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故事”)美麗的映山紅
大年初二,我和兒女們圍坐在熱乎乎的火炕上,一邊體味著團聚的幸福,一邊談論著春晚節目。孫子在窗前喊道:“大姑來了!大姑來了!”
我站在歡迎人群的最后邊,第一個下車的是外孫,他雙手擎著一束粉紅色的鮮花,不顧親人們的招呼,直徑向我走來。“姥姥,這是我家的花,你家沒有,快找花瓶生上。”我東一頭西一頭,愣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花瓶,還是外孫有辦法,他示意我把那個插假花的瓶子倒出來,我急忙倒出這個花瓶,又斟滿了適量的水,將這一束花插進去。
這是一束映山紅,紅粉色的花朵像蝴蝶,一串串含苞待放的花苞,抿著尖尖的小嘴,仿佛向人們預示,粉色蝴蝶將層出不窮。雖然沒有綠色的葉片簇擁,也沒有撲鼻的暗香,它那微微發綠的枝干,襯托著花朵和花苞,足以讓它顯得美麗而典雅。
外孫依偎在我的懷里,兩只挑戰似的小眼睛盯著我,似乎在說:“姥姥,這是我家的花,你家沒有。”我看他那得意洋洋的樣子,發自心底的愛讓我緊緊地摟著他,左一口右一口地吻起他的臉。“外孫啊,外孫,你那幼小的心靈里,裝著多少事啊!”
那是去年的暑期,女兒和女婿都有公出任務,外孫放假的第二天,便住進我的家。女兒說功課不用補,帶他玩好、吃好、休息好就行。我退休以后,忍不住寂寞,想體會一下陶淵明先賢“種豆南山下”時的心境和情懷。特地從城里回到老家,在老宅前前后后的空地上,種上了玉米、蔬菜,還培植了三架葡萄。外孫的到來,給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內容,我要考慮他愛吃什么,愛玩什么,怎樣入睡,什么時間起床,以及涼熱冷暖等事宜。幾天以后,他圍著我身前身后地轉,問這問那,我發現外孫特別喜歡花木,他把我養的花,一共有多少盆,都叫什么名字,記在他的小本本上。
有一天,外孫對我說,我家的花有二百八十盆,只有十幾個品種。他又說,這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他的爺爺奶奶種的玉米、黃豆,各種各樣的小豆,各種各樣的蔬菜,也有十幾種。“啊!我的外孫啊,你是在跟我比賽呀!”我驚訝之后想起他的爺爺奶奶,他們夫妻都是鞍鋼的退休工人,有一次,我去他們家走親時,他們拿出了一張照片給我看,上面是外孫的奶奶跟中央首長的合影。還介紹說,她是鞍鋼繼“孟泰”之后,國家級“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當時,我覺得他們是在張揚顯擺。而現在這種想法便蕩然無存了,他們退休以后,在千山腳下開荒種地,每年純收入近萬元。這不是單純的種地,是勞動模范退休還不忘勞動,在孫輩的心靈里播種著愛勞動的種子,這的確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善舉啊!
外孫又告訴我,這一束映山紅,是跟爺爺奶奶要來的,去年春天,一個雙休日,外孫跟著他的爺爺奶奶去開荒地種玉米時,發現了這片映山紅,這成片的映山紅很美,遠遠望去像一片彩霞。他把這片彩霞裝在心里,琢磨著怎么才能把它搬到家里。從那以后,他每個雙休日,都跟著爺爺奶奶上山,有時他哀求爺爺要采些回家,可爺爺總是搖頭。到了秋天,他又跟爺爺奶奶上山,爺爺奶奶忙完了活計,領著他走向這片映山紅。
這時的映山紅,不但沒有花,而且葉子也掉得光光的。爺爺拿著鐮刀一棵一棵地間著割,他說這樣割合理,不影響這片山花的整體美,相反的還能使它通風,明年的花和枝葉都會長得更旺。奶奶和我抱著爺爺割下來的枝條。爺爺說不要貪多,第一年做個嘗試吧。
爺爺奶奶用了兩天的時間,把這些映山紅枝條,插在一個長一米,寬半米盛著細沙、泥土和少許的花土的木板槽子里,放在陽臺上,幾天澆一遍水。這些枝條因為改變了生活環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枝條逐漸地變化著,先是在變綠的枝條上,長出米粒大的小包包,這些小包包逐漸長大,變成了小嘴尖尖的花苞,這花苞又由深粉變成淺粉。春節的前三天,一夜之間,這些淺粉的花苞放出了花瓣。啊!好美啊。一個日光融融的陽臺,成了粉紅蝴蝶的王國。外孫想到了姥姥,跟爺爺奶奶要來一束。
我摟著外孫,欣賞著這瓶插的映山紅。想起了那年我還在工作單位時,“五一節”期間,我們一行六人坐著一臺面包車,開始“丹東一行”,當車子爬上了山路,首當其沖地映入我們眼簾是:那背著陽光的山嶺上,一片一片的映山紅,粉紅粉紅的 宛如一片片紅霞,跟稀疏可見的松柏相映生輝,這山路彎彎,溪水叮咚,尤其這紅霞連著紅霞的景致讓青山顯得格外壯美。“車在山上轉,人在畫中行。”的感覺油然而生,同志們不約而同地哼著一首老歌:“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蠟月呦盼春風,若要盼得呦紅軍來,嶺上開遍呦映山紅。”在舊中國,苦難深重的老百姓盼紅軍盼解放,只要紅軍來,嶺上就會開滿了映山紅。多么美好的希望。
歷時三天的“丹東之行”,那墨綠的鴨綠江水,豪華的游船,江對面的禿山白房,那斷橋——美國鬼侵略史的見證,那風景秀美的錦江山公園等諸多景觀,與這如詩如畫的映山紅相比,顯得蒼白遜色。這“丹東之行”客觀地讓位給“映山紅之旅”了。這么多年,這難以忘懷的“粉紅色的回憶”,在我的血管里緩緩地流淌,每當我想起她時,憂愁和煩惱立刻撒腿于九霄云外,一顆追求清凈的心,便不由自主地陶醉起來……
初五到了,女兒準備著回城的東西,我挽留外孫多住幾日。女婿說已經定好了家教,并答應我到了暑期,一定會送他來的。我凝神注目地看著外孫的映山紅,心里在想,映山紅啊映山紅,你用美麗裝點著青山,從不計較,無私無畏。我的兒女們能不能像你一樣,為了孫輩的成長,無價地付出,而且恰到好處呢……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供稿作者:王光華(營口鲅魚圈)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兒時的記憶——營口的小人書鋪
下一篇:最后一頁