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專訪”)李愛萍: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李愛萍,營口市鲅魚圈區實驗中學的一位青年教師。2018年她從沈師大中文系畢業,來到實驗中學工作擔任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前年,也就是2019年,她又被選為學校的團委書記。
李愛萍老師近照
那年,她是懷是欣喜的心情重新走進實驗校園的,因為從小喜歡當老師,覺得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填報高考自愿時,她毫不猶豫地填了師范類院校,現在又能回到自己曾經就讀的實驗中學,在母校走上自己曾經熟悉的講臺,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情呀。當年這熟悉的校園,許多熟悉的老師的身影,自己的心靈上有過多少難忘的記憶啊。
時刻牢記著曾經在黨旗下立下的誓言
她立志要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當一名優秀的中學語文老師,她知道,你要“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夠的,必須是活水的源頭”, 雖然經過多年的學習,她的腦海中儲備了大量的知識,但是這遠遠不夠,她仍然需要不斷學習,潛心鉆研教學,
大學畢業,李愛萍剛走上工作崗位,來到母校工作,這中間肯定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過去在大學,她學到的是書本知識,現在,李愛萍需要在實踐中迅速提高自己。以盡快適應教育和教學的需要。于是她經常利用業余時間不斷給自己“充電”,努力學習。此外還虛心向其他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認真閱讀專研各類教育教學書籍,積極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
疫情期間,李愛萍老師在線授課
每當面臨一篇新課文,愛萍老師在備課中都要充分搜集資料,認真寫教案。
她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比如白瑞雪老師,滕薇薇老師等,她幾乎天天聽她們的課,每天至少一節,一直堅持,不懂就問,真的感謝這些老教師,她們不厭其煩地教走上教師崗位不久的新人,李愛萍從心里體驗到一種溫暖。
以身示范,李愛萍老師與學生在一起練習書法
語文,重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聽說讀寫的能力,情感上的,思思想上的,愛國情感。
學生要想學習有后勁,一定要有閱讀量,這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為語文素養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管是閱讀還是寫作,都離不開思維上的提高,而思維上的提高,是通過閱讀來體現的,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初中語文每月向學生推薦一部名著,讀這些名著這是在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李愛萍老師在主持“懂得感恩,回報真情”的主題班會
現在雙減,只留一些高效率的作業,作業少而精。
年輕老師互幫互學。學校領導對李愛萍也是耐心指導,工作上有時作得不圓滿,領導也很包容。
家人對愛萍很支持,家里的事幾乎不要她操心,她可以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早晨七點多從家里出發,來到學校,一直到晚上七八點鐘,一直在學校。因為喜歡當老師,所以熱愛,這也算不忘初心吧。
中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另外還兼著學校團委和少先隊大隊的輔導員,所以工作起來是緊張而忙碌的,但是也要善于利用周圍的資源,比如班上很多事情,可以找學生來做,這樣一舉多得,既完成了任務,又鍛煉了學生的工作能力,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密切了師生關系。
李愛萍當了二年的團委書記,她在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及上級團工委的領導下,抓好團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推薦優秀學生入團,收繳團費,組織課余活動,召開團員大會等等。
三月的春風吹拂濱城的大地,在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校團委在校黨政領導的支持下,領導各支部開展“志愿者學雷鋒社區義務服務”活動、主題班會、雷鋒故事會等系列活動。
軍訓期間,李愛萍老師在接受區電視臺記者的采訪
組織志愿者及部分老師和學生家長,到小區進行義務服務。同社區志愿者一起打掃衛生、撿拾垃圾、擦除小廣告、清理垃圾桶等義務服務,受到居民的廣泛好評。
每年的“九一八”是增強廣大學生的愛國意識,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好時機,去年的9月18日,學校團委組織同學們開展了紀念“9.18”事變主題教育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少年兒童的愛國熱情,
教師對學生的愛源于母愛,有時甚至勝于母愛,這種愛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發他們揚帆前進。
課余時間,李愛萍老師與同學們在一起交流閱讀體會
對學生充滿愛心,特別關愛家庭貧困、父母離異等特殊家庭的孩子。關心學生。她帶的班上有個男孩,母親得了腎病,很重,每周需要透析,媽媽因為身體有病,無法照顧他,于是把他送到舅媽家生活,
這孩子很聰明,但因為家里遇到重大困難,成績下滑,愛萍老師及時了解到他家的情況。馬上找他作工作,鼓勵他不能放松學習,
愛萍老師就盯住他,嚴加管教,老師跟他講,中學階段的學習,是以后升入高中,大學的基礎,如果中學學不好,以后學業就很容易荒廢,這對你一生都有重大影響,你現在家庭困難是階段性的,無論如何,你要堅持,
愛萍老師每天看著他,檢查他的作業,看到他的衣服破了,愛萍老師拿來針線為他補上,這樣,他沒有掉隊,進步很大,依然保持良好的學習成績。
還有一個女生,家里幾年前父親因腿病,癱瘓在床,父母離異,她因為失于管教,學習下滑,行為放縱,不與本班學生交流,封閉自己,只與外班學生在一起,抽煙,搞對象,有時還與人打架。
班主任只要有智慧,有愛心,就一定能撥動每一個孩子心靈的琴弦。對于這個女生,愛萍老師就多次找她談心,推心置腹地交流,跟她說,做為一個女孩,一定要自愛,雖然原生家庭改變不了,但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現有的狀況。做好自己,這樣你依然有好的前途。
現在這個女孩學習上進步很大,思想品德上也有了可喜的轉變,與老師無話不談,變成老師的小助手和班干部,幫老師做了很多工作。
愛萍老師擔任班主任,她要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制定班級發展規劃,通過班級微信群及時同家長、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開班會,李愛萍老師重視學生思想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積極引導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教育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青年。在每周的班會中都能夠堅持進行傳統禮儀和傳統美德教育,教育學生自覺遵守班紀校規,愛護公物,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學習勤奮刻苦,按時完成作業,不曠課不早退;穿著大方、干凈、得體,注意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遵守社會公德和公共秩序;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助人為樂……
李愛萍老師帶學生去素質教育基地學習的時候,在望兒山的慈母像留下的影像
她帶的班級各項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比如舉辦學生演講比賽,學生辯論會比賽等。在學校或上級舉辦的各類文體活動中,李愛萍老師所帶的八年十四班,積極參加,表現出色,多次取得良好成績。八年十四班曾被評為學校的三好班級,班上的課本劇表演《荊軻刺秦》在全校匯演中獲一等獎,在校運動會上,他們班的團體總分獲全校第一名。
軍訓期間,李老師與學生們的合影
現在,李愛萍每天依然在忙碌著,在工作中感受著教書育人的快樂,也享受著為人師的幸福,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教學工作中她能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心盡力的教育好每一個學生。
教師的職業是平凡而瑣碎的,而工作的意義又是崇高而偉大的,因為它與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
在人生的春天,李愛萍與她的學生們邁著堅實的腳步,一路前行。
供稿作者:蔡恒學,營口之窗特約攝影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