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我要分享”)追尋楊運的足跡
宋傳富
楊運鎮楊運村,位于蓋州市東南部山區,是革命烈士楊運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灑下鮮血的土地,是我們營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楊運烈士,原名楊萬宏,1924年出生于河南省郾師縣緱樂鎮官莊村,1939年到革命圣地~延安,1940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到東北丹東干部學院經過短期的學習,分配到熊岳地區擔任書記兼區長,1946年冬,臘月二十七在熊岳南大河英勇就義,年僅23歲。
楊運烈士在延安時期的照片
楊運烈士在東北的照片
楊運烈士,自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期間,是東北地區三十三位杰出的烈士之一,在遼沈戰役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尤其對青少年有深深的影響。
楊運的精神,永遠煥發新時代的光輝,激勵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前赴后繼,與烈士的英魂共創時代的輝煌!
近幾年,新聞媒體 、電視制作、文學愛好者多次赴我們楊運村采訪楊運烈士英雄事跡,譜寫了一首首楊運英烈為革命捐軀的豪邁詩篇,描繪了一幅幅楊運先烈在戰斗中壯烈畫面,編發了一篇篇楊運烈士英雄故事,影視劇排演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的精彩片段,一名真正革命者的精神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我的父親(宋寶善)接受媒體采訪
當年我的爺爺目睹了楊運烈士被捕的情形,全國解放后,黨和政府清算反革命分子歷史遺留問題,我的父親負責看押, 所有參與出賣楊運烈士反革命罪犯。現今我的父親經常接受媒體采訪,向記者、編輯和電視攝制劇組描述著楊運烈士臨危不懼的風采,講述了一名革命者戰斗精神,為民情懷。
1946年冬天,楊運烈士在一次戰斗中腿部受傷,因叛徒告密,為了村民百姓生命安全,不顧各人安危,毅然挺身而出,在我們楊運村松樹底被捕。
一只手被敵人用蘑菇釘子,釘在馬車的牙板上,押往熊岳,一路高呼:“共產黨萬歲! 毛主席萬歲! 大山不倒,共產黨不了 !” 大肆宣傳:“同志們!戰友們!革命未成功,戰斗不停息 !群眾不解放,奮斗不終止!”
黨的忠誠的兒子,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人民的好區長~楊運同志,是勞苦大眾的精神支柱,是人民推翻反動統治的革命靠山,率先吹響遼南地區解放的號角,為人民的解放而壯烈犧牲。
春曉金秋,盛夏隆冬,
早早回回,雨雨風風。
敬愛的楊區長,您的光輝的名字與我們楊運鎮緊緊的連在一起,楊運鎮的名字,是您血染的風采。
楊運的山川大地留下了您深深的足跡,
您在楊運的豐功偉績,
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您,
楊運人民至今仍傳頌您的英雄故事,
楊運人民敬仰您,
您的形象永遠在楊運人民的心里。
多少個風雨交加的夜晚,
多少個炮火連天的黎明,
多少個大雪飄飄的冬日,
您不畏強暴,不畏強權,不畏艱辛,歷經艱難險阻,為了楊運人民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獻出青春美好的年華,拉開了楊運地區解放的序幕。
您用年輕的生命,樹立一座永垂不朽的豐碑,是我們楊運的一面旗幟,永遠在楊運的崇山峻嶺中高高飄揚。
今天,您的精神仍煥發新時代的光輝。營口市委年輕干部滕卓與戴志方,追尋您的足跡,自下派到楊運村以來,經常住在村委會,早出晚歸,踏遍了楊運的山川大地,為楊運的鄉村建設,放棄安逸的工作,離開了溫馨幸福的家庭,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獻給楊運村的父老鄉親。
左為戴志方書記 右為滕卓書記
駐村干部滕卓與戴志方,滿懷一腔熱血,為實現鄉村振興,奉獻人生光彩年華。以長子情懷,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忠誠擔當,創新實干,發揚和傳承您的紅色基因,把我們今天的楊運村,已建設成為具有新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敬愛的楊區長,您為我們楊運的革命解放,英勇獻身。您的血沒有白流, 如今我們楊運具有 “中國蘋果之鄉”美稱,“遼南花果山”美譽,煥然一新,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美滿,全面奔向小康。
在您被捕就義的楊運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已舊貌換新顏,現在被評為營口地區最美麗的小山村。
我們敬愛的楊區長啊,
您的精神燦爛輝煌,
您永遠是我們楊運人民的精神脊梁,
楊運人民把您作為形象,
與時俱進,
追逐夢想,
點燃時代的火炬,
迎著希望之光,
充滿著力量,
向美好的未來展翅翱翔!
投稿作者:宋傳富,蓋州市楊運鎮楊運村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兒時的記憶——營口市漁民小學(趙志祥)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