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焦點網談”)關于《大遼河沿岸地區綜合規劃設計總體方案及行動計劃》的幾點粗淺看法
提示:這是營口市一名普通市民周燦先生發來的信,希望通過營口之窗發表后能喚起更多的營口人響應及參與、能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本網原文照發!
尊敬的營口市領導、市自然資源局:
在省市領導親切關懷和有關部門辛勤努力下,在全市市民的熱切期待中,《大遼河沿岸地區綜合規劃設計總體方案及行動計劃》終于出臺了,這是事關全市人民福祉的一件大好事,是政府為百性民生而做的一件大實事,是建設美麗生態營口的巨大世紀工程??上?,可賀,可期待。
綜合規化設計起點高思路新,有創意有格局,牢牢把握住了營口因河而生,因港而興的主線,站在時代的高度,以前贍性的眼光,為我們描畫了一幅美好的生態發展籃圖。我為此而歡欣鼓舞,拍手叫好。同時我也非常感謝有關部門給普通市民一個參與的機會,暢訴自己對規化的粗淺看法,提出一些意見僅供參考。
我是土生土長的營口人,生在遼河邊,長在遼河邊,工作在遼河上,在營口港工作了一輩子,30年前曾隨營口市藝術家考察團全程考察遼河,退休之年三次與朋友一起千里漂流遼河源頭,對遼河有著深入血脈的感情,一年前,在省政府出臺《建設遼河國家公園》時筆者即在《營口之窗》發表《建設遼河國家公園應注重營口》的文章,得到營口市民40萬次的點擊率并獲得300多次的超級點贊,這足以說明營口市民對此項工程的關心和重視。我想這種對母親河的感情也是全體市民共有的,我根據對遼河生態文明的認識提出如下粗淺想法與大家共同商榷。
1.此項《大遼河沿岸地區綜合規劃設計總體方案及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規劃),非常好非常及時,規劃準確把握住了遼河歷史文化與營口的城市特點,涉及范圍之廣,力度之大,起點之高,都是營口建市以來城市建設規劃空前之舉,是營口經歷158年發展之后的又一次歷史性的跨躍式發展,充滿了濃濃的遼河文化內涵和現代文明生態城市特征。
2.規化在集思廣益基礎上,提出了"一帶三片十園多廊多點的生態網絡格局”是科學的,合理的,給城市未來發展留下了操作空間,其中的"三軸貫通,十點輝咉,點軸骨架展現城市精彩脈絡"的布局更是營口未來發展的精彩之筆。
規劃中的田原農旅休閑片區,灣區產業轉型片區,老港文創商務片區,老城文化風情片區,濕地生態體檢片區,濱海海洋產業片區,紅海灘候鳥生態片區都非常具體,思路清晰,可圈可點,充分體現出了營口河海之城特色與遼河文化的內涵。我對《大遼河沿岸地區綜合規劃設計總體方案及行動計劃》表示贊賞并提出幾點補充意見:僅供參考。
1.建設遼河古碼頭觀光帶
營口自公元1864年開埠立市至今己有158年了,營口因遼河航運而生,講遼河文化離不開港口更離不開碼頭,據1911年的史料記載,當時營口遼河沿岸有碼頭40余處,碼頭岸線從西潮溝起沿河岸綿延達數公里,有營口招商局碼頭,肇興輪船公司東西碼頭,大通碼頭及海昌、毓大、北方航運、東寧公司、日昌公司碼頭,東永茂碼頭、廣隆碼頭、日本滿鐵修建的火車站碼頭,牛家屯煤炭碼頭、生鐵出囗專用碼頭,也有歐美商號的碼頭,其中以英商的碼頭最多擁有太古、怡和洋行、亞細亞石油等6座,外國人擁有的碼頭岸線長度占營口碼頭岸線總長度的百分之80,營口港的航運基本上控制在外國列強手中。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舊中國的縮影,碼頭的興起也催生了營口老街,促進了營口商埠的繁榮,當時的營口市民大部分的生計都是靠碼頭航運維系,碼頭凝聚了營口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隨著歷史的變遷,現在這些當年車水馬龍繁盛一時的碼頭都消失了,現在的一代人基本上都對此沒有認識,因此利用建設遼河觀光帶之機,依據歷史史實,把消失了的碼頭重新挖掘出來,在當時的碼頭舊址,用現代的藝術手法在河岸上標識出來并略加說明,更顯得營口歷史的厚重,更能展現當年城市發展的腳步,也讓美麗的遼河岸不僅僅是觀光帶,更增加了一份故事,一份回憶,一份教育。
2.建設《遼河故事》藝術長廊
遼河是一條雄奇的河流,千萬年來養息了肥美的遼河平原,也滋生了燦爛的遼河文化,營口是遼河的長子,遼河岸沉淀了眾多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營口是中國大龍郵票首發地,開創了現代郵政的先河,營口是中國紅十字會首創地,營口是中國義和團運動發起地之一,營口曾是中國四大中藥材市場,營口曾是中國東北最早的商貿中心,營口曾是中國東北最大的通商口岸,營口曾是中國東北戲劇曲藝中興之地,營口建有中國最早的現代氣象站等等,文化的特點可以歸結為三點:有歷史、有內容、有故事,營口在厚重的遼河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講好遼河故事并把這些故事用適當的藝術表現形式(比如浮雕、雕塑等)在遼河岸邊用藝術長廊方式永久的固化下來,讓遼河故事形象化、具體化,走進人們在漫步遼河岸時的目光里,更會讓這些營囗曾經的輝煌歷史激動人心,喚起遼河兒女的奮進之情,從而在生動的遼河文化中增強熱愛母親河熱愛家鄉的自覺性。
在建設遼河生態文明的同時,在遼河觀光帶上建設起《遼河故事》藝術長廊,無凝會使百性閑遐之余在遼河岸邊溜覽風光時受到一次營口雄奇的文化薰陶與教育,增強市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自覺性和自豪感也讓擬建中的遼河觀光帶有了靈魂。
3.維護好四道溝營口港航道古信號臺
營口港是河口港,潮漲潮落直接關系遼河航運安全,有營口港就有信號臺,信號臺值守在遼河口,每一艘進出河海的航船都受到它的指引,它也見證了港口的百年興衰,營口港信號臺坐落于四道溝入海口上,當年曾是營口標志性建筑,高大的鐵塔上按潮水漲落按時升降信標,引導航船進港,建有驗潮井和相關通信設施,與航道上的燈浮,導流堤,燈船一起形成一整套保證航船安全的屏障。因此在建設四道溝漁港項目中完好的保留維護利用好古信號臺及附屬設施,講好遼河航運故事也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也是遼河文化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
4.建設古帆船公園
營口百年歷史上,帆船是一道亮麗的風光,二十世紀的二三十年代,穿梭于遼河水面和??吭诖a頭的帆船林立,群舟艤集,每天乘潮進出遼河帆船達數百艘,洶涌的河面上白帆蔽日,是遼河一大勝景。帆船擔負著相當份額的物資運輸和漁業及相關航運任務,而今這一幕隨著時代的發展早已消失,帆船承載著遼河航運厚重的記憶,成為一段輝煌的歷史,它雖然在遼河水面消失了,但在河岸上的蘆葦蕩里仍有大量廢棄的帆船船體,筆者去年不完全的尋找就發現了近30艘,它們大都有近百年船齡,現已殘破不堪,但仍然保留著蒼桑倔強的風骨,令人稀噓,感嘆它們曾經的風浪歲月,因此將這些曾參與并見證了營口百年蒼桑的古帆船征集利用起來,用適當的保護形式與藝術手法,建設一個實體的帆船廣場,即是廢物利用,又是當年遼河航運的盛景再現,達到觀賞帆船文化回憶遼河歷史的雙重效果,事半功倍保留了這一份營口獨有的帆船文化,讓百年古帆船具有了文物與觀賞的雙重價值。
以上四點是我作為一位市民對《大遼河沿岸地區綜合規劃設計總體方案及行動計劃》的補充和粗淺看法,只是一家之言,是否穩妥還需專家們的商榷,但總歸是體現了遼河兒女的一份對母親河和因河而滋生的遼河文化的熱愛與關心,規劃里說"讓大遼河重回城市生活中心,讓市民共享濱河開放空間"這句話代表了全體市民的心聲,我相信有省市政府的強力領導,有主管部門的辛勤努力,有全市人民的鼎力支持,規劃里的夢想一定會實現,一個美麗幸福生態的新營口一定會在大遼河青春煥發的臂灣里展現出亮麗的時化風彩。
此致 敬禮
2022年5月30日
供稿作者:周燦,原營口港務集團退休職工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微信新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焦點網談:疫情管控中的自省、自律、自強 ??!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