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開拓者
——營口凡兒琢坊畫室創辦者、畫家王海燕散記
華南
她是畫家,她在自我修養的筆記中這樣自問和問世:女人,你的氣質里,要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做過的事、愛過的人……女人的魅力富有之謎是什么?這世上,總有人好看,總有人越來越好看,為什么不能是你?女人,你有軟實力嗎?為什么成功者能如此慨嘆:養眼的女人太多,養心的女人太少。世人如是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現在很多人窮,窮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
諸上種種,看上去與畫家無關,那是你不知道作家、畫家、藝術家畢生在“六大修養 ”上鍥而不舍的求索之嚴謹與艱辛。
作家、畫家、藝術家的六大修養是思想才能、理論水平、表現技巧、審美情趣、知識積累、生活準備。
那么,畫家面對這六大修養如何修煉?畢業于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王海燕老師如是說:這里,我只想談畫家“六大修養”中的審美情趣、、生活準備。畫家在修煉自己的同時,還應該在社會上做多方位的美的開拓者。
王海燕老師是凡兒琢坊畫室的創辦者,這是她實施美的開拓的起點。
美的開拓之一:讓“卑微”者勇敢綻放
2016年12月上旬,凡兒琢坊慈善畫展一事熱議營口。畫室雖說成立一年、無太大經濟實力,但全社會給力、其文化精神實力無人小視:義賣作品50幅,各界愛心人士捐款11600元。善款用于蓋縣太陽升中心敬老院、蓋縣高屯敬老院7903.5元;賢德學堂兩名受助兒童2500元,丁屯社區公益經典誦讀學習班1196.5元。為了保證善款有效的利用,便以物品、食品的方式分發到每個老人手中。兩個敬老院一共85位老人。
這次活動旨在讓“卑微”者勇敢綻放——讓大愛的陽光、春風春雨撒滿弱勢群體的心田。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凡兒老師王海燕引用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的這首詩說:不久前在《經典詠流傳》舞臺上演唱了這首歌,催人淚下,其主要原因是來自對“出身卑微”者的關愛。苔蘚,一種低級植物。得不到陽光,又生于陰暗潮濕之處,但他(她)有綻放的勇氣:陽光不照我,我青春“恰自來”,別看我的花如米粒大小,也學牡丹一樣綻放!
王海燕老師說:讓“卑微”者勇敢綻放,只是我在美的開拓中的一個層面,我還要讓普通人拿起筆,把大自然的美收進畫板。
美的開拓之二:讓平凡者成為在“零基礎”上站起來的麗人
果實的極度美味是從謀求萌芽開始的。這是凡兒琢坊畫室創辦的初衷:王海燕老師在平凡者身上謀求美的萌芽——讓平凡者成為在“零基礎”上站起來的麗人, 來凡兒琢坊畫室學繪畫的姐妹都是重來沒摸過畫筆的人。她們面對的第一難關就是不自信,但是,在凡兒老師的耐心的循循善誘的指導下,學員們 在畫板上真繪畫出美麗的山水與園林景觀,于是,巨大的成就感讓她們開始自信了。徐琨、倪虹等全體學員的共識是:學畫畫之后,整個人都變了,變的有耐性,坐得住了,修身養性,變的有氣質了,珍惜生活,信心倍增,變的更懂得堅持,更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了。尤其是她們的畫參與了慈善活動,學員們都為自己創造的美奉獻給社會而欣慰。如果說向弱勢群體心中播撒的愛是冬天里的暖陽,學員都為自己的付出感到幸福。
記得,記者撰寫關于凡兒琢坊畫室專訪時,曾經留下寄語:相信凡兒琢坊畫室能“琢”出更多褪盡鉛華的女人,因為時下養眼的女人很多,養心的女人極少,期盼凡兒琢坊畫室“琢”出更多的優秀女性,讓我們今后的記憶里都是淑女品質的顏色:紅色,象征著熱烈;黃色,象征著高貴;白色,象征著純潔;藍色,象征著高遠;紫色,象征著愛情……
如今,真“琢”出許多褪盡鉛華的優秀女性。
美的開拓之三:讓你堅信“軟實力”是女人的魅力富有之謎
美貌,是女人的硬實力,但這僅僅是一個有效的時間概念。多少顏值高的女人曾經在寵愛的柔波里蘸盡了甜美,但當她的顏值打折時,才深深領悟“軟實力”是女人魅力富有之謎。怎樣破解女人魅力富有之謎?女人魅力富有的內涵是什么?
沒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一看王海燕老師對美文化的認知。
吳冠中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現在很多人窮,窮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沒有恰當的審美,生活剝露出最務實最粗俗的一面,越來越追求實用化的背后,生活越來越無趣、越來越枯萎。木心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解救不了。”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這是她的讀書擇錄。她認為沒有審美力是絕癥,是當下國人的生活現象。老,對于中國人,不,相對于整個人類來說,都是一件談起來略顯憂傷的事,對于崇尚滿滿膠原蛋白少女臉的中國人來說,情況更甚。
“顏值美”是有限的,氣質美是無限的,做極致女人靠修煉,這是美育的切入口。她說:要讓求美的人深知,美,沒有年齡界限。好看,不止是膚淺的漂亮,更是舉止端莊,待人謙卑、談吐優雅…… 所有的驚艷,都來自長久的準備。
一次,王海燕老師在沙龍講座上結識一位熱衷形象設計的朋友周小丹女士 ,周小丹女士熱情邀請她參與形象設計的合作,雖說王海燕老師的美術創作與教學工作很忙,但是“美的開拓”的意愿激發了她的熱情,于是,王海燕老師經常走上【素生活•家】講臺,她定期開設色彩服飾搭配美學沙龍,幫助許多女性找到屬于自己的服飾用色規律以及款式風格。在陪同購物,衣櫥規劃整理方面,解決了女性的穿搭煩惱。
那么,女人魅力富有之謎及內涵是什么?王海燕老師說:穿衣可以很講究,也可以很將就。哲人的口頭禪:從衣品看人品或品衣識人就是這個道理。一個女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眼里寫滿了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每天化個淡妝,穿上喜歡的衣裳,不羨慕誰,不嘲笑誰,也不依賴誰,愉悅自己,芳香自己。保養是一種生活態度,覺得自己尊貴就一切不貴。一代才女林徽因和梁思成生活在戰亂時期,仍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愛,采來野花插在玻璃瓶里,賞心悅目。這就是優雅生活。女人的魅力富有,就來自優雅,言行自如,便是一種優雅,一舉手、一投足有一種深深的自信,洋溢著的自由里透著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時,就由內而外地散發一種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這種發自內心的自由與自信,是一束光源,不管他(她)愿不愿意接近你,你都溫暖著他(她)。一個女人能對著鏡子微笑時,她一定會愛這個世界,因為她真正愛自己了。有優雅氣質的女人,就是有軟實力的女人,這種魅力富有不是買來的,是用畢生的修養積淀出來的。可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王海燕老師就是一束光源,不管你愿不愿意,她都溫暖著你。她愿意接觸她的人都成為“能對著鏡子微笑”且美麗的女人。
美的開拓之四:登上媒體網絡大平臺,在更廣闊的美的原野上耕耘播種
為了深層次的美的開拓,王海燕老師欣然接受營口之窗的誠聘,出任營口之窗《女人的魅力》專欄主講人。
當她在百度上搜索到:“營口之窗,遼寧營口信息門戶網(官網),遼寧省文明網站”時,激情立即被點燃,如數家珍地侃談:上了營口之窗,兩分鐘就能上百度、搜狐、360搜索,我將在自美個性、服飾走向等方面開課,牽手更多的姐妹......同時,我也能整合現有的資源優勢,策劃更多的美育活動。
采訪即將結束時感觸頗多:一個懂得審美的社會,才能夠孕育出經典的文化、藝術的果實!但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看到美的開拓還很艱辛,為什么許多人對美好的事物不感動,似乎總是腳步匆匆,對自然美、藝術美、心靈美、生活美、創造美,常常視而不見,渾然不覺。這就是美育中的第一難題——美與心理距離。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更多像王海燕老師這樣的人付出艱辛的努力,深深感謝王海燕老師無聲的付出。預祝王海燕老師出任營口之窗《女人的魅力》專欄主講人時,在大美的原野里,獲得一個沉甸甸的秋!
圖為王海燕老師在寫生:
以下圖為王海燕老師在寫生現場及佳作:
下圖為凡兒琢坊畫室學員零基礎繪畫現場:
下圖為王海燕老師在沙龍講座現場:
下圖王海燕老師和周小丹女士在育美講學現場:
下圖凡兒琢坊畫室成立一周年:
上一篇:行者無疆——畫家劉文遠文化藝術生涯散記
下一篇:師德師風伴我行——日本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