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明確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將其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蘊含著極為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借鑒發展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總結了西方工業化的經驗教訓,是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指南,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借鑒發展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
中華文明具有源遠流長、延綿不絕、博大精深等顯著特點,五千多年輝煌文明發展歷程也積淀了豐富的生態智慧,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所面臨的生態問題的重要啟示。中華文明強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將天地人統一起來、將自然生態同人類文明聯系起來,按照大自然規律活動,取之有時,用之有度。這是先人對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認識,在《易經》《老子》《孟子》《荀子》《呂氏春秋》《淮南子》《齊民要術》等古代典籍中都有豐富論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等名言警句在今天依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求我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將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升到生命共同體的高度,讓“天人合一”的中國智慧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