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我要分享”)兒時的記憶——漁民小學
作者:趙志祥
序言:中國的傳統教育,從開辦私塾到公辦學校,后來公辦學校逐漸完善。我通過詩歌的形式舒發對上學的感受,使青少年了解一下我國建國初期學校的基本狀況,從而感到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黨對教育的極大重視。
我小時候讀書在漁民小學
校址在西大廟正殿的西側
中間有一道不高的土墻相隔
靠北面有幾間瓦房做教室
還是二部制上課
教我們一年級的是大辮陳寶蘭老師
兩根帶殼的木柱支起一個厚木黑板
三趟很粗陋的雙人課桌
每當老師讓我們背課
朗朗的讀書聲便在室內響徹:
“一個人 兩只手
人有手 會做工。”
這便是第一課。
“工人做工 農人種地
有衣穿 有飯吃”
這便是第二課……
學校沒有任何活動器械
十分簡陋的校舍
土操場不大
只在操場南邊有垃圾箱一個
每當下課后
老師只能領我們跳“兩只老虎”
或者玩蹲圈丟手絹
要么 老鷹捉小雞我們都挺樂
放學了
也沒有人來接
我們背著書包站著路排
揚著小臉一路唱著歌……
現在的學校和那時根本沒法比
漂亮的教學大樓自不必說
分科教學各有其所
各教室寬敞明亮標準課桌
都是采用電化教學
風雨操場 塑膠跑道
各種設施啥都不缺
當我從學校門前走過
有時便想起我上學時的簡陋校舍……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網終圖片,與本文無關。版權歸原作者)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早年五臺子孫家小鋪(李同雁/文)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