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專訪”)退而不休,為民解憂
——記營口市海瀾新苑小區居民邢安普退休后義務為居民服務的事跡
多年來,在營口市西環西里和海瀾新苑這兩個小區院內,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位專為居民們辦事兒,還不計報酬的老人,他就是先在西環西里居住,后搬到海瀾新苑小區的居民邢安普,小區里的居民都習慣的稱他為“邢哥”。
邢哥今年七十多歲,一米八的個頭,身材魁梧,體質健壯,寬闊的額頭下面鑲嵌著一雙機智過人的慧眼和一張寬厚仁愛的臉龐。走起路來,腰桿挺直,兩腳生風。由于長期以來的慣性思維和工作模式,使他養成了雷厲風行,樂于助人的習慣。生活中不僅是有求必應,多數情況下還主動請纓,利用他工作中掌握的法律常識經常為兩個小區居民排憂解難。
記得那次,在市取替各小區鍋爐供暖而由熱電公司集中供暖的改造過程中,往西環西里小區輸送的供暖管道部分路段出現了滲漏的原因,導致西環小區的室溫由往年的20多℃,一下降到了10多℃的現象,居民們苦不堪言,又投訴無門。邢哥得知此事后,先是從源頭做起,進行走訪調查,在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后,帶領一部分居民代表,找市供暖辦的領導,向他們反應小區里的供暖情況。最后通過協商達成共識后,由市供暖辦親自出面,把西環小區供暖問題給徹底解決了。
2009年的冬天,西環西里七號樓外面的地下主排水管道因嚴重淤堵,造成七號樓所有單元居民的生活廢水排不出去,嚴重的時候,會從外面的臟水井蓋處向外滲漏,臭味熏天,住在一樓里的居民都不敢開窗開門,但又束手無策。邢哥又挺身而出,自掏腰包,多次打車去西市區物業公司申辦維修的事情。當時西市物業公司遲遲不做回應,其理由是,本樓道里的居民們交納房屋維修基金的數額太少,不提供清障的服務。在這種既不具備條件,又必須得辦的情況下,邢哥只能動用私人關系,找熟人幫忙,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和協調,最后終于好事多磨,不辱使命的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為了此事,邢哥不僅花了錢,出了力,還欠下了一個諾大的人情。當居民籌錢想替邢哥分擔點費用時,都被邢哥謝絕。他說:“花這點錢倒不算什么,只要是把問題真正解決了,我這顆懸著的心才算徹底放下了。”
有一次,西環小區的居民樓房因年久失修。有部分的上水管線都腐蝕嚴重,經常出現破洞漏水的現象,每棟樓里又沒有安裝單獨的關閉閥門,一旦遇到水患,就會城墻失火,泱及魚池。一次六號樓的老劉頭家里的管道半夜里突然漏水,由于事發突然,又沒有補救的措施,就出現了上述的現象,一時間弄得鄰里之間都不太愉快。邢哥知道后,認為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必須申請解決,才能消除隱患。于是就挨家挨戶的進行統計,迅速上報到市水務公司,一周后,水務公司便安排維修人員,按照上報的名單,一次性的把問題都給解決了。事后才知道,在上門統計的過程中,因晚上樓道里沒有燈,邢哥一次下樓時不幸一腳踩空,把腳脖子給崴了,腫得老高,一連疼了好幾天,為了不耽誤進度,他硬是咬牙挺了過去。大家伙兒都說,這事就邢哥能這么做,他當過兵,有毅力,換作別人,恐怕早就黃花魚,溜邊了。
2022年的春天,回遷到海瀾新苑小區的居民老張頭兒在辦理房照時遇到了一個棘手的事情。那就是當事人必須按照條例要求,帶齊所有的相關手續和證件去辦照部門申辦。可是老張頭兒的老伴兒在多年前就已去逝,這對當事人來說,還需把他老伴兒的那一部分材料,包括結婚證書、死亡證明和與他老伴兒有房產繼承權的親屬等一些相關的證明都統統補上。你想想,像老張頭兒這樣一個八十多歲,在腿腳和思路都跟不上現在社會發展情況下的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短時間內要辦完這些手續,幾乎比登天還難。面對這個問題,老張頭兒找了很多親屬和知心人幫忙,都是掐眼皮擤鼻涕,無能為力。當時把老張頭兒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這時,有人突然想到了邢哥,那幾日,正趕上邢哥身患腰疾,疼得厲害,一直在家養病。邢哥聽說此事兒后,連病都顧不上了,一轱轆的從床上爬了起來,一是安慰他先不要著急上火,事情再難,也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二是立刻幫他去辦事處,派出所等部門補辦相關的證明,并打電話與他在農村的親戚聯系,讓他們去村里開證明等……這些縱橫交錯,一團亂麻的事情,在邢哥的手里,簡直就是張飛吃豆芽,沒用一周的時間,就這樣三下五除二的一下搞定。當時把老張頭兒感動得是老淚縱橫,一直握著邢哥的手不放。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邢哥退而不休,為民解憂,甘愿奉獻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對于大多數的退休人員來說,在身體力行的前題下,多做點這類的事情,也是一段新生活的開始和更高級的一種認知的轉化,更是有利于他人和社會進步的一種善舉。
供稿作者:王殿勇(小區居民)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愛崗敬業、無怨無悔”記營口市小區里一保潔員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