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勇(中)和員工在教學現場研究工作。
認識李方勇,還是在今年營口團市委為他進京參加“黑馬大賽”舉行的歡送儀式上。這個38歲的青年人衣著樸實、語言質樸,看上去更像似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完全沒有作為營口偉宏工程機械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營口偉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應有的“范”,但就是這個地道的農村娃,僅用三年不到的時間就積累了三千萬元的財富,并成為營口地區第一個向“創業家黑馬大賽”發起挑戰的企業家。
有壓力的蝸牛才更有動力
李方勇很喜歡蝸牛這種動物,他說蝸牛走到哪里都背著重重的蝸牛殼。但是只有背著殼行走的蝸牛才有更大的動力。
李方勇的家在營口市老邊區新立村,小時候父親在區里的拖拉機站工作,母親則侍弄著農田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很清苦。那時候,李方勇家里主食基本是以苞米面大餅子為主。因為年齡小,李方勇每次吃苞米面大餅子都感到嗓子很難受,特別是當他看到自己家吃的苞米面大餅子和喂豬的豬食用料是一樣的時候,內心更有說不出的不舒服。一次李方勇去鄰居家玩,趕上鄰居家吃大米飯便叫他一起吃,這是李方勇第一次吃到大米飯。第一碗大米飯那種香甜的味道至今讓李方勇記憶猶新,而這件事刺激了他要擺脫貧窮向富裕生活前進的決心,他決心要賺錢讓自己和家人以后頓頓都吃上大米飯。
打那以后,他一有空就幫助母親在營大線路邊擺攤賣西瓜,為了鼓勵他賣西瓜的積極性,母親還以買新衣服為獎勵,刺激李方勇想辦法多賣西瓜;可以說母親是他最早的商業啟蒙老師,而從小就教他鼓搗拖拉機的父親則為他日后進軍工程機械行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方勇16歲時,通過親戚介紹和一位開挖掘機的師傅學習了兩年的駕駛技術,之后開始為私人老板打工。24歲時他和另外兩家親友入股湊了20萬買了一臺14噸的二手日本三菱中型挖掘機。正式開始了創業生涯,因為他很認真、并且能吃苦,事業做的很成功。兩年后,李方勇賣掉這臺挖掘機和其中一名親友重組股份,投資34萬購買了一臺20噸的二手大型挖掘機。2001年李方勇又擴大規模,獨立投資45萬購買了一臺20噸的二手日本住友挖掘機。截至 2005年,李方勇已經擁有了三臺挖掘機,資產積累到130多萬。 2007年5月李方勇憑借6臺挖掘機,創辦“偉宏職業技術學校”,至2009年5月李方勇資產累計達到300多萬,至2011年末,李方勇資產累計不下3000萬元人民幣。短短兩年半的時間里,李方勇的資本積累翻了十倍。
李方勇的事業像滾雪團一樣越做越大,很多人羨慕他的成功,但卻很少有人知曉他創業的艱辛。
2006年,走南闖北的李方勇看到其他城市的職業技術學校辦的很火。而營口卻沒有一家正規的工程機械職業技術學校。 他發現這個市場前景很好,很多雇主急需技術好的挖掘機駕駛員,而技術過硬的駕駛員工資又要的很高且職業操守不規范,令雇主感到很頭疼。看到這個行業有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李方勇主動找到了老邊就業培訓中心聯系辦校事宜,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運作他的職業技術學校開張了。老邊就業培訓中心還為他申請了普惠制下崗再就業基地,使每個貧困家庭來的學員能有一定的國家補貼。
開挖掘機李方勇是行家,辦學校他卻是個門外漢。為了盡快將學校辦起來,他和妻子李瑩招生招聘一起來,經常連飯都顧不上吃。李方勇原本是個不善表達的人,辦學前女生和他說話他都會臉紅,為了能帶領自己的團隊更加快速的成長,他堅持每天四點起床開始看書,學習別人辦學的經驗,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并在多種場合主動多說話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他還堅持對員工隊伍進行培訓,他要求所有教練員必須做到會理論講解、會實際操作、會故障排除。在他的領導下,學校員工隊伍從07年創學時的15人發展到現在的100人,教師團隊本科率達到90%以上。為了營造栓心留人的工作環境,提高領導的藝術水平,消除留宿員工的孤獨感,李方勇還在企業內開設了網吧、KTV、書吧、活動室等場所,并不定期的組織員工外出旅游、迪吧娛樂,深受公司內員工的擁護。
日本日立制造集團駐中國上海總部部長
(左三)一行來到李方勇的公司考察有夢想的蝸牛才能走的更遠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路上的辛酸已融進我的眼睛,心靈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堅定。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在路上,只為伴著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在路上,只為溫暖我的人……”這首風靡全國的歌曲《在路上》一直是李方勇最推崇的歌曲,而創作這首歌曲的詞作者就是原央視著名主持人、央視重點欄目《贏在中國》總制片人、優米學院的創始人王利芬。李方勇說這首歌詞寫出了許多創業者的心聲,他一直很崇拜王利芬老師,乃至后來他參加優米學院培訓和“創業家黑馬大賽”,直面王利芬的時候激動萬分。
提起參加“創業家黑馬大賽”的緣由,還得從李方勇開辦“偉宏職業技術學校”提起。當初,李方勇在開辦營口偉宏職業技術學校招聘人員的時候發現,國內有工程機械制造、設計等專業,但沒有工程機械服務專業,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雇主的市場需求,一些原有的個體散戶經營的工程機械租賃服務必將被大規模的工程機械租賃服務模式所取代,于是他產生一個大膽的設想要在全國范圍內做連鎖的租賃公司。他看到很多企業如中石油、中國移動、如家酒店等知名企業都統一行業服務標準,萌生了在這塊還是空白的市場上打造新的行業標準的想法,他要整合配置自己和別人的資源,將以往的單打獨斗更改成集團作戰模式,降低工作成本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在安全性、專業性、規范性上下功夫,在全國各地開設工程機械服務行業的連鎖店。采取統一的標識、管理、服務體系,要與營口大學、熊岳農職專等院校形成長時間的合作關系,引進人才,打造高素質的精品團隊。做中國的工程機械服務的“肯德基”。
日本日立制造集團駐中國上海總部部長得知他的事情后專門和遼寧恒力集團銷售總監一行來到李方勇的公司考察,考察后連稱李先生的想法和日本租賃公司的現在模式簡直如出一轍。
李方勇平時愛玩新浪微博,他對優米學院的創始人王利芬和創業家雜志社長牛文文等人一直都很關注,一次他將自己的想法和牛文文通過網絡進行了交談,牛文文在了解他企業性質、基本數據后,通過工作人員向其發出進京參加黑馬創業大賽的邀請。“創業家黑馬大賽”是《創業家》雜志社舉辦的中國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黑馬企業選拔賽事,旨在發掘黑馬企業中的佼佼者,對接投資,幫助成長。參加“黑馬大賽”,將現場面對100多位主流商業領袖、100多家媒體傳播企業品牌,是中小企業品牌傳播的最佳渠道。入選“黑馬大賽”50強的企業,其創始人可獲得加入創始人俱樂部的資格,并可優先加入黑馬成長營。得到萬科集團、諾亞財富、和君咨詢、拉卡拉、壹人壹本等領軍企業創始人親身傳授創業經驗和一對一創業指導。
12月3日,李方勇終于占到了黑馬大賽的擂臺上。他看到原本計劃參賽的350家企業,竟然來了千余家企業。且在第四小組賽18名參賽者中均是哈弗等知名高校畢業的創業者時,李方勇的血液一下子就沸騰了,按照規定每人有五分鐘的發言時間,他一口氣說了7分鐘。可是,由于激動的原因李方勇發揮失常只排名到第五。如果能進入前三名,就會爭取到大企業的加盟和投資,自己的理想會更容易實現。
盡管此次挑戰黑馬大賽失敗了,但李方勇還是感到不屈此行,現場創業者們的慷慨激昂和奇思妙想讓他大開眼界,他看到不少自己的缺欠,從中也學到不少的經營理念,更令他感到振奮的是,現場有那么多和他一樣懷揣理想的年輕人來參賽。李方勇說做一只成功的蝸牛就要有夢想,不要怕跌倒和失敗,明年的“創業家黑馬大賽”他還要卷土重來。
四川安縣36名孤兒學習挖掘機技能合影留念。
懂得感恩蝸牛才會更有內涵
李方勇時常會對員工說:“企業做大為了什么,不是為了自己的富有,而是為了能幫助更多的人,只有懂得感恩、懂得愛國才能讓自己在前進路上走的更遠。”
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公司和學校里,每個員工都要看《弟子規》和《論語》培養感恩的心態,學員李帥來學校學習挖掘機駕駛技術之前是個性格頑劣的青年,來到學校后李方勇和教練們不僅教他實用的挖掘機技術,還在日常生活中點滴培養修正他的不良習慣,引導他明白感恩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學習結束后父母發現兒子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多次打電話來感謝李方勇。李方勇看小伙子轉變很大還主動留用他;冬天時,每次下雪他都會讓自己的員工將村子的主干道用機械清掃出來,方便鄉親們出行;“5.12汶川地震”時李方勇在電視上看到一所學校里面1000多名孩子因為地震失去了生命,內心感到強烈的震撼。李方勇在三峽永久船閘施工時曾和四川籍的武警戰士感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聽到汶川遭遇地震災害的消息后,他迫切感到自己應該為災區人民做些什么。思來想去他沒有向別的企業一樣捐款捐物,他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主動找到四川安縣就業局申請扶持36名孤兒的挖掘機技能培訓工作。有人為李方勇算過一筆賬,這36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費用加起來,李方勇至少也要花上22萬。
提起創業時朋友們給予那他的幫助,李方勇在采訪現場不禁潸然淚下。他說印象中最深的是2009年的時候,自己因為商家拖欠工程款,而自己這方面員工需要開工資,工程機械需要購買油料維持日常業務運轉,公司的賬面上資金周轉不開。李方勇夫婦又不想和父母及直系親屬張嘴借錢,怕父母跟著他們“上火”,只能硬著頭皮向一個不太熟遠方的表叔借錢。表叔一家人考慮了一夜后,拿出僅有的五萬元支持他渡過難關。這件事讓李方勇至今記憶猶新,他說現實中的人總是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如果當時再借不到錢可能他就要賣掉自己的設備度過難關了。
還有一次,李方勇的一臺挖掘機在營口遼濱工業園施工作業,不慎被沼澤淤泥陷住,因為自然條件的惡劣現場救援十分不易,整個救援持續了三天才打撈上來,當時許多同行得知消息都趕到現場義務幫忙拖拽,整個救援車輛排了很長的一個隊伍,雖然最后因為海水的腐蝕機械的部件需要更換和維護保養損失近8萬元,但那場面至今仍讓李方勇感動。
李方勇非常反對炫富,他更注重學習和內在的富有。盡管現在他已經不差錢,但他平時生活節儉和愛人倆每次餐費不超過5元,開著普通的汽車、穿著非名牌的衣服,甚至辦公室都和員工們一樣,工作在搭建的活動板房的屋子里,完全不像是一個千萬富翁。
2009 年,李方勇和一位大連朋友同去日本考察。這位朋友當時已經是身家過億的富翁,而李方勇當時資產才幾百萬。回來的路上,朋友大談日本的發達和文明,轉過頭埋怨自己國家的落后和貧窮。聽到這些,李方勇當時就和朋友變了臉。他對朋友說:“我們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龐大的產業難道不感謝祖國改革開放、感謝共產黨的領導么?沒有黨的政策支持哪能有我們的今天。我們的國家現在雖然在某些方面和發達國家比還有差距,但是我們正在一步步的前進趕上乃至超越他們。別看你現在是億萬富翁,在財富積累上我不及你,但你不懂得感恩我仍然瞧不起你。”
埃及古語云:“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兩種:鷹和蝸牛”——前者鷹能登上金字塔是依賴于它極高的飛行天賦,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登上金字塔。后者蝸牛則要依靠其后天的勤奮刻苦。李方勇說他更欣賞后者,因為每只登上金字塔的蝸牛都值得仰望。其實,他自己更像一只奮進的蝸牛,一只百折不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瘋狂蝸牛”。
上一篇:“中國門王”韓召善的傳奇人生
下一篇:創業開網店,他從0信譽做到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