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營口之窗《魅力女人》專欄主講人:王海燕(凡兒)
參加本次活動的有:
營口之窗《青青橄欖》編輯,(以下稱樺楠)
營口之窗青青橄欖《魅力女人》專欄主講人王海燕,(以下稱凡兒)
編者按:連日來,凡兒生活美學(xué)會館的凡兒老師王海燕文化拓美活動頻頻,營口之窗《魅力女人》將其多次講學(xué)的旗袍審美集納成篇,將“為什么你只有女人的美麗,卻沒有女人的魅力” 的見解與讀者分享。
凡兒: 我們所在這個富足的時代,物質(zhì)和文化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旗袍是中國國粹和女性傳統(tǒng)服裝。在生活中、莊重場合上、微信朋友圈中,常會看到身著旗袍的女人們。她們是一幅清麗脫俗的畫卷,東方女人的神韻在旗袍的映襯中極盡展現(xiàn)。艷而不俗、淡而不素、清瘦是她、豐滿是她、優(yōu)雅靈動也是她。
有位我很欣賞的女子(菩袍香/我的旗袍是她家的)說:衣服是半成品,是穿衣服的人使衣服成為最終產(chǎn)品(尤其是旗袍)。是啊,旗袍是需要人來穿的。怎樣穿旗袍才能穿出自己的美?旗袍的配飾、妝容,發(fā)型、穿旗袍的禮儀和儀態(tài),都需要注意什么呢?這里我想想集中談的話題是提高文化含量。我們總說:要珍惜花樣年華,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值得珍惜的,錯過了就再也尋不回來。但是,你不在提高文化含量上下功夫,就沒有魅力,就不能 “拂去心靈的微塵、褪盡鉛華,像一朵純潔的花,美美的,柔柔的綻放”。
樺楠:凡兒老師的講解和一對一的指點(diǎn),,根據(jù)現(xiàn)場人的臉型,身材等對旗袍的色彩,面料,剪裁,配飾,儀態(tài)舉止方面等做了分享。讓諸多學(xué)員看見更美的自己,吸收旗袍文化的營養(yǎng)。也知道了,為什么旗袍會成為經(jīng)典。那心綻開幸福的微笑,散發(fā)著自信,看到越來越好的自己的學(xué)員們,正從塵封的時光深處走來……
凡兒老師通過多次講解,在拓美的路上,學(xué)員們拾級而上:一是悟得“九翹三彎”,才是穿旗袍的精要所在。“九翹”:就是頭、肩、胸、頸、腰、腿、臀、手、足,將中華女性身體的曲線張揚(yáng)于外。“三彎”:就是配之衣領(lǐng)、衣襟、衣角的“三彎”,盡顯體態(tài)曲線之美。把一個風(fēng)姿綽約的玲瓏女子展現(xiàn)出來。二是美出自信。觀念熱點(diǎn):“不論我是女兒、妻子、母親,別忘了我還是我自己。”三是美出文化含量。觀念熱點(diǎn):“腹有詩書氣自華”。
樺楠:來,我節(jié)選幾次沙龍活動的鏡頭,供大家分享
鏡頭一:鲅魚圈旗袍協(xié)會會長滿淑紅女士,朗誦了自己的詩歌作品《旗袍》,節(jié)選:
“我要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做一本讓自己百讀不厭的書。
此刻,不論我是女兒、妻子、母親,別忘了我還是我自己”
“愿我這一生如花般優(yōu)雅、美麗,
有一顆少女心,縱然世事滄桑,
也依然樂觀、豁達(dá)、溫暖、純凈。
多么有幸能身為女子啊!
從今天開始的每一天,
不畏將來,不念過去,活在當(dāng)下,
活成我想成為的樣子!”
鏡頭二:沙龍活動中朗誦詩人戴望舒的《雨巷》,節(jié)選:
撐著油紙傘,獨(dú)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圖為戴望舒的《雨巷》插圖
鏡頭三:凡兒老師說,旗袍是一首詩,穿旗袍的女子把她誦讀,溫柔低眉,嫻雅端莊,靈動俏皮,或小家碧玉,或大雅高貴,總有一景令你怦然心動。生命中遇見旗袍,人生就迎來又一個花期。如果說不懂“九翹三彎”,旗袍只是裹在女人身上的一塊布;那么,你僅僅懂得這些,你最多是一位只有女人的美麗,卻沒有女人魅力的人
樺楠:經(jīng)過多次文化沙龍培訓(xùn),學(xué)員們既有褪盡鉛華的決心,更有相互學(xué)習(xí)的求索之風(fēng)。請看如下美女圖,多提寶貴意見。
凡兒:好了,又到我說“再見”的時候了,我攜美女們向大家問好,給大家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