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極是一種境界,這是筆者與書法家、詩人王峰先生接觸時的最大感受。
王峰老先生,名繼孟、字子續,1935年5月24日生,曾經從教多年,我市著名詩人,著名書法家,自幼愛好書法與傳統詩詞,博采眾長自成面目,書法特點重傳統尚功力,善行“琴棋書畫”相結合,雄健瀟灑韻味豐厚。其詩詞、書法作品連續分別在《蓋州詩詞選》、《當代散曲》等百余部詩詞、書法辭典、刊物發表,結集入作,部分作品多次獲獎。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詩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楹聯學會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中華書畫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詩詞學會會員、營口市詩詞學會理事、蓋州市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蓋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等職。
王老的書法,被評為當代書畫藝術領軍人物,以散淡結字和墨色變化,表現遒勁敦厚的蘊藉之美,濃淡顯意韻的特點,骨氣勁峭法度謹嚴,于平正見險絕,于規矩見飄逸,于豐腴之美融入雅健之中,寄異趣于筆墨蹊徑之外的靜穆之美,點畫形態豐腴,用筆重之墨濃,雖然古人強調,書貴瘦硬方能通神,但是滿到好處圓到妙處,使其特具風神意趣,決非常人所能為之。
面對這位蒼顏老者,他仍執著于“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先生畢生從教,為后輩傳授知識,甘于奉獻,不索求報酬。王老說:“詩以律立體,無律不成詩。古往今來,詩體有三:自律共律,加自由體。”他本人寫詩用詞甚為“自由”,以善寫“自由曲”詩而著稱。比如,《路與樹》:“夫妻是路,朋友為樹。人生只有一條路,一條路上多栽樹。得意之時莫忘路,失意時候要靠樹。幸福時候別迷路,休息時候去澆樹。路坦樹多人生護,終生相伴錦霞鋪”。寫得甚為寓意深刻,“我心抒我意”之感。又如,在《朋友》中“歲月如詩一樣,朗聲句句悠揚。人的友誼比歌長,聲音發出終身繞梁。但不能為私利,說短道長。互幫互讓,地久天長,奉獻才是友誼的鐵骨鋼梁”。脫去拘束,長短自如,恣意縱情,頗得青睞。誠然,沒有不快樂的人,只有不快樂的心,不求盡如人意,但愿無愧我心,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人生總是快樂的。
采訪王老先生,他低調言己。高師澤惠,公眉先生。觀一身之德,可知治身之道;觀一家之德,可知治家之道;觀一鄉之德,可知治鄉之道;觀一國之德,可知治國之道;觀天下之德,可知治天下之道。王老說:“哲學的世界化首先是哲學的自我化,凡是善于建功立德的人,必須以人為本,從修養自身做起,治身之道、處世之道、治國之道是統一的,而正確的處世之道、治國之道必須通過治身之道來體悟。欲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不能憑口頭說教,而是要從強化道德教化開始,由點到面由近及遠逐漸普及”。
06年王老精心策劃的我市詩詞散曲研究社,延續至今,也將借“詩詞進校園”活動的契機,將“詩詞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鼓勵更多學生學習詩詞吟誦,讓古詩文插上美妙的翅膀,讓古雅的吟誦方式與經典詩韻得以傳承!
“丁芒先生曾經指出:自然科學可以沒有國籍,而人文科學,包括文學、詩歌,則完全相反,與母體聯結的臍帶是它的存在源泉。”中國的詩歌只有生根于民族的土壤,富有自己民族的特色,才能立足于世界詩歌之林。王老如是說。
發達城市,大多數都是文化強市。我市申報“中國詩詞之鄉”的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我市作為“中國書法之鄉”,立足“文化立市”推進“文化強市”,以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培育具有蓋州特色的文化品牌,市詩詞楹聯學會從起點到輝煌業內人士有目共睹,先生對我市詩詞楹聯協會的付出,他的同仁更是有目共睹。
先生現為市詩詞楹聯協會副會長,平日里社會活動很多,每每的府上拜訪決不逗留過久,以免耽擱先生太多的時間,但他對人生的感悟,以及生活經驗所傳達的信息,像一座偉岸且挺拔的大山,令人望而止步又流連忘返,他對文學書畫等方面的修養,極其所孕育的積淀,如同海洋一般寬闊,而讓人清澈見底又不忍吸吮。蒼顏白發寫春秋,歲月留香情依舊,“人品如松、學品如竹、師品如梅、文品如蘭”……先生身上集匯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和學家的“松竹梅蘭”四君子品格,如此可見,王峰老先生學問精深,技藝精湛,藝術人生達到最高境界。
作為晚輩走近先生,如同高山仰止勝景難數,以平日里書寫快車為得愉悅,難免一時技癢,抒發對其先生印象。
王老先生以其融會,以個人的才情點燃我們的才情,傳承美妙古韻精粹,其樂融融,其情切切;“書法顏世寄登峰,育人吟詩寓造極。”歷置身而自成,臻于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之境界,集群圣之大成也。上善若水,熱愛生活,健康永存!
于學忠
上一篇:方寸頑石鑄乾坤 妙筆丹青一線天
下一篇:桃李芬芳春滿園 書香濃墨盡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