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恒唯鉆成大道,亦書亦文寫人生”,他的書法頗具特色寒木不凋,春華吐艷;“書道艱辛亦酬勤,爐火歷練更純青”,他的品行和藝術享有良好的聲譽——其書藝精湛,功底深厚,別開生面;書如其人,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個性凸顯,人稱“金山”。
——題記
金山,原名:喬蔭堂,又名:喬木,男,漢族,1929年7月生人,中共黨員,蓋州市臥龍泉人。
自幼與書法結緣,從小就立下了認真讀書,“寫下一手好字”的志氣,家境的貧困后來輟學,讀書一年零兩冬,艱難度日的經歷讓他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勞動之余讓他對于書法格外熱愛,以“樹枝為筆、大地為宣、河流為墨”,刻苦臨摹,潛心悟道,打下堅實的功底;1946年參加工作,曾經擔任村委員、村長;1950年10月在沈陽電業總局報名參軍入朝,任連隊文書(團部技術處一級文書);1957年10月份由軍隊帶病復員,后任沈陽鐵路局工程學院工會主席兼采購員;1962年4月離職返鄉,歷任村黨支部委員、政治隊長、副主任、副書記等職務,1992年離休。他無論是孩提時代,或是在后來繁忙的政務工作中,他對書法都情有獨鐘。工作是他的主業,而書法則是他的追求。幾十年來,他主攻行、草,兼習真、隸、篆,終年如一日,臨池自不輟。
書法內外兼修,喬蔭堂老先生的書法作品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逐步進入了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世界。他的作品中能凸顯獨有風格,“用筆從容穩健,筆法干凈利落而變化多樣,已達到了手中無筆惟有心腕的心境”。
觀其喬老先近期的行草書作,無不以大局著手,不事小巧雕琢,在韻律流淌之間加強“疏密、聚散、輕重、開合、大小、虛實”等等形式組成的變化統一關系。時而筆墨濃重、密不透風,忽而計白當黑、疏可走馬,回旋顧盼,舒放自若的神趣,充盈于行款之間。結體略帶夸張,線條凝重蒼厚,打破了傳統書法審美的約束,于瀟灑俊逸之外更顯出雄強俊邁的宏大氣魄。
長期的努力,喬老先生的書法作品多次獲獎,并入選《長白山國際畫社》、《當代書畫藝術家精品集》等,他在書法藝術創作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是冷靜的,更多地思考著未來的探索之路。他認為,書法的學習與創作應該是多方面因素的總成,所以,1998年他在萬福鎮創辦赤山書畫院“施人玫瑰,手留余香”;同時,“不善學者守箋素,善學者變門庭”時刻要求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
84歲的喬老先生性格豪爽,慷慨仗義,特立獨行。雖然漸漸有些名氣,但他從不以書法家或名人自居,對慕名索書的人幾乎有求必應。不因善小而不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人如其字,俊逸豪放。沒有名家的派頭,只有長者的平和。與人交談,不時頷首微笑。喬老先生知識淵博,言談中書法的源流章法、詩詞歌賦,均已然在心,信口拈來。
喬老先生在閑暇之時,常與友人坐而論道。他說:“學書之人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更漫長的時間,功夫不全是用在筆、墨、紙上,而應更多地用于讀書、讀帖、讀無字書,用于修煉自己的胸襟、人品、氣度,簡而言之,用于提升自己的境界”。
聽其言,觀其行。喬蔭堂隨時隨地都在修煉自己。他曾經作為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時刻處處留心觀察體悟自然,在自然之中感悟大道,體味豐富而深邃的筆墨精神,進而在筆墨中凸顯精、氣、神,凸顯厚重的歷史感,也時常教導“華、成、云、范、廣、藝”六個子女“以人為本,好善樂施”的情懷,凸顯對社會的責任感乃至使命感。
“寒木春華功惟志,德藝雙馨廣惟勤”。這種人生境界,以達觀的心境看世間俗事,遂以“金山”為筆名,寓意是一種“胸襟超逸,健筆凌云”之志;其書作“學無止境”、“藝無止境”,便是他心境的真實寫照。
于學忠
上一篇:頂天立地真英雄 長才廣度顯本色
下一篇:敢為人先好書記 灑向巴嶺都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