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楊運是戰友……
——革命老軍人張家林的故事

他15歲入伍,是八路軍里的小兵;自古英雄出少年,共產黨員都是鐵打的英雄漢。他不拍艱苦、不畏犧牲,立功多次;他在解放戰爭中擔任過通訊員,后任警衛連、擔架連的排長,他曾經是革命烈士楊運的戰友……
近日,筆者有幸拜讀到我市作家張顯久的一本《血染黎明》傳紀文學,書中深刻演繹了楊運烈士英勇就義的故事,深深打動我起伏的心潮。書中的主人公——楊運烈士已殉國六十五周年。雖說時間吞噬了無數人的生命和夢想,也改變了無數人的前途和命運;但那永垂千古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革命英雄主義依然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啟迪和震憾著世人的心靈。于是,筆者前去二臺鄉馬石寨村,拜訪現年82歲的革命老軍人張家林,還原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故事……
1945年張家林加入民兵參戰,做情報員;跟當時熊岳區區委書記、區長楊運在白色恐怖的熊岳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與國民黨軍隊、敵偽特務、惡霸地主進行過殊死搏斗、浴血奮戰一同參加過戰斗,打海城、鞍山、瓦房店……
楊運區長經常對我們小兵講:“干革命不分年齡大小,也不能論個高個矮,最主要的是憑革命意志,還要聽從命令,遵守紀律,有令則行,有禁則止,不能脫離上級領導和革命隊伍的約束。”
1946年農歷的臘月廿六清晨,時年23歲的楊運區長,英勇就義被押赴刑場,面對敵人“寧可釘死自己,折磨死自己,也不能給自己留口活氣,讓共產黨的區武工隊搶走……”楊運區長威震敵膽的一連串吼聲:“大山不倒,共產黨不了!”……
談到這里,張家林老人眼角濕潤,心情激動地唱起:“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1947年3月22日,張家林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警衛營朝鮮連;后在第四十軍120師,擔任排長職務;1948年9月11日在錦州戰役中立艱苦功一次;1949年打華北戰役中立功兩次,榮獲華東野戰軍“人民英雄”獎章;1950年3月在抗美援朝戰斗中,頭部受傷、肺部重傷,落下終身殘疾;1952年復員,回到地方工作。
他在解放前就投身于中國革命,曾經參加過解放東北、華北的無數戰斗,又在抗美援朝中英勇作戰榮獲“民工模范”稱號;復員后幾十年致力于地方工作,他為中國革命光榮奉獻了一生。年已高齡的張家林老人說,國家的政策好了,他自己一個月衣、食、住、行、醫的全部生活費用也提高了,自己卻不用再為吃不飽肚子、穿不暖而發愁了。
張家林老人在講述過去的戰斗時,心情一直很激動,他說:“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過去,沒有那一場場血戰,就沒有我們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