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故事”)兒時的記憶——我玩子彈殼時的營口
作者 趙志祥
序言:現在的營口大廈林立,寬敞的馬路四通八達,樹木遍佈,花草芬芳。可解放初期的營口到處都是土平房,條條土路時常刮起塵煙灰土,有時還能在路上以及郊野拾到子彈殼,你相信嗎?
我小的時候
時常把子彈殼身邊帶
去找小伙伴一起玩兒
有的小伙伴也把子彈殼兜里揣
我們各自掏出子彈殼
那子彈殼閃著銅的色彩
子彈殼有一指長
“后屁股”有個小圓凹坑顯出來
(表明是用過的子彈)
有時我們把子彈殼擺在地上成一排
也會把子彈殼拿在手里
擺弄過去 擺弄過來
看誰的子彈殼多
還向小伙伴們顯擺(炫耀)
要問子彈殼哪里來?
往下看 你就明白
那時的營口基本都是土路
土平房 土坯房參差高矮
我家住在西大廟附近
往南或往西走不遠就是荒郊野外
到那里去玩 有時能撿到子彈殼
因為營口剛解放不久
撿到子彈殼毫不為怪
當時有句順口溜
我們小孩子時常順口喊出來:
“撿破爛 發洋財
撿個槍子(子彈)回不來”
的確 有時見到的子彈還帶著彈頭
我們知道那子彈還沒用過
繞開它 生怕不小心將它踩
那個年代 我們有時候會聽說
誰家挖坑挖出子彈來
有時 銅片卡著一發子彈(五顆)
就趕緊把它們深深埋
別說是子彈
就是挖出炸彈也不奇怪
只是生了銹
報告給有關部門排除開
我就親眼見過一枚炸彈
那是在西部野外
越過西潮溝上面的西吊橋往西走有一條土路不寬不窄
我經常沿著這條路到西邊去玩兒
路旁布滿蘆葦和蒿草
也常有騷夾子在濕處“徘徊”
記得有一顆炸彈立在路的中間
像飛機投下的那種炸彈形態
直立在地上有一尺多高
差不多有棒槌那么粗
彈尾成五角形向外分開
彈頂還放著石子兒一小塊
路人沒人敢去觸碰
怕炸得血肉模糊 魂飛天外
后來不知此彈弄哪里去了?
至今還深留在我的腦海
那時的營口只有從西大廟到火車站一條大街
其他地方走不多遠 就到野外
現在的營口已大展宏圖
柏油大街四通八達
樓廈林立 樹木成蔭 處處花海
昔日營口的蹤影已不復存在
只是留在了
古稀 耄耋老人的腦海……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供稿作者:趙志祥,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輪椅(小小說)——李同雁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