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故事”)兒時的記憶——營口“楞嚴禪寺”
作者 趙志祥
序言:你可能去過許多寺廟,也去過營口的“楞嚴禪寺",已知道它的概況,但你未必了解它的更多情況。你想進一步知曉它嗎?那就讀讀我的詩吧!可能會帶給你了解“楞嚴禪寺”的滿足感。
“楞嚴禪寺”東與公園毗鄰
坐落于原輪胎廠 現通惠醫院近旁
它坐北朝南 氣勢輝煌
取《楞嚴經》之意而得名
它建于一九二二年 一九三一年落成開光
據傳 由寧波觀宗寺倓虛法師多方募化而建
廟的舊址是原佛教宣講堂
“楞嚴禪寺”仿照寧波觀宗寺而設計
所有建筑都為大木架結構
各殿臺基均用花崗巖石條充當
廟三進院落 佛殿九十九間用房
寺內供有西藏佛舍利一粒 倓虛法師舍利五粒
整個寺院原有四十二尊大型佛像
我曾常到“楞嚴禪寺”閑游
小時也沒少去玩玩逛逛
廟的南壁正中有一個很大的拱形門
朱紅大門兩扇對開 由木制鐵皮包裝
左右各有一耳門 青磚圍墻
后來聽人講 匾額“楞嚴禪寺”四個大字
由愛新覺羅•傅義的老師鄭孝胥所寫
巨匾“楞嚴禪寺”便高懸在山門上方
山門殿內 兩側分立泥塑“哼、哈二將”
穿過山門進入第一進院落 迎面是天王殿
殿內供奉彌勒佛 兩側站立“四大天王”
神像后有韋陀菩薩立像
進入二進院落 面對正殿大雄寶殿
殿內居中供奉釋迦牟尼大佛 肅穆端莊
左邊為東方藥師佛
右邊為西方阿彌陀佛
兩側是樟木雕刻的十八羅漢像
釋迦牟尼神像后有一幅觀音菩薩畫像
三進院落正中是藏經樓
后來聽說 樓內共存明清版本佛經七千余卷
國內兩部中的一部《龍藏》和著名的《大藏經》被全部收藏
更有一幅唐朝時從印度傳入我國的釋迦牟尼巨幅畫像
殿的兩側建有鐘鼓二樓和四座配殿
殿東側的配殿供奉關帝圣神像
鼓樓下層供奉觀世音菩薩
鐘樓下層供奉地藏王
每年陰歷四月初八為廟會正日
從四月初七至初九三天 熱鬧非常
殿內誦經之聲不絕于耳
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來自四面八方
遍布各種特色 品種繁多的商品
五花八門的風味小吃供人品嘗
人山人海 熙熙攘攘
據載 營口“楞嚴禪寺”名列東北“四大禪林”之一
是遼南地區第一名剎
其名聲在關內外廣為傳揚
“文革”中遭到鞍山中學“橫空出世兵團”破壞
將珍貴經卷 文物 全部燒光
佛像被全部毀壞
鼓樓的一面大鼓 山門的匾額均不知去向
后由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楞嚴禪寺”
才把“楞嚴禪寺”匾額補上
由國家撥款 逐年修復“楞嚴禪寺”
再后 建起九級寶塔和山門正南的影壁
捐資者的名號刻于影壁之上
時逢盛世 “愣嚴禪寺”重現歷史名勝光芒
成為弘揚佛教的著名場所
香客日增 香火愈旺 呈現繁榮鼎盛景象
楞嚴寺廟會 成為馳名東北的文化盛世
“楞嚴禪寺”蜚聲海內 名聲遠揚……
供稿作者:趙志祥,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我三次親賭營口天空的UFO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