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蜜桃av一区精品变态类天堂_91福利专区_半支烟国语版在线观看_啊啊啊啊亚洲_2021国产精品_亚洲黄色的

首頁 > 營口專訪 > 正文

營口平民:一項技能 成就一生(記李志義故事)

王殿勇

2024-01-31 07:51:00   來源:營口之窗   閱讀:

(營口之窗“營口專訪”)一項技能 成就一生

——記營口市海瀾新苑小區平民百姓李志義的故事

海瀾新苑小區是營口轄區內占地面積最大,居民人口數量最多的一個小區。本小區有十八層以上的樓房二十多棟,入住的居民三千余戶,在這些居民中若是提起某個官員或是某個老板的名號如同滄海一粟,不會有人知曉,可一提起李志義的大名,那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甚至用如雷貫耳,浩月當空的詞來形容也不為過。因為他有過人之處,即精修電器的過硬本領和為民服務的高尚情懷。由于經常幫助小區里的居民排憂解難,被小區里的居民譽為身邊的好心人,新時代的雷鋒。

他這項技能的啟蒙是從初中時開始的。一次老師在給學生們上物理試驗課,把一個揚聲器和幾個電子元器件用電烙鐵往電路板上一焊接,便成了一個能夠收到地方臺的收音機。他一看到這種現象,感到如此神奇,立刻就像著了魔一樣的產生了濃厚興趣,放學后,他在家里用同樣的方式也試裝了一臺和老師組裝的一模一樣的收音機,后來他感覺到這種收音機只能收到一個電臺的信號有點兒不過癮,就干脆買了一本關于晶體管收音機的裝配與調試的書籍和一些半導體元件,按照書上的要求進行安裝調試,還真是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無數次的努力,終于如愿以償的組裝成了一臺能收到許多臺的中波段的晶體管收音機,他的這項成果得到物理老師和班主任老師的高度重視,在全班同學面前極力的表揚了他,同時把他的作品以學校的名義拿到營口市少年宮舉辦的中學生科普大賽上進行參賽,榮獲了一等獎,還為他頒發了紅色燙金獎狀,為四中學校爭得了一份榮譽。

七二年秋天,他響應國家號召,跟著全班同學一起浩浩蕩蕩地去了營口縣水源公社苗家店大隊第二生產隊,成了一名明知農村條件艱苦偏向農村去的最具時代特色的插隊知青。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鍛煉意志,展示才華。那個地方沒有汗田,只有水田,隊里的勞動力一年四季的農活都是與水稻打交道。他們的祖祖輩輩,年復一年都是按照季節的變換,做著重復性的育苗,插秧,灌溉,施肥,拔草,打濃藥,割水稻這類的農活兒。他下鄉的時候,正趕上是秋收農忙季節,他和當地的農民一樣,每天跟著隊長去稻田地里收割水稻,然后再用馬車拉著送到生產隊的場院上晾曬,等水稻晾干后,再用脫谷機脫粒。雖然他的個頭兒不高,塊頭兒不大,但他的身體條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正好復合割水稻這類的農活兒,再加上他有著一股巧勁兒和韌勁兒,不論啥活兒,只要他一搭手,很快就能進入角色,第一天割稻子時雖然有點手生,但與那些社員比,也沒落下太多,等干了一段時間,他便熟能生巧,漸入佳境,收割水稻的速度便突飛猛進,可以與當地的農民竟相媲美,平分秋色,他割的稻茬又齊又快,稻捆捆得也結實,若不是從穿著打扮和膚色上區分,誰也想不到他竟是一個從城市來的下鄉“知青”。和他一起下鄉的“知青”伙兒伴們每天只掙到十個工分時,他和當地的農民一樣,已經掙到了十二三個工分,一年下來,他能掙到八九百塊錢,在當時的年代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在農閑時他幫助老百姓家蓋房子,做木工活兒,修理縫紉機,收音機,有時還幫助生產隊干電工的活兒等,總之,不論什么活兒他都會干,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一個萬事通。

有一年的秋天,天冷得特別早,在外面干活的人都凍得直打哆嗦,地里的活兒也干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部分的稻谷還沒有脫完粒,隊長看天寒地凍,個個都很辛苦,就想早一點給大伙兒放假,和大伙兒說:“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因為天氣的原因,今年冬天就不準備再干了,大伙兒手頭上也抓點緊,等把這些活兒搶完了,我們就放假貓冬。”大伙兒一聽到這個消息,像炸了鍋一樣,心里樂開了花兒,干活兒的勁頭兒更足了,只用兩天的功夫就把活兒干了一多半,照這個速度下去,再有一兩天的時間就能完美收工,正在大伙兒干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脫谷機的電機隨著一聲粹響,突然戛然而止,大伙兒的心情立刻像落雪天吃冰棍兒,從頭頂冷到了腳底。因為誰也不會修理,面對這種情況,只能是大眼瞪小眼的面面相覷,等把大隊的電工找來了只查出是閘刀開關的保險絲崩了,按照同樣的辦法更換了幾次保險絲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后來有人提議說新來的小青年李志義對電器方面比較熟悉,還會裝配收音機,不防讓他試試,李志義也沒推遲,用萬用表一量是電機的三相繞阻中有一相斷路了,他把電機卸下拆開后,發現有一個線頭脫落,碰到了機殼,幸好有保險絲保護沒燒電機,當他把原因找到修理完后,電機又恢復了常態,當時把大伙兒樂得點贊聲爆棚!并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李大拿”從此以后,他就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一名正式的電工,也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這個行業,并成了這個行業的佼佼者,領頭羊。他沒有架子,誰找都行,隨叫隨到,就是因為這個,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越來越高,也還是因為這個,他在農村只待了短短兩年的時間,就以出色的表現提前回城了。當時的大隊干部和群眾對他都是依依不舍,但是沒有辦法,不能讓表現好的留下,而讓表現差的提前回城,這本身也不公平。臨走時有許多人都到村口送他,還給他帶了一些煮雞蛋等好吃的東西,出于禮節,他也把隨身攜帶的收音機和一件軍大衣等生活用品給當地的老百姓留下了,以作紀念。

回城后他被分配在營口市的玻璃制品廠,廠領導通過查看檔案,得知他下鄉時曾經當過電工,就把他安排在變電所工作。八八年在營口漁輪廠公開舉辦的招聘會中,他以優異的成績被錄用,并被任命為變電所的所長,兩年后廠長看他的工作業績突出,對廠子的貢獻大,就破天荒的獎勵他一套房子。二零零五年在廠子生產形勢不好,即將關門倒閉時,他又下海經商,自己在西大廟的附近獨占鰲頭,開設了一個維修部,并藝高人膽大的賦予了一個極其顯赫的名字,叫《李大拿家電維修部》。致于店面大小和買賣經營的好壞咱先不說,光徒弟就收了四個,除了正常的為他們開工資外,還像《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對待關羽那樣的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經常請徒弟們去飯店吃飯,給他們買大飛蟹吃,為了能讓徒弟們快速成長,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演煉機會,一般的小活兒他不伸手,都由徒弟們打理,只有在徒弟們實在是應付不了的情況下,他才大顯身手,來個一錘定音。他所經營的范圍比較廣,不僅僅是家電方面的,工業方面的活兒他也是光腚打蜂子,來者不拒,比如像五六十千瓦的電機,和檢測壓力容器用的探傷機等這類技術含量高,維修難度大的活兒,他都笑臉相迎,從不拒收。有一次從盤錦過來的一個客戶,他送來了一臺五十千瓦的大電機的線圈繞阻燒了,需要重新下線,線徑很粗,維修難度大,光材料費就得三千塊錢,加上修理費他一共要了八千塊錢,當時那個客戶看他要的價碼太高,想去別處看看,可轉了一溜十三遭,誰也不敢接這個大單,歸根結底又轉回來了。最后還是經過李大拿之手的一通操作,讓這臺龐然大物又起死回生,正常運轉了。

退休以后,隨著不少企業的關門倒閉和多種家電都由商家保修,也造成了維修行業青黃不接,這樣一來,他就收手不干了。同時為了發揮余熱和實在是放不下他所熱愛的事業,他又去市政府的行政部門輕車熟路的干了幾年的電工,直到他的年齡超過了市政府的規定界限,才正式的居家養老。

回家后,因他的天性使然,讓他寂寞難耐,一刻也閑不住,大伙兒都知道他啥活兒都會干,也是個熱心腸的人,一有電器維修的活兒都來找他,像什么電水壺啦,電飯煲,洗衣機,微波爐等電氣用品都在他的維修范疇內,甚至是誰家燈壞了這樣的小活兒他也親自上門服務,一年四季他都有操不完的心,忙不完的活兒,他家有一個屋子專門為小區居民們修理電器用的,他把一些電器拆得大卸八塊,滿地一片狼藉,弄得他老伴兒天天跟著后屁股給他收拾,有時他老伴兒看他實在是禍禍的下不去腳了,免不了也嘮叨幾句,他面對老伴兒的嘮叨一笑而過。特別是有一次他給樓上的長森家修熱水器時,熱水器的水管突然折下來了,里面滿滿的箱水一泄而下,他猝不及防,幾乎全部澆在了他的身上,他像個落湯雞似的跑回家里,老伴兒看到他那狼狽的樣子,既好氣又好笑,真是豆腐塊掉進灰里,既吹不得也打不得,他換完衣服后又馬不停蹄地去給人家修熱水器去了。 

還有一年夏天的霉雨季節,天空中突然來一個震耳欲聾的閃電,把變電所的總閘崩壞了,造成整個小區的電梯全部癱瘓,很多人因為上下樓不便的原因紛紛找到物業讓他們盡快處理,當時對于這個棘手的問題物業的兩個電工也是束手無策,只能打電話求助市電業局的人來修理,面對這種情況,李志義也是因為電梯的問題,自告奮勇的找到物業部門說:“讓他們把變電所的門打開,如果信得過我的話,我可以幫忙看看。”可變電所的一個電工,看他年事已高,還其貌不揚,心想我們倆個專業的電工都無能為力,你真是海貓不知潮汛,對他不屑一顧,其中的一個電工說:“反正我們現在也沒什么更好的辦法,他不怕丟人現眼的話,就讓他把死馬當活馬醫吧!”李志義進去一看便知問題所在,他把變電所的總閘拉下,再重新合上立刻就把電送上去了。原來是空氣開關被雷擊落后還在原來的位置,是一種假象,沒有經驗的人是看不出來這里的奧妙所在,都以為是空氣開關崩壞了,他們又不敢帶電作業,所以只能等電業局的人來修。老李是閱電無數,行走江湖的老電工,這點小事對他來說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他一打眼就知道是咋回事,當時把這兩個電工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他豎起了大拇指。并甘拜下風,請李志義吃飯,拜李志義為師,最后他們成了莫逆之交。

還有一次,在疫情期間,社區用來向居民播放通知的功放機壞了,聽說他會修理,就把他請去了,他也是技高一籌,不負眾望,三下五除二就把功放機修好了,從那以后他就成了社區的義務修理工。

面對這些,大家在贊譽的同時,也有人勸他:“你都快到七十歲的人了,見好就收吧!一旦累壞了身體可是一輩子的事兒啊!”他一臉幸福的神態,津津樂道地說:“干這點小活兒,還累不著我,再說了,你看哪盔墳是累死的,我的宗旨就是活著一天,就要動彈一天,若是讓我成天宅在家里,比蹲監獄還難受,幫助大伙兒干點活兒,既活動了筋骨,又活動了腦子,是何樂而不為的事情啊!”

普通的人,普通的話語,道出了他一心為著大伙兒服務的態度和奉獻精神。怪不得小區里的人都說他是新時代的雷鋒呢?于是,讓我想起了袁枚和王安石的詩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是的,三餐四季,人間煙火,正是這些小人物的平凡行為,譜寫了人生純粹,自然,高潔的美好篇章,這也是梅蘭竹菊,各有千秋。愿李大拿這顆螺絲釘在海瀾新苑居民心中永不生銹,也讓這新時代的雷鋒精神閃閃發光!

供稿作者:王殿勇(營口)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相關熱詞搜索:營口 平民 故事

上一篇:營口人物推介:著名學者——劉繼才教授 /趙剛
下一篇:營口《歲月留痕》觀感后續——珠海營口人的回想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丰县| 湖州市| 鸡西市| 唐海县| 子长县| 武胜县| 通河县| 青龙| 昌乐县| 廉江市| 台东市| 亳州市| 盐亭县| 黎平县| 福海县| 化隆| 图们市| 漠河县| 香港| 江油市| 犍为县| 密山市| 白河县| 隆回县| 大兴区| 广河县| 射洪县| 根河市| 赞皇县| 团风县| 额济纳旗| 鱼台县| 大宁县| 巴东县| 沛县| 高安市| 日土县| 云龙县| 麻江县| 米泉市| 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