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海恩山游子意 波瀾老成桑梓情
——走近蓋州籍作家鄭恩波
文/于學忠
“一個不熱愛自己母親的人,就不會熱愛自己的故鄉;而一個不熱愛自己故鄉的人,又豈能侈談熱愛自己的祖邦!”從這樣的語句中怎能不讓你感受到一個赤子愛家鄉,愛祖國的心聲?沒有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
他是文藝界的翹楚,他的文章多起伏,氣勢雄壯,語句老練。他時?;钴S在藝術研究、中外文學、中國作協、中國譯協等各個領域,他闊別家鄉數十年。然而,他始終不忘蓋州這片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沃土,孕育他成長的藝術之源。
75歲致事之年的鄭恩波老先生,遼寧蓋州市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當代文藝研究室主任、中外文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譯協會員、南斯拉夫“茲瑪依”兒童文學家協會終身會員、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理事、劉紹棠研究會副會長兼學術交流中心主任、中國歐美同學會理事及東歐分會副會長……
恩情道義深厚,他是土生土長的蓋州籍名人,近日受邀回到家鄉,情深意切暢談蓋州,暢談人生,暢談他的成長經歷以及故土情感。
寫書也是寫人,寫人也是做人,讀書也是讀人,品書也是品人。為好人,立好身,才成就了鄭老的好作品。鄭恩波老先生做人正直坦蕩,辦事踏踏實實,創作一絲不茍。“一付古道熱腸,一顆悲憫善心。”鄭老胸中有天地,心中有大愛,他對《故鄉情思》的深切呼喚,化成他作品中流淌的深情和大美,變成一種擔當和使命。
——題 記

“不同的時代,不幸的童年更能成就一個作家”
走近作家鄭恩波,走進一個“悠悠故鄉情,拳拳游子意”。
“了解一個作家的成就,必須了解他的童年。”鄭恩波,男,滿族,共產黨員。1939年4月出生于蓋州市九寨鎮五美房,小時候在歸州外婆家渡過,1958年讀高中時開始發表習作,曾用筆名:紅山鷹、洪英、章正博等,以寫作散文為主。
1964年7月在北京大學俄語系畢業,先后留學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5年。多次為中、阿兩國高級領導人任翻譯,諳熟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和俄語。曾任《人民日報》記者、翻譯10年,以紅山鷹、辛文冰、洪英等筆名發表文藝通訊近百篇。
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發表作品500余萬字。他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中、外文學研究,1992年7月調中國藝術研究院,曾擔任當代文藝研究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翻譯家協會會員,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理事,劉紹棠研究會副會長兼學術交流中心主任,中國歐美同學會理事、東歐分會副會長,南斯拉夫“茲瑪依”兒童文學家協會終身會員。1998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初識鄭恩波老先生是在他的一部散文選《故鄉情絲》的研討會上。當時我作為一個初識寫作的文學愛好者,有幸聆聽學者們對《故鄉情絲》(1993年遼沈書社出版)給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這部7萬字的散文選,當時蓋州市用此書作為中小學生鄉土教材;因為欽佩,我后來拜讀了鄭老大部分作品。作品主要有通訊集《一手拿鎬、一手拿槍》,散文集《來自南斯拉夫的報告》,散文選《望幾山·多瑙河·紫禁城》,長篇傳記文學《劉紹棠傳》、《安得里奇傳》,學術專著《南斯拉夫當代文學》、《阿爾巴尼亞文學史》、《南斯拉夫戲劇史》、《大運河之子劉紹棠》、《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文學簡史》、《20世紀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文學史》;主要文學譯著有《阿果里詩選》、長詩《母親,阿爾巴尼亞》、《血的警報》和《維果的英雄們》,《世界詩庫》(第5卷)中全部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詩歌作品,長篇小說《沼澤莊》、《重新站起來》、《亡軍的將領》、《婚禮》;翻譯電影《亡軍還鄉》(上、下集);主編《中國當代藝術名人大辭典》、《中國名著誕生記》。曾入編《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當代藝術名人大辭典》、《當代中青年社會科學家辭典》、《當代滿族作家小傳》等。
鄭恩波老先生是如今罕見的執著認真的人。他是評論家,還是詩歌翻譯家。他曾留學東歐,翻譯有大量東歐詩人的抒情敘事詩作。面對筆者的采訪,鄭老儼然一副謙謙君子。談及寫作,鄭老振振有詞地說:“寫作需要天賦,作家很難靠大學培養出來,高學歷也不是成為作家的必要條件,大學里能教的,只是一些閱讀能力和寫作技巧。我的大學生活也許跟你們一樣,老實地待在課堂里學習,除了廣泛的閱讀,是我們最常見的生活狀態。與專業培養和高學歷相比,不同的時代,不幸的童年更能成就一個作家。”
在采訪交談中,我發現鄭恩波老先生很熱情、樂觀、幽默。與他交談無拘無束,讓人放松;但是,通過一些鮮為人知的東西,讓我覺得他有的地方“深不可測”,讓人深思。
“我離不開蓋州,我的根在這里”
但當談到對家鄉的感情,鄭老激動地說:“再忙,時隔幾年我都要回家鄉走一走,我離不開蓋州,我的根在這里。但即使隔年都來,蓋州的城市發展還是讓我嚇一跳。每次應約,或者帶領北京的朋友和我一起回蓋州。到了蓋州后,他們不愿意走了,看到蓋州這么漂亮,人這么熱情,文化底蘊又濃厚,自然有種‘想搬來住’的感覺。”
這幾年蓋州在大變化、大發展、鄭老由內心贊嘆。
不難看出,蓋州市以王慶珂為首的四大班子,“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時刻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件惠民實事,每一件都能給蓋州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我看到政通人和、心系著73萬百姓的心。
作為一名老蓋州人,我對蓋州的記憶清晰又難忘。蓋州物華天寶,豐腴富饒,人杰地靈。蓋州人淳樸憨厚,勤勞樸實;曾經的蓋州以“農業大縣”聞名遐邇,素有“北方大農業縮影”之美譽。曾經譽滿全國的農業甲級大縣,在改革大潮的沖擊中大浪淘沙、破釜沉舟、種種原因而且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蓋州改革開放起步是極其艱難的。短短幾年之間,一個沒落的小縣級市來了個奇跡般的大翻身。
鄭老說:“慶珂書記是一個私事很少,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辦事的人。我了解他的為人,已經和他結下了22年的深厚友誼。他是一個大公無私、非常重實際,辦實事,求實效,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人。今天,我看到蓋州城市發展的新面貌,體味故鄉生活環境的提高,讓我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蓋州是個出人才的地方,蓋州是個出作家的地方”
談到家鄉的文化事業,鄭老說,10年來(2003年——2013年)《蓋州文藝》主辦過23期刊物,實在來之不易,“傳承創新文藝事業,共譜蓋州和諧樂章”,10年來會取得令全國縣域級城市矚目的成績。
談到蓋州這幾年書畫事業發展,鄭老認為無論是從專業水準,還是其他方面都比過去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在全國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擴大。而對于文化事業傳承和發展方面,鄭老認為,“作為藝術家個體,最重要的是責任心,首先要把自己的字和畫搞好,無論是技能還是意境的提高。”
而對蓋州書畫的發展,鄭老認為自我發展和外部借鑒都是并行不悖的。因為中國文化有著獨特的包容性,要有更廣闊的眼界,“旁征博引”。當然也不能一味借鑒,要在主體文化脈絡下,借鑒不同風格,兼收并蓄。鄭老深感內疚地說:“由于自身種種因素,每次歸來都會有許多好友邀請給其書畫作品賞析點評,在這里我似乎不敢大聲說話,不敢任意妄為,不敢起一絲褻瀆的念頭;因為能寫,不是什么都可以評,即使寫出來了,難免會出現一大堆笑話。”正所謂“筆墨當隨時代”。每一時代有都應有它的特色,也都應有它的發展。
面對筆者的追尋,他若有所思地說:許是古老的蓋州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鑄造了他開闊的胸懷,使他的文學藝術有種難能可貴磅礴的大氣。
當談到蓋州文藝事業的發展時,鄭恩波老先生感到欣慰。他說:“蓋州是個出人才的地方,蓋州是個出作家的地方。”他說,蓋州人的性格中,既有北方人的豪氣又夾雜了遼南人的細膩;近年來,湯和偉的詩詞,王延琪的小說,姜鐵的隨筆,張顯久的傳記……這使得蓋州的文學氛圍意境宏大,又能關注局部的細節美,陽剛兼有陰柔之美。這是哪個地區都做不到的。
“蓋州現在要打的是品牌效應”
蓋州有它得天獨厚的條件。僅蓋州文化事業這一點就可以做大做強。“蓋州現在要打的是品牌效應,比如,提到西安,人們自然便想到古城,提到洛陽便是牡丹。而反觀蓋州,好像在人們心中還沒有定性一個很正面的形象,并且這種形象還很模糊。人們太不了解蓋州了,一提到蓋州人們還是幾十年前的感覺,蓋州近年來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并不為外人所知。如果政府能在這塊加強宣傳,會取得不錯的效果。政府還要對人才給予優厚政策,這樣,人才一旦在全國出名,就會感念家鄉,以家鄉為榮;蓋州出了很多商界、政界、文藝名人,尤其是廳局級和縣團級的一把手,在全省排第一!工作原因,老鄉遍全省,連北京好多部委辦、醫院都有,也是值得驕傲的!這些人才本身就是一種品牌,無論他們走到哪里都深深地打上了‘蓋州’的烙印,這是家鄉的活廣告。”
談話間,鄭老一往情深地說:“故鄉經濟建設面臨大振興的新時期,構建和諧蓋州面臨大發展的新機遇,文學藝術事業面臨大繁榮的新環境。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社會,恰逢其時。蓋州要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效應是繁榮蓋州文藝事業的需要,是促進社會進步、構建和諧蓋州的需要,也是實現蓋州大發展、大振興的需要。”
鄭恩波老先生殷切希望:我們處于快速發展的好時代,地方發展離不開文化支撐、文化聚人;蓋州的文藝工程、集中力量應該推出文藝精品,創作一批“傳得開、叫得響、留得住”的精品力作時,他在感佩之余,表示要為家鄉的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并充分發揮好北京——蓋州兩地文化藝術交流平臺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蓋州文藝的凝聚力、創造力、影響力。
“桑梓情懷,夢里老家。”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走出去的蓋州籍名家對故鄉一往情深。鄭恩波老先生談到,幾乎所有的文學家、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流露著對本土的深深戀情。“無論走出多遠,走出多久,我知道其實故鄉,是永遠走不出的故鄉,無論在哪里,唯有快樂生活,快樂想念。”他對故鄉的戀情伴隨終身,他的創作與鄉情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75歲高齡的鄭老一直堅持手寫。在他看來,手寫是那么親切自然,充滿了感情和個性,它常常能激發個人的想象。“總之,一個人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一個人只有活到老奮斗到老,才能讓我們的晚年生活變得情趣盎然、豐富多彩。”的確,也只有基于這樣一種戀情才使他的創作始終保持著一種不竭的動力。鄭老“活到老、學到老”的張力基礎就是源于對本土的戀情。

結束語:
鄭恩波老先生就是這樣一位仍在樂此不疲地奔走在人生征途中的精神朝圣者。他以生命的火熱激情為筆,以故鄉大地為紙,用自己的心靈探求著,張揚著人性中可貴的道德,將寬厚的仁愛,深切的眷戀,執著的追求,生命的自信和生存的韌性化作美好純樸的火花照亮自己也溫暖給他人,凈化美好著自己也美化著別人!他活得忙碌,活得充實,活得有尊嚴,活得有成就!
“義海恩山游子意,波瀾老成桑梓情。”他對故鄉無比的眷戀,堅持寫作地執著,他的藝術人生和孜孜追求給我們現代人以啟迪:從而也使我們走向成熟和自信。我和我的很多文友這些年從沒離開鄭老思想的呵護和鼓勵。寫此文是獻給可敬的蓋州籍文學作家鄭恩波老先生,也獻給和鄭老一樣奔波在蓋州文化熱土上的那些前輩們!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東北相聲“馮家門”的傳人——記營口著名相聲演員傅潤濤
下一篇:心存大德濟蒼生 不計名利傳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