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故事”)讀詩友張云波老師的游記《悠游歲月》有感
作者:國風(趙洪柱)
張云波老師是我們又一春詩社的詩友,今年七十五歲了。他從營口廣播電視臺退休后,并沒有閑逸在家,而是開啟了近二十年的旅游生涯,在這些年里張大哥游覽大江南北和海內外名勝古跡達一百多處,并寫下了三十九萬多字、一百二十余篇的游記《悠游歲月》。
繼2015年出書后,今年又進行了擴編再版,詳細記載了自己的游覽歷程,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記憶。
當筆者與張大哥談起這么多年的感受和收獲時,張大哥神情愉悅,侃侃而談,如數家珍。他說:退休是每個工作的人都要面臨的問題。在我看來,退休不是休息,是休閑;不是養老,是養生;是中間站不是終點站;是大修不是大醉。一定要生活得充實美滿,健康愉快,積極向上。我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選擇了旅游,是因為其是良好生活的一部分,是強身健體的好方式,是一種新的時尚,應該成為老年人的追求。
在談到自己出書的體會和初衷時,張大哥風趣的說:物以稀為貴,人過七十古來希,是否也是希為貴,如果二者都是的話,我還成了貴人呢!
張大哥最后談到,人活一世有兩點最重要,一是生命質量,一是生命價值。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要活出精彩,對社會和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我之所以出書也正是出于以上的理念,寫游記也是為他人旅游提供幫助,爭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在晚年夕陽紅的日子里做出自己一點點奉獻!
聽了張大哥的一席話,筆者很受感動,覺得張大哥的形象逐漸高大起來。在他身上體現的是,退休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人活要活出樂趣,要活出質量,活出價值,不能因為晚年就放棄自己的追求。
張云波老師曾經有部隊生活的經歷,曾經在盤錦報社擔任主要領導,2005年退休前在營口電臺擔任副臺長,曾經是電臺編輯、新聞部總編室主任,有高級編輯專業技術職務。這些以前我們并不知道,他也從未對詩社詩友們提起,他對詩社的各項工作都大力支持,積極參與詩社組織的各項活動,并為詩社的發展提出寶貴建議,給詩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大家知道中國歷史上北朝酈道元的《水經注》是我國第一篇游記,而明代的《徐霞客游記》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游記名篇。張運波老師的游記《悠游歲月》則與其不同的是,酈道元,徐霞客的游記是以描述地理地貌為主要內容來寫游記。而張運波老師的游記《悠游歲月》則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張云波老師的游記中,是以風景名勝,人文景觀的描述而聯想自己的體會而為內容,歌頌偉大祖國,贊美社會主義的正能量。他從天安門廣場的歷次感受不同寫起,“景由心造,不變的是廣場,只是我們的心中有變”。崇敬、自豪、自信自立自強是逐漸上升的境界和體會。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又有同樣的感受,對新中國的建立過程感想頗深。
在浪漫之都大連,東北名山長白山,都是濃墨重彩極力渲染,體現出對東北的無限深情。游記中對南國的江南風光也是極盡筆墨,抒發情感。特別是寫到祖國的寶島臺灣的日月潭時,更是傾盡情感,一往情深。
張大哥對域外風光的描述也是與眾不同,很有特色,給人風趣和意外之樂。
在這里我非常贊賞為張云波老師《悠游歲月》游記作序的中國旅行總社(營口)分公司總經理張穎老師的評點:旅游是固態的,而人的思想是活的,張先生筆下的景觀是動起來栩栩如生的畫面。好書如圣藥,《悠游歲月》游記就是我們心中的靈丹圣藥,她動人似歌,絢麗如畫,滋潤心田,愉悅精神,大有修身養生之藥用。
我覺得作為營口之窗的特約撰稿人,我們應該既要講好中國故事,也要宣傳營口推廣營口,講好營口故事,也要講好營口好人的故事。張運波老師作為我們家鄉的退休老人,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二十多載,筆耕不輟,為家鄉為后代留下了珍貴的旅游資料,真是功德無量,值得贊頌!
江山也要詩家頌,無限夕陽霞更紅。祝愿張大哥繼續保持激情常在,精神矍鑠,開心快樂,永遠年輕!
供稿作者:趙洪柱,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又一春詩社社長)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兒時的記憶 ——營口“漁市場”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