悠悠歲月的過濾,讓你深知:“凡所難求皆絕好,及能如愿便平常”,
即凡是難以追求得到的事物,總覺得十分完美,等到如愿以償后,卻覺得平平常常。
管控隔離及14天里的分分秒秒,讓你更珍惜曾經擁有過的一切。隔離,對誰來說都是不情愿的。但隔離讓每個曾經經歷過的人,都深深地感悟到,人在哭中懂得,在笑中成長。“你扛過去,痛,就成了痛快”!
14天里的分分秒秒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就是平凡人用奉獻釀造出的美酒,醉得你美到靈魂,甚至你會在夢中都在說:世界真美,因為有你們!這就是從平凡中走來的四種人:志愿紅(穿紅馬甲,一心一意為你服務的人);
大白(保護你,敢于犧牲性命的醫生、護士);軍哥哥(不知道他是誰,知道他為了誰?);大愛守望者(社區干部與下沉干部)。
14天里的分分秒秒,凝集太多的親情、友情。隔離在外的女兒用詩文給媽媽發充滿歉意的微信:像白云眷戀著山岫,我愿依偎在母親的膝下,白云從不向藍天承諾去留,心卻與藍天朝夕相伴。媽媽,我愛你!
14天里的分分秒秒是友情的高點助燃,我曾用微信向我愛的人、愛我的人如是說:隔離時,你的微信陪伴,讓我心中有了安全的底線!
14天里的分分秒秒,將得失聚焦:僥幸和自私是動態清零的大敵。一位后悔者,因為用手機結算,被查出是密接者,就下決心今后用人民幣結算。
試問,如果你用人民幣購物時,遇上一位“無癥狀”,被傳染了,你又不知道,時間一長,你的家人、你的親人、你的好友都“中招”了,你于心何忍?
不要在社會公德的波峰曲線上,成為身居波谷的自私之人!
14天里的分分秒秒,反思的重點是:確診者、密接者、 醫護人員、管控人員、鄰里之間的和諧互動問題。
先看一組數字:”歐洲媒體算計“十幾萬老人去世可以節省十幾億養老金”,美國政客稱,“老人應主動為經濟而犧牲”。不少外媒發現,“動態清零”的出發點就是全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看了這組數字,我們有什么理由在“動態清零”時不團結、不一致?誰都不應有怨,更不能出現蠻橫拒管之為?。?/p>
14天里的分分秒秒讓人參透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求生存的三大本事:一是能把昨天淸零;二是輸什么也不能輸掉微笑;三是未來永遠在自己規劃設計之中。
這是意志品質上的磨練,戰勝疫情更需要修為上的努力。作家梁曉聲精準概括四條: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疫情中的14天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在黨和政府領導支持下集體求生存發展的文化,主題詞是:沒有什么歲月靜好,每個人都是劫后重生—— 劫 后重生令人透悟:沒有過不去的經歷,只有走不出的自己!
祝每個人在疫情管控中自省、自律、自強,活出一個全新的自我。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營口之窗,特別專題!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新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營口:一篇新聞報道引發的渤海大街變遷(專題)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