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中國人同享的味道;那是一個民族永不褪色的民俗;那是人們所珍藏的美麗記憶——年味!(營口之窗原創)
守候年味
金川
那是中國人同享的味道;那是一個民族永不褪色的民俗;那是人們所珍藏的美麗記憶——年味!······
年味,是民俗文化靚麗的風景線;年味,是時代穿越寫下的序言;年味,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年味,是吉祥之手,叩開的幸福之門。泱泱五千年的華夏文明,鏈接著鄉魂、鄉韻、鄉情,從此,年味在人們的心中成為一種崇敬!
《呂氏春秋》記載:在堯舜時期,已盛行“新年掃塵”、“禮拜天地”“迎新納福”的傳統文化!中國是一個禮儀盛威的民族,“敬神”是節日里,最濃烈的禮儀之一。每年臘月二十三之日,家家有”祭爐灶”、“吃灶糖”的習俗。吃“灶糖”,意在粘住“灶王爺”的嘴,祈求“灶王爺”上天后,為家家戶戶說好話,這充滿神秘色彩的市井風俗,從古代傳承至今,并留下一段段佳話!
年味,離人們很遙遠,遙遠得充滿神明的色彩;年味,離人們亦很近,近得讓人們煞有暖意。年味,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年味,是點燃爆竹時的快樂;年味,是回家過年的那份期待;年味,是孝敬父母時的叩拜;年味,是傳遞“壓歲錢”的一種溫暖;年味,更是家人圍坐在一起的幸福·····
年味很詩意,那跳躍的喜慶里,有詩的靈韻,有情的奔放,有愛的溫暖;年味很幸福,那熱烈的氛圍里,有笑的和諧,有酒的醇香,有憧憬的懷想······
在年味里孕育著新年的期待,在年味里鐫刻著新年的希望。新春將至,跨年守歲,成為中國老百姓的遵奉。“守歲”的含義,祈福明天有良好的開始。古人詩云:故節當歌守,新年把燭迎。在詩的靈魂里,不難看出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此,守歲迎新,傳承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民俗!
最為靚彩,最為溫暖,最為人情味的習俗:大年初一,每家派代表,挨家挨戶,拱手禮拜。通過人情味的傳遞,融合鄰里和諧相處。古人詩曰:萬條紅燭動春天;鄉心不改拜新年。這情意綿綿的詩句里,彰顯出中華民族,真誠相待的華彩!
中國的年味,除洋溢笙簫鼓樂外,在辭舊納新中,每家每戶,貼春聯,亦成為一道民俗文化的風景。古詩道:昨夜北斗回,今朝歲東起。人們把希望,寄予新年的開始,總把舊桃換新符,祈福明天的生活更加富庶!······
年味,是中國傳統文化多彩的元素:年味與每個人的童年結伴時,便派生出許許多多,甜蜜、幸福、開心的享受:穿新衣服、打燈籠、吃凍秋梨······這一時期的年味,純得像一泓清流,帶有童年的年味,是人們一生中,值得珍藏的最寶貴東西!
步入成年后,知道了年味,是心的守候;知道了年味,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知道了年味,是闖進心房的第一縷春風······
守候年味,是為了讓愛永遠的撫慰心靈;守候年味,是為了分享吉祥的美酒;守候年味,是為了懷戀純真的年代;守候年味,更是為了珍藏濃濃的親情!!······
相關熱詞搜索:年味 2017 春節 營口之窗 原創
上一篇:愛情寄語(之二)
下一篇:關于春天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